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进萍②
1976-1978:零陵分校水电系大学毕业
1979-1983:武汉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导师:陈敬生教授)
1985-1987:哈尔滨建筑大学结构力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导师:院士)
1987-1990:哈尔滨建筑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出站提升教授并留校任教
1993: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
1993-2000:哈尔滨建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5-1996:美国和美国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访问教授
1998-2000:原哈尔滨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1999-2000:哈尔滨建筑大学副校长
2000-2006: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2006-至今:大连理工大学校长
2003.11:工程院院士
兼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和工程学科组副组长
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曾任副组长)
国际结构控制学会中国分会主席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
国内其它多个二级学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
《国际结构控制与健康监测学报》等多个学术刊物编委和副主任编委
在结构动力可靠性与地震损伤方面,建立了结构模糊随机振动基本理论,发展了结构抗风和抗震的动力可靠性分析方法,提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损伤分析和设计方法。在结构振动控制方面,研制出多种结构耗能减振装置和智能控制系统,建立了结构耗能减振与智能控制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在重大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方面,研制出多种结构局部性态长期监测智能传感器,建立了结构健康监测的试验与示范系统。在海洋平台结构安全保障技术方面,建立了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定与维修决策理论和大型应用软件系统,发展了平台结构冰振控制技术。发表学术论文160篇、出版著作4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等多种奖励;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
2003年当选院士。
参加学术团体和任职情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组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曾任副组长),以及国际结构控制与监测学会(IASCM)执行理事、国际结构智能健康监测学会(ISHMII)执行理事、国际结构控制与监测学会中国分会主席、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国内其它多个二级学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Control and Health Monitoring》等多个学术刊物编委和副主任编委。
主要论文著概况:(一)论文:1、在《Earthquat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Fuzzy Sets and Systems》等国际核心刊物、国内核心刊物英文版和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21篇;2、在《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力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振动工程学报》等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40篇;3、在其它学术刊物和高等院校学报发表的论文24篇;4、所发表的论文在国外被引用9次(SCI),被国外SCI、EI和INSPEI收录5篇;5位国外学者直接写信索取论文。(二)专著:1、出版专著兼研究教材一本:《构随机振动》,欧进萍、王光远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35万字,1996年出版)。2、《结构振动控制——被动耗能减振》,欧进萍等,科学出版社。
获奖情况:在结构地震损伤与动力可靠性、结构振动控制、重大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和海洋平台结构安全保障技术等方面取得系统性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已被我国有关规范和规程采纳和已经应用于或正在实施用于直接参与的实际工程19项。主持或执笔国家'十五'有关专项科研规划和863主题论证;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24项;发表学术论文160篇、出版著作4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分别排名第一、第一、第二)、二等奖3项(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七);两次分别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研究基金和研究一等奖(独立);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获得“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和“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培养毕业的博士25人、硕士35人,指导出站的博士后1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