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印加为其最高统治者的尊号,意为太阳之子。15世纪起势力强盛,极盛时期的疆界以今秘鲁和玻利维亚为中心,北抵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南达智利中部和阿根廷北部,首都在秘鲁南部的库斯科。16世纪初由于内乱日趋衰落,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灭亡。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 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又一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它的影响范围北起哥伦比亚南部的安卡斯马约河、南到智利中部的马乌莱河,全长4800公里,东西最 宽处500公里,总面积达9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0万。大体说来,它包括了现今厄瓜多尔山区部分、秘鲁山区部分、玻利维亚高原地区、半个智利和 阿根廷西北部。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上述这一广大地区是美洲最 早出现农业的地区,时间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沿海地区的居民已定居下来。到公元前2000年末,中安第斯山区已出现一系列古代文 化中心。在公元前1000年中下期,发达的农业文化。已经形成,奠定了印加文明的基础,并出现了阶级和国家的最早形式。这标志文明开始形成。公元10世纪 后半叶以后,中安第斯山区出现了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和兼并的局面。导致了一些原有文化的衰落和消失,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印加人统一中安第斯山区前的各种文化 基础。
印加文明是因印加人统一中安第斯山区,建立印加帝国而得名的。印加人原是生活在的的碦碦湖中 的一个部落,10世纪以后,他们逐步北迁,一路征战,于1243年来到现今库斯科,在瓦纳卡里山上扎下营寨。据印加人的传说,此时他们的首领是曼科'卡帕 克。从曼科'卡帕克起,到1532年印加人的末代首领阿塔瓦尔帕被西班牙征服者皮萨罗杀害,印加国大约经历了整整3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其间共传12世、 13王。
印加国本名叫'塔万廷苏龙',意为四方之地,首都是库斯科。全国按方位分为四大行政区,名叫:'苏龙',它们是:西北方位叫钦查苏龙,包括厄瓜多尔、秘鲁北部和中部;西南方位叫库蒂苏龙,包括秘鲁南部和智利北部;东北方位叫安蒂苏龙,包括东部森林和乌卡亚利河一带;东南方位叫科亚苏龙,面积最大,包括现今玻利维亚大部国土,阿根廷西北山区和半个智利。
'印加'一词的本来含义是'首领'或'大王'的意思,是塔万廷苏龙的最高统治者。西班牙人到来后,简单地以'印加'一词指称这个国家及其居民,至今已是约定俗成了。
印加帝国享有'美洲的罗马'之称,它以有一套完整的国家体 系而闻名于世。印加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包括印加王、王室贵族、高级官吏和祭司。他们不从事生产劳动,过着奢侈的生活。印加王被称为太阳之子, 神的化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独揽国家一切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印加王建立了以中央集权为中心的政治制度,他以斯科为中心,通过 各级官吏,牢牢地控制着全国。除了政权机构外,印加奴隶主还拥有一支20万人的训练有素的常备军队,用其对外扩张,对内镇压反叛力量。印加帝国还建立了严 厉的司法制度,用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印加王还采取了一些文化和经济措施。例如,对于那些刚被征服的地区,强行推广克丘亚语。再 者,在全国大兴道路和释站建跃以库斯科为中心,修建了条条道路通京城的交通网,以利于对边远地区的控制。
历史概况
