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龙船②

端午节前后,莆田一带有划龙船习俗(赛龙舟),意为纪念屈原,庆祝丰收,祈求平安。
  '龙舟争快楚江边,吊屈谁知特怆神。'这是北宋政治家、诗人余靖《端午日寄酒庶回都官》的诗。这诗反映了一千多年前,民间就有赛龙舟、吊屈原的习俗,相沿至今,长久不衰。早在四五百年前,莆田南北洋一带就有人开始造龙舟,端午节把柳枝干雕成的龙头,装在木船后面,龙舟下水前要举行'龙王祭'和'龙舟点睛'典礼。凡参赛的龙船,由道士上香禀告'龙王尊神',主持者用红彩绸蒙上龙船的'眼睛',并在'龙角'上挂上'龙灯'、花环、饼圈等。接着,龙舟在执事者的护送下,由长老用彩笔为龙舟开光点睛,使其成为真正的'龙'后,龙舟才在一片热烈的掌声和震耳的爆竹声中下水,再进行龙舟比赛。
  新中国成立后,划龙舟活动更加蓬勃地开展,这其中以黄石镇龙舟最多最活跃。全镇有一百多艘龙舟,平均一个村就有二至三艘。黄石镇以东花一乡的龙舟最多。为什么东花乡群众对龙舟产生这么大的兴趣呢?原来,'江东、东花吃米无沙。'这是莆田人常说的一句古话。意思是说,江东东花是平原地区,乡里一担沙无处找,地处木兰溪下游,莆田南洋平原的东花,全乡现已分成华东、华西、华堤三个行政村,总人口达上万人。境内水田五千余亩,河网密集,大小河流有几十条。其中华东村的大沟琴;华西村的大沟前、华堤村的五个宫前的兴太岩。这三条沟长达一千多米,宽百余米,沟路笔直且深(平均5'6米深),是赛龙舟的好场所。农民们一到端午节,就想扒龙船娱乐。村里的男人撑溪船拉网捕鱼占大多数。因此早在明朝中叶,这个乡便开始举行龙舟比赛。至解放时,划龙船的水手多达五六百人,有的父子同舟,有的叔侄同船,有的父亲掌舵儿划船。端午节这一天,农民们吃完端午饭,抹了雄黄,换了新装后,相争下水扒龙船。人人像水里的蛟龙,岸上观看的群众挤得水泄不通。'扒呀!(划的意思)扒呀!加油、加油!'的欢呼助兴声震撼整个水乡,连四乡八邻的群众也跑到东花来看扒龙船,所以人们称东花是'龙舟之乡'。
  划龙船不但东花有,莆田南北洋许多地方都有端午划龙舟习俗,一直沿袭至今。近年不但有男子龙舟队,还有女子龙舟队,龙舟竞划,为端午节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