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②

1.西南大学教授

  一、简历
  李海霞,女,1954年11月生于。研究语言、思维与人性等。教授,硕士生导师。1989年在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至今(西南师范大学现已与原西南农业大学于2005年7月合并为)。2000年在获文学博士学位。
  二、科学研究
  (一)主要学术观点
  追求真理的品性(理性)是智慧道德的根本,一个民族先进与落后的深层原因在于理性的高低。只有理性能够拯救中国和人类。教育的首务应是培养学生的理性品质,其次才是专业知识。道德和思维有本质上的联系,道德上的判断和创新,靠的是独立思考能力。目前国内的道德和学术滑坡,出于内在原因而不是“社会转型”。 划分的母项和子项是单独、集合概念。语言学上,测得现代形声字声符表音率约为93%,形符表义率为91.2%。调查发现重庆亲属称谓出现父系母系合流趋简的某些倾向,受外来平等文化的影响。认为四川方言中的“着”是一个虚化不足的“被害动式”,反映着汉语被动标志形成的历史。用“声象”来表示语音对意义的象征作用。通过考察动物“语言”与命名实验等,认为最早的词起源时,其音义原则上有联系。认为联绵词大多数是由合成词失去语素义变来的。提出“名素分析法”并用之测得汉语动物命名对圆形意象的偏好。认为汉语动物命名有联系、区别、美和简洁四原则。中国传统动物名称的切分和所指反映了思维的具体性、浅表性和模糊性。把术语按理性成分的多少,分为想象性、经验性和科学性术语,中国传统思维产生的是前二种术语,不确切的思维阻碍科学发展。提出“词义的褒贬度”概念,调查统计了几十个词语的褒贬度。研究《》《》《》和《》的道德语言,发现它们表现了强势中心等的价值观。提出汉语的量限表达经历了状语优势和定语优势两个阶段,第二阶段的表达较严密精细。命题起源的顺序是单称?全称-特称。
  (二)主要论著
  专书:
  1、《汉语动物命名考释》,,2005年。
  2、《六朝唐五代石刻俗字研究》(与人合著),巴蜀书社,2004年。
  3、《汉语动物命名研究》,巴蜀书社,2002年。
  主要语言学论文:
  1、《〈论〉〈孟〉〈老〉〈庄〉的程度副词及其与明清的比较》,《西华大学学报》2007年3期。
  2、《术语??词汇中爆炸的新星》,《汉语语言学探索》,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3、《大型字词典虫鱼词条释义纠补》,《宁夏大学学报》2006年6期。
  4、《〈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的全称和特称量限表达》,《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5、《藏獒古名考》,《文史杂志》2006年6期。
  6、《猩猩的传说与正误》,《文史杂志》2006年1期。
  7、《?、狒狒、?、猓然考辨》,《西华大学学报》2006年1期。
  8、《词义的褒贬度》,《语文建设》2005年5期。
  9、《文化词源和比较文化词源》,《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5年1月。
  10、《联绵词的来源和定义》,《纪念刘又辛先生90寿辰学术论文集》,西南师大出版社2005年1月。
  11、《四川动物名命名理据考》,《西昌师专学报》2003年4期。
  12、《方言词典动植物名称的收录和解释》,《辞书研究》,2002年5期。
  13、《动物名传统释名的弊病》,《渝西学院学报》,2002年2期。
  14、《从分类概括看词汇的发展》,《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4期。
  15、《对大型语文辞书动物词条释义改进的意见》,《辞书研究》2002年1期。
  16、《〈中国古代动物学史〉古动物名考误》,《自然科学史研究》2002年1期。
  17、《蚌蛤类命名理据考5例》,《广州大学学报》2001年11期。
  18、《“穹窒”即穹室》,《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3期。
  19、《软体动物汉语命名理据考(单壳类) 》,《汉语词源研究论文集》,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
  20、《汉语动物命名取象的优先规律》,《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10期。
  21、《形声字的定型》,收入《语言文史论集》,西南师大出版社2000年9月。
  22、《部分昆虫中文名称来源考》,《昆虫知识》2000年6期。
  23、《〈说文〉的部类及其文化探索》,《松辽学刊》2000年3期。
  24、《汉语动物命名原则》,《殷都学刊》2000年2期。
  25、《大型字词典鸟类条目释义补正》,《浙江林学院学报》2000年2期。
  26、《唐代的正字运动》,《文史杂志》2000年1期。
  27、《虫部字释义修正四则》,《中国语文》1999年6期。
  28、《〈诗经〉和〈楚辞〉连绵词的比较》,《浙江大学学报》1999年3期。
  29、《大型字词典鱼类词条补正》,《辞书研究》1999年5期,人大语言文字学2000年3期复印。
  30、《汉语鱼名命名理据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4期,人大语言文字学1999年11月复印。
  31、《汉语常见鱼名命名理据考》,《浙江海洋学院文科学报》1999年4期。
  32、《形声字造字类型的消长?从甲骨文到〈说文〉小篆》,《古汉语研究》1999年1期。
  33、《从一组统计数据看词的切分等问题》,《汉语学习》1997年6期。
  34、《四川方言的被动句及“着”》,《 西南师大学报》1994年1期。
  35、《楚辞的叠音词》,收入《传统文化与古籍整理研究论文集》1994年12月。
  36、《对婴幼儿识字的几种误解和疑虑》,《宁夏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2期,人大幼儿教育1994年4期复印。
  37、《现代汉字中的非形声字》,《三峡学刊》1994年1期。
  38、《谈汉字的阅读优势》,《宁夏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4期。
  39、《关于“四十三岁的祖国”等》,《语文建设》1993年6期。
  40、《汉语文字科学而不完美》,《语文建设》1993年4期。
  41、《幼儿阅读与成材》,《学前教育研究》1993年1期。
  42、《虫部字及其文化内涵》,《文史知识》1992年9期。
  43、《汉语拼音不能用作文字说明》,《光明日报》1992年8月21日。
  44、《先秦ABB式形容词组》,《古汉语研究》1991年4期。
  45、《“与人为善”的现用义》,《语文建设》1991年1期。
  46、《对偶与汉文化》,《汉语学习》1990年6期。
  47、《形声字形符表义功能测查与分析》,《语言学通讯》1989年3-4合刊。
  48、《幼儿更适宜学拼音还是学汉字》,《学前教育》1989年7-8合刊,人大幼儿教育1989年11期复印。
  非语言学论文:
  1、《话说科研奖》,《民主与科学》2005年6期。
  2、《科研人员的科研测评》,《师资建设(重庆教院学报)》2005年2期。
  3、《竞争激烈导致道德滑坡?》,《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中国工人出版社2005年4月。
  4、《人脑正在电脑化》,《书屋》2002年11期。
  5、《培养追求真理的素质》,《中国教师优秀论文集成》,珠海出版社2002年8月。
  6、《大学生为什么不幸福》,《中国教育报?高等教育?论坛》,2002年8月14日。
  7、《对划分的再认识》,《江苏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综合版》1998年。
  8、《生活情趣与心理健康》,《甘肃体育报》1996年1月10日。

