1.陕西中医学院教授
中医内科学家。陕西汉中人。出身于中医世家。1956年至1959年,先后在汉中中医进修班、陕西中医学院师资、南京中医学院举办的首届全国温病师资班学习深造,而后在陕西中医学院执教至今。从事中医工作30余年,精通内科,尤擅长杂病、中内的治疗。六次荣获院级、省级、卫生部级科技成果奖。研制的通脉舒络液氏口服剂辩证治疗中风(脑血栓形成),获卫生部1986年重大科研成果乙等奖。“小中风片”1990年通过省级鉴定,填补了中医治疗小中风证的空白。“出血热预防片”属国内首创。曾任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医系副主任、主任,学院副院长、院长。现为陕西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附属医院急症研究室主任,兼任第二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急症中风协作组组长、陕西中医学会第二届副会长、陕西省中医内科学会主任委员等职。主编、合编有:《瘀血证治》、《舌诊图鉴》、《中医内科急症学简编》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夯实理论,根深方可叶茂
大凡见过张学文教授的人,可能都会陶醉于他那高深的理论见解、深厚的中医功底,以及言必引经、用必据典的学者风采。虽然张学文教授以温病、脑病专业为最大特长,但他并不轻视岐黄之理、仲景之言。记得还是在1983年前后,我们在母校聆听张老师的精彩授课,当讲到温病发斑之时,他引用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论斑的经文,至今尚萦绕耳畔:“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引经据典地剖析了伤寒发斑与温病发斑之异,令人记忆犹新。至于对历代名医经验的继承,张老师更是广采博收,从无门户之见。张学文教授素有“张丹参”之雅称,自然以清代医家王清任先生为其宗,似乎言必丹参、法当活血,其实细观张老师的临床用方,也绝不尽然,关键在于辨证论治,因病而异。张学文教授治疗疑难大病,除了活血化瘀疗久病之外,祛痰化浊可愈怪疾、巧施虫药可愈痼疾、扶正补虚可愈慢病、以毒攻毒可除大病,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张学文教授的渊博学识。由此而言,凡业医者,一定要打好中医基本功,强化必胜信念,根深方可叶茂,理论高强,临证方可运用自如,百战不殆。
德高术精,广播才能成荫
俗话说得好,“万事德为先”、“百业术为重”,可见德、术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对于我们以济世活人为要务的中医行业来说,医德和医术同样也至为重要。
张学文教授无论在为人方面,还是在学问方面,均以药王孙思邈所倡导的“大医”标准来要求自己,德术并重,把济世活人之术作为他积德行善之业,处处以病人为重。在学术上勇于创新、在临床上精益求精,在科研上成果累累、在教学上桃李满园。不管是行政工作多么繁杂、也不管社会活动多么繁重,社会兼职多么繁多,他总是那么有条不紊、井井有序,我们好像从来没有见到张老师有过烦乱、应付。尤其是在临床诊疗方面,张学文教授总是认真周详,一丝不苟,遣方用药,环环相扣。成千上万的各类顽症病人接受了张老师的诊治之后,都有一种如遇亲人、绝处逢生的感觉,真正体会到了中医大家的接诊风范、处方艺术和神奇疗效。
除了切实搞好临床及业务工作之外,作为始终执著于中医事业的一员,张学文教授为了更好地发挥好他的带头作用,数十年来经常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四处呼吁振兴中医的伟大事业。无论在省内还是省外、国内还是国外、行业内还是行业外,总是持之以恒、反复申明重视和支持中医事业的价值和意义,为快速发展我省及全国中医药事业奔走呼吁、呐喊助威!
“春日播下一粒子,秋月可收万斗粮”,德高望重的张学文教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树立了振兴中医大业的榜样,让我们更加增强了弘扬和发展祖国传统医药文化的责任和信心。
躬身实践,滴水可成涓流
众所周知,中医药学是一门特别重视临床实践的实用性学科,在人们的眼中,中医学是一种经验科学,其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笔者以为这种见解虽然不能达到至善,但是绝对有其内在道理!
张学文教授幼承家学、广拜名师,后又深造于陕西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无论在何时何地,从未脱离过病人。张老师常常说:党和群众是鱼水关系,我们医生和病人何尝不也是鱼水关系。任何一位医务工作者,如果离开了病人,即使水平再高,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因如此,不管他怎么繁忙,只要病人来诊,张老师从来没有推辞过,有时甚至就支在自己的腿上开出了药方!
