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官之鉩”玉印②

'计官之鉩'玉印,战国,印面1.8'1.8cm,通高1.35cm
为战国时期楚国印,青玉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战国古文,白文,右上起顺读'计官之鉩'四字。'计官'为官名,掌管记书簿册事务。印文篆体笔画挺拔。印面 有阴线边栏,与同时期铜印印面常见格式相同。此印玉色青灰,材质本身呈透明状,细观有天然斜纹,凝者如风吹斜柳,散者如烟云片片。
目前所见战国时期的官印实物大多为铜质。在中国古代印章史上,私人姓氏的印章生佩死殉乃是惯例。汉世以后因印章制度的严格规定,随殉官印多是实用印的复制品。对于战国时期各国的官印制度文献尚无记载。就各国官印实物的综合情况而言,均较严肃规整。
件'计官之鉩'玉印可能是战国早期殉葬官印的代用品。战国时期的玉印目前所见以楚地为多。20世纪30年代末,乔友声从山东潍县藏家处得到此印,携至北 平。几经磋商后,由倪玉书购得。倪玉书得此印后曾有心得笔记:'余不胜心慰。凡是闻而未见之物,或是见而不能购之物,皆不动于衷,处之亦很泰然。反之,得 见是物,或能购而不决者,真使人精神痛苦,行动失常,其影响至大,此印之情何能例外。'珍爱之情溢于言表。但倪氏将此印识为'信官之鈢'并定为汉代初期 印,有误。

为您推荐

“武遂大夫”鉨②

'武遂大夫'鉨,战国'韩,印面1.3'1.3cm,通高1.2cm 鉨铜铸,鼻钮。鉨文为战国古文字体,朱文,右上起顺读。鉨文中的'大夫'二字作'大﹦',是一种省文,常为相通两字的连写。 '武遂',战国时期韩国的地名,曾一度属秦国。《史记'秦本纪》载秦..

“连尹之鉩”鉨②

'连尹之鉩'鉨,战国'楚,印面2.1'2.3cm,通高1.4cm 鉨铜铸,鼻钮,鉨面有阴线界栏。鉨文为战国古文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 此 鉨为战国时期楚国掌管居民'连'一级事务之官的官鉨。'连'为居民编制,战时可编为基本军事单位,'尹'是主管..

“大府”鉨②

'大府'鉨,战国'楚,印面5.4'6.1cm,通高11.7cm 鉨 铜铸,柱钮,鉨面有阴线界栏,印面中间有一纵向竖栏,使印之左、右字分开。印文为战国古文字体,白文,左起横读。印文笔道宽大,颇有书体之韵。印面虽大但 布局不散,印文虽少而气韵充盈..

“埶关”鉨②

“大车之鉩”鉨②

'大车之鉩'鉨,战国'齐,印面2.9'3.0cm,通高0.9cm 鉨铜铸,鼻钮。鉨文为战国古文字体,朱文,右上起顺读。此为战国时期齐国制造或管理大车的机构中的官鉨。 齐鉨通常不如燕鉨的文字整齐,鉨面布局随意性较大,但此鉨鉨文笔画则较匀..

“东武城攻师鈢”鉨②

'东武城攻师鈢'鉨,战国'齐,印面2.3'2.3cm,通高1.2cm 鉨 铜铸,鼻钮,印面有阴线界栏。鉨文为战国古文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此鉨造型与文字具有齐国官印的明显特征,鉨文'攻'作上下结构,'师'作'帀',均 是齐鉨文的特殊写法。《史记..

《重建天后祠记》碑刻②

  系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由《天后志》的编纂者林清标所撰。石刻高七十六厘米,宽五十厘米,厚六点四厘米。额横书'重建天后祠记'六个篆字,正文楷书(有少数字残损,全文尚可读)。此碑刻记述原天后祠是妈祖的宗祠,清初截界后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