印加人原为印第安人中克丘亚人的一支,居住在秘鲁南部高原,以狩猎为生。据传其最早的统治者曼科'卡帕 克于公元1000年左右(一说为1200年)率领部落从的的喀喀湖地区向北迁移,最后定居于库斯科地区,并以此为中心,逐渐向外扩张,占领整个库斯科河 谷。传说印加在亡国前共历12个统治者,15世纪初第八代王维拉科查(?~1437在位)时,印加人的势力在安第斯山地区逐渐强大。第九代王帕查库蒂 (1438~1471在位)征服秘鲁高原的大部 。其子托帕'印加'尤潘基(1471~1493在位)征服奇穆文化地区(今厄瓜多尔),后又扩张到秘鲁南部沿海地区。十一代王瓦伊纳'卡帕克 (1493~1525在位)时 ,印加人征服整个安第斯地区,建立起强盛的国家,在他的统治下,帝国达到顶峰。1531年,瓦伊纳'卡帕克死后,长子瓦斯卡尔与异母弟阿塔瓦尔帕为争夺王 位而发生内战,双方伤亡极大, 加之瘟疫流行,国家元气大伤。1532年,西班牙殖民主义者F.皮萨罗侵入印加帝国,诱捕并处死国王阿塔瓦尔帕,立曼科'卡帕克二世为印加王。次年11月 ,占领首都库斯科。1536年,曼科'卡帕克二世发动反对西班牙人的起义,1537年被镇压。但其他起义者的反侵略斗争一直延续到1572年,至此印加帝 国遂亡。印加帝国最早期的扩张领土是由图帕克'尤庞基开始的,他将印加帝国从不到二百万平方公里的版 图,扩大到哥伦比亚的帕斯托,以及阿根廷的图库曼,以及智利的毛雷河边。然而他的后嗣因争夺皇位引起了许多内战,导至印加帝国政治不安,提供了后来的西班 牙殖民者有挑拨离间的机会。
印加帝国的灭亡在1532年,最后一任印加帝国国王阿达华巴 ,被西班牙人殖民侵略者弗朗西斯克'皮泽洛处以死刑,结束了400年以上繁荣的帝国历史。
今日印加帝国最著名的遗址为建在马丘峰和华伊纳峰之间的马丘比丘。
库斯科城则因西班牙殖民时期的破坏,仅剩一些建筑废墟,但城中保存了一块'十二角石',称为'哈图姆鲁米约克',考古学家相信它是印加历法计算工具的一种。
经济发展
印加人的文化在其他安第斯地区古代印第安人文化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在帝国成立前,已存在特殊风格的陶 器,并使用青铜制品。印加人重视农业,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和马铃薯。水利灌溉工程发达,最长的水渠长达113千米。印加人还长于金属冶炼和加工,已能开采 金、银、铜、锡等金属,生产工具和武器以青铜制造。金、银、铜等制作的首饰和日用器皿也很精巧。主要手工业部门除金属加工外,还有制陶、纺织等行业。陶器 造型优美,纹饰绚丽。纺织品主要为棉毛织物,其中有时夹有金线或鲜艳的羽毛,图案丰富多彩。首都库斯科城的宫殿、庙宇和城墙均以巨石建造,衔接处不用灰 泥,但仍极密合,刀片亦难插入,显示了高超的建筑技巧。印加人能在中安第斯山区建立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与当地的发达的经济文化是分不开的。
在农业方面,印加人继承前人的成就,在干旱缺水的山区修建了水渠和
梯田, 使粮食生产得到稳定发展,保证了非农业人口的需要。印加人的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有些水渠至今还在使用。印加人培育了大约40多种作物。他们还饲养 骆马和羊驼,成为美洲印第安人中唯一饲养大牲畜的人民。这些动物的饲养不仅为人民提供了肉食和毛皮,而且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肥料,这反过来又促进了粮 食产量的提高。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不仅便于印加王事对全国的统治,而且也促进了各地区的联系与文化交流。印 加人修筑的道路举世闻名,其中有两条主干道自北向南纵贯全国:一条沿安第斯山而行,从哥伦比亚南部起,穿越厄瓜多尔和秘鲁,进入玻利维亚后通向阿根廷,全 长达3200公里;另一条沿太平洋岸而行,起自秘鲁西北的通贝斯,全长达2.300公里,路面宽达3.5'4.5米。在山峦起伏、沟堑纵横的
安第斯山区,修筑这样的道路并非易事。根据地形,道路有时盘旋曲折,有时需要开凿阶梯和隧道,有时又要架设桥梁。印加入尚不知道拱顶知识,他们的桥梁主要是吊桥。桥两端立上石柱,用5根粗达40厘米的藤条相连,三根乎辅成桥面。两边各有一根作栏杆。有的吊桥达长60余米。
印加人的金属加工业比较发达,他们不但懂得
金、
银、
铜、
铅、
锡、