作为一位国家级名老中医,张学文教授所接治过的疾病遍及内外妇儿各科,治愈的疑难病证成千上万。据我们初步统计,其中有案可稽、值得总结整理的病种就多达12大类百余种,尤其是脑病、高热、中毒等急症和痹证等慢性病,张老师都在其50余年的临床诊疗中积累和总结出了一整套疗效卓著、方案成熟的治病策略和方法,业已得到大家的公认和采用,不断得以充实和扩大,真可谓滴水成溪、溪流成海!
关于疑难病的中医诊疗思路,张学文教授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讨,在借鉴和吸收了古今名医,尤其是他学术挚友良师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八大方法,即前车之鉴,悉心总结;辨证求精,求深求细;筛选方药,知药善任;循求秘方,出奇制胜;独创新论,另辟蹊径;坚持久战,守方徐图;广采众长,协同作战;拓宽思路,中西汇参。临证之际,一定要做到辨疑不惑,治难不乱的程度,方可成为杏林高手!
勤于笔耕,点石可以成金
一位中医学家的最主要标志是他不但具有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也有独具特色的理论学说,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学验俱丰,张学文教授在此方面可谓是我们的楷模和榜样!
探究张学文教授成为著名中医学家的内在原因,乐于临证、勤于笔耕可谓是其关键。张老师在极其繁忙的临证、教学、科研、管理之余,硬是利用休息时间,在诸多弟子们的鼎力相助下,把自己的研究心得、临床经验撰写成文、汇集成书,一则总结自己,二则启迪他人。他发表的学术论文有百余篇,先后公开出版了《张学文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医学求索集》、《疑难病论治》及《中风病》等学术专著10余部,一版再版,业已发行至海内外,受益者众。
我们常有这样的切身体会,终日只忙于临床诊疗而不善于及时总结整理其宝贵经验,到头来这些经验常常被流失而无法继承,充其量只是一个“一方名医”;而不失时机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经验、学说撰写发表出去,久而久之,积少成多,积木成林,不但自己的研究成果不会丢失,而且也会给后学者送去研习之柄、发挥之机,长此以往,则会成为“一代大医”,张学文教授便是这样一位耕读相伴、著述颇丰的杏林大师。
在张学文教授所提出的理论新学说中,尤以“颅脑水瘀论”最为著名。这一学说的形成,既突破了传统的瘀血学说,又将瘀、水、热、毒四大病因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开辟了中医治疗各种脑病的新途径。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张学文教授又研究出了不同的新方法、新方药,经过课题组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以“通脉舒络方”、“通窍活血利水方”、“益肾化瘀方”为代表的系列性治疗方法,授人以渔,示人以法,从而起到指点迷津、化石成金之效。
教学相长,薪传方可不断
按照中医学2000多年来所形成的师传特点,师徒相传的优越性仍然在中医教育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张学文教授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陕西中医学院从事着教学及研究工作。他曾担任学院首届本科生班主任,直至现在仍然奋斗在中医教育工作之中。从教50余年,除他常年授过课的数千名学生之外,直接受教于张老师的还有集体弟子45人,学术继承人4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74人,最近新纳浙江弟子2人、河南弟子1人,私淑弟子2人,他们都秉承着张老师的医德医风,不断弘扬着中医文化精华,业已成为推动中医事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张学文教授在中医教学方面,特别注重向学生传授经得起临床考验的宝贵知识,无论讲哪一个专题,他都特别重视三个结合,即古代与现代结合、理论与经验结合、自己与他人结合。笔者特别记得,张老师授课,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深入浅出、妙语连珠,即使是再复杂的问题,再大的选题,只要由张老师来讲解,我们都感到非常轻松,而且很容易牢记在心,难以忘怀!