2.玉溪师范学院讲师

  女,讲师。1978年1月3日出生于云南省罗平县,2001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贸易及法律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4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法学院获法律硕士学位,2004年7月至玉溪师范学院工作至今。主要担任《经济法学》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学和法理学。

为您推荐

陈燕②

1.艺术家  女,1936年生,省人。大专文化。   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文工队员、文书、干事、科员、主办、劳司经理等职。1992年离休后,立即参加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学习,多次参展参赛并获奖。在书法方面,19..

师东兵②

  师东兵   一九五零年农历一月十一出生于工人家庭,籍贯为省县师家湾村,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1969年应征入伍,历任解放军三十八军三三七团战士,国营平阳机械厂工人、厂部秘书,中共侯马市委干部,侯马..

玉龙形"勒玉"(勒上玉下,一个字)②

玉龙形'勒玉',商,高2.3cm,长6.5cm,宽2.5cm。 (音勒)以青玉制,有白色沁,圆筒形,两端粗细不等。器表饰龙纹,其龙纹特点是'臣'字眼,并饰有重环纹、鳞纹等。 商代的玉龙,由龙眼的变化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的龙眼为方形或..

三孔玉刀②

玉三孔铲②

玉三孔铲,长27cm,宽16cm,厚0.8cm。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铲为梯形,青黄色玉料,有较重的赭色斑。片状,宽端有刃,刃自两面磨出,窄端中部有一孔,旁有二孔。铲的表面光滑,造型规整,边线平直,表现出较好的加工技术。 据山东大..

玉人兽复合佩②

玉人兽复合佩,高8.2cm,宽4cm,厚0.6cm。 佩玉料呈青色,局部有白色斑,片状,镂雕人兽复合图案。佩上部为人首,较大,头部饰一周绳索纹并饰双鸟形冠,长发后披,于两耳侧外卷,耳下有佩环。佩下部为兽首,短而宽,呈横向的条状,兽嘴略宽,眼为孔..

玉弦纹环②

玉弦纹环,商,外径12.1cm,孔径6.7cm,厚1.4cm。 环因受沁蚀成鸡骨白色,圆形,中心有一圆孔,两面各饰相同的弦纹3圈,近孔处有一圈环形凸脊。 这类器物最早见于新石器时期,至商代仍有延续。以前曾被定名为乳环,推断其为女性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