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田诚之②

  冢田诚之 (TSUKADA Shigeyuki )①
  日本当代民族学家,研究中国壮学权威② ,日本大阪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先端人类科学研究部教授。在冢田诚之研究壮学之前,在日本尚未见到专论壮族史或广西地方民族史的论著。一般都把含壮族在内的广西诸民族的历史,作为华南史或华南民族史领域的一部分来看待。然而,近几年来,冢田诚之、松本光太郎等学者对的实地作了调查。日本对壮族真格的研究,可以说是由此开始的。冢田诚之首先抓住唐宋时代左、右江流域少数民族的动态,对出现在这一地区的种族 =民族集团的关系、经济基础的形态及变貌、民族的社会构造展开了研究。 此后 ,冢田诚之又着眼于明清时代的壮族史研究 ,相继发表了研究成果 。接着,冢田诚之又对明清时代广西非型的壮族佃农化问题进行研究。此外,冢田诚之还就明清王朝对壮族的统治体制作了探讨,究明了统治权力对壮族起义进行镇压及采取的边防体制和对壮族进行编籍、征税与文教政策等问题。 80年代末,冢田诚之又对壮汉之间的通婚问题进行探讨。 90 年代初 ,冢田诚之在《 明清时代汉族移住民与壮族及其关系》一文对汉族向广西移居的问题作了研究③。冢田诚之作为日本研究壮学的开拓者,经常到进行田野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治学勤奋,著译丰富。对其简历、学位、研究方向、著述成果列表如下。
  注:
  ①原名是冢(土加冢)田诚之,因百度无法显示此字,便成了冢田诚之。
  ②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入门——黄现璠学术论文选》序二。
  ③谷口房男撰《日 本 的 壮 族 史 研 究 动 态》, 覃义生 译 。
  

详细经历

  学历

  1978年北海道大学文学院史学系东洋史学专业毕业。
  1980年北海道大学研究院文学研究系东洋史学专业硕士课程学习结束。
  1987年攻读北海道大学研究院文学研究系东洋史学专业博士后期课程。
  学位
  文学硕士(北海道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 1980)
  文学博士(北海道大学 2001)
  工作简历
  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第三研究部助手(1988)
  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第ニ研究部助教授(1993)
  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民族文化研究部助教授(1998)
  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民族社会研究部教授(2000)
  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先端人类科学研究部教授(2004)
  其它任职(大学教育,社会活动等)
  1.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文化科学研究科任副教授。
  2.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共同研究员。
  3.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共同研究员。
  所属学会
  日本文化人类学会、史学会、宋代史研究会、北海道大学东洋史交流会、北大史学会、(中国)汉民族研究学会、(中国)壮学学会。

研究范围

  专业领域——以中国南部地区(广西·贵州等)的壮族为首的诸民族的历史民族学的研究。
  研究重点——中国,越南,壮族,汉族,ヌン族,历史民族学。
  现在的研究课题——①海南岛における夫人信仰とその表象をめぐる研究。
  ②チワン族とヌン族?タイー族をめぐる人口移动和交流。

著译目录:  