出血热曾是陕西的一种多发病,常分为五个阶段,患者在少尿期和休克期极易死亡,因而属于一种危重之病。张学文教授在给我们讲解温病学中卫气营血辨证之时,特别以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临床实例,依次讲透了叶天士、吴又可、余师愚、喻嘉言等温病大家的有关论述。同时又引用了江苏、江西、湖南、浙江等地现代名家的有关见解,古今一体,一目了然;在治疗上,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张学文教授和他的同事、学生们终于研制成功了“出血热预防片”,出版了中医防治出血热之专著,同时也培养了一批防治出血热的专业队伍,达到了教学相长,同步提高的目的。
在张学文教授教学风格的熏陶下,他的得意门生们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展示着导师的风采,个个思维活跃,言谈儒雅。张老师的弟子姜良铎教授、王景洪教授、刘华为教授、戴春福教授、李军教授,分别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福建中医学院等指导着博士、硕士研究生,颇多殊荣;万海同教授、解建国主任医师、申锦林、金杰博士等人也相当出众。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一辈传一辈、一人传一人,共同继承着张学文教授的医风医术、教风教术,逐渐形成了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张学文教授学术流派”。
2.原中国矿业学院党委书记(1917-)
1917年生。1963年至1982年任北京矿业学院(四川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学院)党委书记。张学文同志1935年至1937年4月在北京高中学习时参加“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先在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后历任中央组织部党委训练组教育科科长、陕甘宁边区党校教务处副处长、西北局党校校务处处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在辽北省,历任县委书记、专区副专员、地委委员,在辽西省,任四平市市委书记兼市长、辽西省委副秘书长。1952年7月转到煤炭系统工作,历任阜新矿务局局长、党组书记,黑龙江省煤炭局局长兼党组书记。1963年9月调任北京矿业学院党委书记。1982年9月离休后,任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董事长。1984年在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工作。
张学文同志担任中国矿业学院党委书记期间,经历了“文革”和学校搬迁四川最困难时期,他本人也受到冲击和迫害,经受了许多磨难。尽管这样,他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奋不顾身,艰苦工作,为保存学校基本力量特别是教师骨干队伍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为80年代学校的中兴和保持重点大学的地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张学文同志带领全校干部、教职工积极医治“文革”造成的严重创伤,完成了学校由四川搬迁徐州的任务。
张学文同志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张学文同志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受到师生员工的爱戴。
张学文同志离休后,创办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继续为煤炭事业贡献力量。在参加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工作期间,为整顿党风做出了新的成绩。
3.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男,理学博士,1965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现任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生物技术系教授。学历及工作简历:
1982年9月—1986年7月:湖南农学院(今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本科学习,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6年9月—1989年7月:湖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主攻分子遗传学研究方向,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
1989年7月—1991年4月: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从事遗传育种研究工作,任研究实习员;
1991年4月—1995年7月:湖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系,任助教、讲师;
1995年9月—1999年7月:湖南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主攻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方向。1999年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6年获得副教授任职资格并被聘为生物技术系副教授。
1997年7月—1998年8月: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植物生物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
2002年9月—2003年7月:挪威王国卑尔根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肿瘤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2001年8月获教授任职资格。为湖南农业大学细胞生物学硕士点领衔导师。1993年被湖南省教育厅确认为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999年被确认为湖南农业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
主讲课程:
博士生“基因工程专题”
硕士生“基因工程原理”、“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实验技术”、“遗传工程原理”、 “生物技术概论”。
本科生“基因工程”、“现代生物技术”。
近五年研究工作简介:
1998—2000,参与国家“863”项目“草鱼抗病基因工程研究”,为项目技术负责人。
2000—2003,参与国家“863”项目“草鱼抗病基因工程中试研究”。
2000—2002,主持国家教育部研究课题“分离克隆水稻胚胎发生调控基因cDNA”。
2001—2003,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因项目“水稻胚胎发生调控基因的研究”。
2002—2005,主持湖南省优秀中青年基金项目“a-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分离克隆及突变研究”
2003—2005,主持湖南省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发酵生产a-半乳糖苷酶”。
近五年主要论文著作目录
1. 张学文, 罗慧敏 拟南芥homeobox基因A21的研究. 《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1999.12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交流.
2. 张学文, 罗泽民 拟南芥同源转换盒基因A21反义RNA基因重组体构建及转化.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1,27(1):79-83.
3. 张学文 Arabidopsis homeobox gene A21 is active in dividing cells. 10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Genes, Gene Families and Isozyme. 1999.10 Beijing.
4. 张学文 生物技术跨越发展的战略研究 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01年年会优秀论文奖, 2001.9.长沙.
