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丕尔②

  萨丕尔(Sapir,Edward;1884~1939)
  美国人类学家,语言学家。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884年1月26日生于德国劳恩堡(今波兰勒博尔克),1939年2月4日卒于纽黑文。萨丕尔5岁时移居美国。1907年起先后在加州大学、宾州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190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10~1925年任渥太华加拿大国立博物馆人类学部主任。1925年起任芝加哥大学人类学与语言学副教授、教授。1931年到耶鲁大学,任刚成立的人类学系主任。他担任过美国语言学会会长和美国人类学会会长。
  他发展了音位理论,根据语音的分布模式分析语音,是形态音位概念最早提出者之一,他把在词形变化表中能互相替代的音位都归为一类。在历史比较语言学方面,他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探索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他提出结构压力论,说语言变化(音位变化、形态变化)是由于受到语言本身固有的有关模式的影响。他根据吐火罗语的材料,按喉辅音假说研究古印欧语。他还认为印欧语言和闪族语言可能同出一源。萨丕尔认为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会对同一客观世界提出不同的分析和解释。他的语言人类学研究包括以下3个方面:美洲印第安民族及其语言、人类一般概念、文化和个性的关系。著有《语言论》和《萨丕尔选集》。
  《语言论》是萨丕尔的主要代表作。全书共分11章,主要论述语言的性质、结构、演变以及它跟思维、种族、文化及艺术等方面的关系。该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1) 对语言本质的看法。语言不是本能的行为而是社会的习俗。'言语是一种非本能的,获得的,'文化的'功能。'这里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解是突出了'文化的'功能。同时认为'语言只是声音符号的习惯系统'。后来又提到语言是一种'表达意义的工具'。所以说萨丕尔的语言定义全面地概括了前人所说的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和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这两种观点,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2)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他把语言成分说成是一个'概念'的符号,认为语言模式决定思维模式,甚至暗示语言先于思维。他说:'正象数学推理非借助一套适当的数学符号不能进行一样,没有语言,思维的产生和日常运用未必更能想象。
  (3) 强调语音模式。语音模式有它的心理基础。他认为在表面的语音系统背后,'还有一个更有限制的,'内部的'或'理想的'系统',表面系统的语音可以发生变化,内部的模式却不变。
  (4) 区分四类语法概念。Ⅰ类是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是独立的词或词根,代表事物,动作或性质;Ⅱ类是派生概念,通常是派生词缀表示的概念;Ⅲ类是具体关系概念,是像'性','数'这样一些比较具体的语法范畴;Ⅳ类是纯关系概念,是像'格'这样纯粹表示句法关系的语法范畴以及词序、虚词等表示纯句法关系的语法手段所表示的语法概念。
  (5) 独特的语言类型见解。他认为按形态分类行不通,因为没有一种语言是单纯的,往往可分属几种形态类型;在语言类型上分先进和居后更是荒谬的,'每一种语言都像有一个基本规划或固定的体裁。语言的这种类型或规划或结构'本性',比我们所举出的任何单一现象更是根本性质的'。他根据他确定的4类语法概念在不同的语言中的表达方式来给语言区分类型。
  (6) 语言、种族和文化。他把语言的演变说成是一种'沿流',这种沿流有一个总的方向,即'坡度';语言间的接触是语言演变的原因之一,但借用必须符合沿流。
  至于语言,种族和文化,这三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很难证明'气质',一个民族的总的情绪倾向,基本上是一种文化的趋势和沿流的决定因素,尽管它会在个人怎样把握这文化的各成分时显露出来'。
  '语言和我们的思路不可分解地交织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同一回事。基本的思维结构并不显出有重要的种族差别,所以语言形式的无限变异,也就是思维的实在过程的无限变异,并不指出种族上也有这样重要的区别','我也不相信文化和语言真有因果关系。
  文化这名称的定义可以是:一个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是什麽。语言指的是人具体地怎样思想'。
  《语言论》中引用的语言多达60种以上,足见萨丕尔语言知识的丰富,特别是书中提供的美洲印第安语的事实更是使人大开眼界。它对美国语言学有广泛的影响。
   萨丕尔-沃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是一个关於人类语言的假说,由家兼家萨丕尔(Edward Sapir)及其学生沃夫(Benjamin Whorf)所提出,是一门及语言学的假说。这项学说认为,人类的思考模式受到其使用语言的影响,因而对同一事物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不过这项学说引起了一些争议,也招致了一些批评。
  现今有一些人造语言的发明的部份目的即是为了验证此假说而生,如、等。

为您推荐

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②

人物简介  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台湾翻译为马林诺斯基,1884年—1942年),生于波兰,在英国成为著名。他是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倡导以功能论的思想和方法论从事文化的研究,著有《文化论》,讲述..

彭兆荣②

  基本情况:   姓名:彭兆荣 出生年月:1956.4.26   单位:厦门大学人类学系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成员   通讯地址:福建省 厦门市..

鸟居龙藏②

  鸟居龙藏(Torii Ryuzo,1870年-1953年)日本四国德岛市人,知名日本民族学家,人类学家,考古学家。明治三年四月四日生,昭和二十八年一月十四日卒。鸟居龙藏(念zang)   生平   鸟居龙藏未受过正统学校教育,不过自学后,饱学于..

杨圣敏②

李亦园②

  李亦园(Li, Yih-yuan)国立学士(1953) 美国硕士(1960)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通信研究员( 1998.7-) 中央研究院院士(1984.12当选) 中央研究院评议员(1984-)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咨询委员会召集人(1991-) 国立清华大学..

J.G.弗雷泽②

  J.G.弗雷泽(1854-1941James George Frazer詹姆斯·乔治·弗雷泽)英国著名的家 宗教历史学 家,认为“先于”的第一人,一生至为勤奋,著述甚丰。人们是这样评价他的:“将来后代评价我们这一代人的工作时,只要开出詹姆斯'弗雷..

周大鸣②

  一、基本简介   湖南湘潭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人类学系主任,中山大学中国族群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兼职教授、   美国Chinese 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