  著作
  《壮族文化史研究 ─—明代以后作为中心》,第一书房,2000年,pp.320。
  《壮族社会史研究 ─—明清时代作为中心》,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丛书3,2000年,pp.344。
  《壮族社会文化史研究——明代以后作为中心》,2001年,(学位论文)pp.416。
  编著
  《在中国诸民族的文化变化和民族间关系动态》,1998年,周达生·冢田诚之编辑,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调查报告8,pp.465。
  《亚洲的风筝》 ,2001年,冢田诚之编,千里文化财団,pp.62。 
  《流动的民族——中国南部の移住とエスニシティ ─》,2001年,冢田诚之·濑川昌久·横山广子编辑,平凡社,pp.360。
  《民族的移动和文化动态-中国周边地区的历史和现在》,2003年,冢田诚之编,风响社,pp.724。
  《有关中国、东南亚大陆架国境地域的诸民族文化动态的人类学调查研究》,2004年,平成12~15年科学研究费补助金基础研究(B)(海外)研究成果报告书,291页。
  《中国的民族现象-南部诸地区的人类学、历史学研究》,2005年,长谷川清、冢田诚之编,风响社,445页。
  《在中国、东南亚大陆架国境地区诸民族文化的动态》,2006年,冢田诚之编,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调查报告63,305页。
  《民族表象のポリティクス―—中国南部的人类学、历史学研究》,2008年,东京风响社,430页。
  《深奥的中国——少数民族的生活工艺》,2008年,冢田诚之、横山广子编'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编辑',东方出版。
  代表论文
  《唐朝宋时代华南少数民族的动向——以左、右江流域为中心》,1983年,史学杂志92编3号,史学会,pp.40-66 。
  《明代における壮(Zhuang)族的移居和生态-明清时代壮族史研究(一)》,1985年,'北大史学'25号,北大史学会,pp.37-55。
  《明清时代における壮(Zhuang)族佃农化的考察-明清时代壮族史研究(二)》,1985年,东洋学报67卷1·2号,东洋文库,pp.21-55。
  《明清时代における壮(Zhuang)族统治体制-明清时代壮族史研究(三)》,1987年,'北大史学'27号,北大史学会,pp.1-22。
  《中国广西的壮族、瑶族跟汉族的政治、文化关系的比较考察——1368~1949年期间》,1989年,《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报告》14卷2号,国立民族学博物馆,pp.1-55 。
  《明清时代における汉族移住民跟壮族的关系-明清时代壮族史研究(四)》,1991年,《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报告另册》14号,国立民族学博物馆,pp.329-379。
  《壮族和汉族的关系——广西柳城县的调查—》,1992年,《民博通信》55号、国立民族学博物馆、pp.60-72。
  《壮族的“寨老”和部分地区——以广西北部龙胜县的情况而论》,1999年,《亚洲游学》9,勉诚出版,pp.108-122。
  《有关壮族的婚姻习俗——以“不落夫家”的历史(一九四九年以前的广西)作为中心考察》 ,1999年,《中国21》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会,pp.143-173。
  《从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看它的文化变化和背景》,2001年,佐々木信彰编《现代中国的民族和经济》,世界思想公司,pp.89-106
  《中国广西壮族和越南侬族的民族间关系——以文化的比较和交流作为中心》,2004年,冢田诚之编 《有关中国、东南亚大陆架国境地域的诸民族文化动态的人类学调查研究》(平成12~15年科学研究费补助金基础研究(B)(海外)研究成果报告书,83-97页。
  《广西龙胜县壮族“寨老”之历史研究》,2005年,《首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论文集》,民族出版社,pp.93-100。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广西壮族的比较研究——以刘介和的主要著作而论》,2005年,长谷川清、冢田诚之编《中国的民族现象-南部诸地区的人类学、历史学研究》,风响社,93-121页。
  《中国收集工作的三大原则》,2005年,《月刊みんぱく》5月号,18-19页,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以中国南部地区作为中心的人口移动、权力系统、现象》,2005年,《人文化研究机构联合研究“欧亚和日本交流印象”讨论会报告书》,pp.14-22,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前后有关壮族论著的比较研究——以刘介黄现璠的主要著作为例》,2005年,《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总第81期),第123-130页。
  《中国壮族与越南侬族的民族关系与交流》,2007年,《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第2-8页。
  《壮族文化的展示和研究的现状》2008年,《东方》325号,12-15页,东方书店,2008年3月。
  《中国广西的“生态博物馆”》,2008年,《月刊みんぱく》2008年4月号,10-11页。
  合译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构造》(编著),2008年,风响社。
  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部分文章
  1989年,「明清时期壮族与汉族之间的政治、文化关系」,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中国,南宁。
  1999年,「广西壮族的婚姻习俗“不落夫家”之历史研究」,第一届壮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广西武鸣县。
  2002年,「壮族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要点」,'中国和周边'研究交流会(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主办)。
  2002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广西壮族的比较研究——以刘介黄现璠的主要著作而论」,'中国民族现象的人类学、历史学研究'——以南部作为中心的处理分析」研究会。
  2003年,「广西龙胜县壮族“寨老”之历史研究」,国际会议《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2003.10.28-10.30,於中国南宁广西民族学院,桂华苑宾馆)。
  2003年,「福特基金会『中越边境民族文化振兴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评论员(2003.11.30-12.1,於中国南宁广西大学)
  2006年,「中国壮族与越南侬族的民族关系与交流」国际会议《第二报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2006.9.16-18,於中国南宁广西民族大学,绿都大酒店)
  2007年,「鸟居龙藏的西南中国研究」,德岛大学(2007.9.22)
  2008年,「干栏居住——中国壮族的生活世界」,第82届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协会东京演讲会,JICA地球广场。
  2008年,「壮族社会文化史的几个问题」,应广西师范大学邀请,作学术专题讲座。

为您推荐

杨希枚②

  杨希枚,(1916-1993),生於北京,武汉大学生物系毕业,毕业後约一年进入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工作。先担任吴定良的助理,後来在人类学组,在李济的嘱托下,研究殷墟头骨。   在中研院,杨希枚先生历任: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村田忠禧②

  村田忠禧(Murata Tadayoshi),日本横滨国立大学人类学教授。日本的著名中国通,对近代中国的问题有很深入的认识,曾把《毛泽东传》译成日语然后出版。他是日本民间少数坚持钓鱼岛(亦称“钓鱼台”)是属于中国的学者。  ..

日尔曼·蒂利翁②

  日尔曼·蒂利翁(GermaineTillion),法国二战时期抵抗战士、人类学家,2008年4月19日于家中辞世,享年101岁。这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与战火频仍的20世纪重合,后人对于20世纪阿尔及利亚、抵抗运..

许烺光②

鹿野忠雄②

  鹿野忠雄(1906年10月24日-1945年),日本东京人,曾于台湾求学与长期学术研究。   鹿野忠雄是日治时期后期,居台日籍人士当中相当著名的博物学及人文学者,主攻地理、昆虫、植物、台湾原住民、地质与地形,研究学术范围相当..

陶云逵②

  中国民族学家 ,人类学家 。原籍江苏武进 。 1924年就读于南开大学。1927年赴德国,先后于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攻读人类学 、遗传学和民族学 ,曾获博士学位 。归国后 ,1934年在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编辑员。先..

伊能嘉矩②

  伊能嘉矩(1867年5月9日—1925年9月30日),日本人类学者,出生在今日本岩手县远野市东馆町,从小就在祖父的严厉督促下熟读四书五经。1885年至东京游学,1886年1月结婚(1888年离婚),12月开始学习英语。1887年入岩手师范学校,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