5. 张学文,洪亚辉,赵燕 植物开花时期的分子控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9(6):523-528.
6. 唐香山,张学文 饲料酶制剂研究进展 广西农业科学. 2004,4.
7. 唐香山,张学文,章怀云 a-半乳糖苷酶基因克隆及在酵母中的表达. 生物工程杂志. 2004,4.
8. 唐香山,张学文 酵母表达载体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研究. 2004,6.
9. 陈开健, 章怀云,张学文等 转人a-干扰素基因草鱼饲喂大鼠的安全性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8(2):149-151.
10. 苏建明,章怀云,张学文等 转Hu-IFN-a基因草鱼的分子验证.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9(5):412-414.
11. 苏建明,肖调义,张学文等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重组子的构建及在金鱼受精卵中的表达.水产学报.2003,5.
12. 洪亚辉,朱兆海,张学文等 运用RAPD分析菊花辐射变异后代的遗传差异.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9(6):462-467.
13. 胡雄贵,洪亚辉,张学文等 不同黄花菜品种同工酶分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9(6):506-508.
14. 洪亚辉,肖浪涛,张学文 花卉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9(6):513-517.
15. 陈金军 张学文 植物胚胎发生调节控制研究进展. 西北植物学报. 已接受.
16. 洪亚辉主编. 董延瑜, 易自力, 张学文等 《植物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 2000.4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7. 张学文, 章怀云, 陈韬等 可在鱼体内表达hu-IFN-a基因的重组构建及转化. 高技术通讯.2001.4:1-5.
18. 张学文, 章怀云 干扰素诱导细胞抗病毒的分子机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27(1):79-83.
19. 章怀云, 张学文, 陈韬等 基因工程方法培育草鱼抗病新品系. 1999.6 海口:海峡两岸高校农业科技合作研讨会.
20. 陈立祥, 张学文, 肖调义等 人a-干扰素基因在转基因草鱼中的表达.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27(3):
21. 章怀云, 刘荣宗, 张学文等 草鱼和鲤群体遗传变异的RAPD指纹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1998,22(2):168-173.
22. 章怀云, 张学文等 Genetic Engineering is a Right Method to Improve Disease Resistance in Fish Farming. Third World Fisheries Congress. 2000.10. Beijing.
23. 章怀云, 张学文, 符少辉 “通过转入抗病相关基因进行草鱼、对虾抗病育种”2001年获中国专利。
24. 张学文,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现状及思考。湖南省生物技术发展论坛征文,已接受。
4.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教授
男,号'伦伸'。原籍江西省清江县,1943年4月出生于江西赣州。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分配在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艺术室,1979年调入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教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民间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中国现代设计法研究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景德镇陶瓷史研究学会会员、景德镇市文艺学会会员。张学文擅长陶瓷造型和综合装饰设计,尤以青花、新彩见长。他的陶瓷艺术作品形式新颖,手法独到,思路宽阔,融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和现代新潮设计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恪。他的青花作品讲究构图、运笔和气势。他的新彩作品又以白描工笔勾线、图案的装饰构图、西画的色彩变化综合融汇,色彩柔和,变化丰富,恪调清新而别出一格。
5.CBA职业球员
效力于山西中宇'张学文(Zhang Xuewen)'
位置: (10号)
身高: 6尺7寸/200CM
体重: 90KG / 198磅
生日: 1986年8月球队:
民族: 汉
学校: 山西青年队
籍贯: 山西太原得分
助攻
篮板
7.6
0.9
1.8
'
'
球员资料 本季数据 生涯数据 给他留言
张学文生涯平均数据
赛季出场数时间得分二分命中%三分命中%罚球命中%篮板前场后场快攻扣篮盖帽助攻抢断
2005-0616'2.60-0-0.1-0.416.67%0.7-1.161.11%2.41.21.2'0.060.10.40.4
2006-0728'5.50-0-0.3-1.423.68%1.1-2.249.18%3.121.1'0.290.30.70.5
2007-082823.567.20-0-0.5-2.222.58%2.1-2.679.73%3.42.50.9'0.140.70.91.2
2008-093323.437.60-0-0.5-1.827.8%2.1-3.167.7%1.81.30.5'0.30.40.91.2
张学文生涯总数据
场数得分总篮板前场篮板后场篮板3分扣篮盖帽助攻抢断
10565028393190422344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