汞的 冶炼,还会冶炼各种合金,并知道利用汞来提纯黄金。金银主要用来制作装饰品和艺术品,其中有一种金蝴蝶的翅膀只有1/10毫米厚,重心找得非常准确,投出 后能在空中盘旋。铜及其合金主要用来制造武器、日用器皿和利刃工具。但是,如同美洲其他印第安人一样,印加人一直不知道铁。印加人掌握了许多种金属加工工 艺,如铸造、锻打、模制、冲压、镶嵌、铆接、焊接等。有研究认为,印加人的金银装饰品,其技巧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相比。
印加人的纺织技术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远在公元前2000年,他们就会纺纱织布了。他们的毛织 品和棉织品花色多样,色彩调和,制作精细。如lO00年前留下来的一幅地毯,每英寸含绒纱500根,而欧洲中世纪同类织物却只有100根。在南部沿海皮斯 科附近出土的木乃伊套服,被称作是'
世界纺织品的奇迹之一'。
印加帝国时期的制陶业也有所发展。陶器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引人注目的磨光技术、雅致的装饰、优美的几何图案和绚丽的色彩。他们在
陶器的制作技术和饰因式样等方面不仅吸取了前人及同时期其他地区的经验,而且有进一步的发展。
社会与国家组织
印加人的基层社会组织是农村氏族公社。耕地归公社所有,分3部分,分别属太阳神、国王和公社成员,产品用于供应祭祀和祭司生活需要、政府和军队开支以及 维持公社成员生活,所有土地均由公社成员耕种。帝国内实行劳役制,25~50岁的男子均需服劳役。公共工程的兴建通过轮流抽调壮劳力的米塔制劳役形式来完 成。印加国实行中央集权制。都城库斯科号称世界中心。国王称为萨帕印加(独裁执政者),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最高首脑,被尊为太阳神在人间的化身。全国以库斯科为中心,分为4个大行政区,由印加贵族任总督,
科学文化与宗教 印加人已有一定的天文知识和历法。历法有太阳历和太阴历两种。医学也有一定水平,使用许多草药治病,已能制作木乃伊,对麻醉药物颇有研究,并掌握开颅术等外科技术。
印加人主要崇拜太阳,自称为太阳的后代。月亮、土地及其他星宿也被崇拜,但地位较低。仍保持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残余,各氏族公社以动物命名,视祖先为公社保护神。印加人已确立国家信仰及祭司教阶制度,祭司阶层享有特殊地位。全国的宗教中心是库斯科城中的太阳神庙(金宫)。每逢农事周期的各个节日,都要举行祭典,祭典上的牺牲主要是动物,但当印加王出征或发生巨大自然灾害时,则以活人为牺牲。
考古发现
印加帝国,11世纪时的古帝国文明。版图大约是今日南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一带。首都设于库斯科。帝国的重心区域分布在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脉上。印加帝国主要信仰太阳神,并自认为太阳神的后裔。传说中太阳神派了他的一对儿女曼科卡帕克和马奥克约向印加人民教导历法,律制等。
根据考古发掘,当时印加帝国有青铜器皿和刀、镰、斧等劳动工具,其冶炼铸造技术相当精巧。印加人也有发达的农业灌溉系统,绵延的驿道等。考古学家大都认为印加人的建筑技术、医学、织布和染色技巧相当发达。
文学方面,印加有一首长诗《奥扬泰》。诗中记述英雄奥扬泰在印加王帕查库蒂时期,爱上了印加王的女儿,并请求印加王赐婚,但被受阻挠的故事。此诗在15世纪被改编成戏剧。1770年-1780年间被西班牙传教士用拉丁文记载下来。
他们唯一的家畜是羊驼。
低地上也有印加古城
按照印加历史学家以前的定论,公元500-600年左右,印加人建造了以的的喀喀湖为中心的蒂 瓦纳科等巨大城市;公元1200年,建立了以库斯科为首都的印加帝国;特别是在公元1438年第9代皇帝帕恰科奇登基后的百年间,建立起了北自哥抡比亚, 南到智利的强大帝国。但是,1533年西班牙人皮萨罗率领士兵攻下库斯科,生擒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印加帝国转瞬间就被消灭。
自那以后的近400年间,人们几乎遗忘了印加帝国的存在。直到1911年7月,美国考古学家海拉姆'宾厄姆在库斯科市北边发现巨大的山顶城市马丘比丘的遗迹,才又重新唤起人们对印加文明的关注。
马丘比丘遗址是在海拔3800米的山顶上挖掘出来的,这里原有大约400间石造的住房,还有不 少壮观的宫殿与神庙。当时这里居住着2万名印加人,他们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他们用来建神庙祭坛的巨石就有大约百吨重,另外还在山顶垒起了总重 达数百吨的巨石,作太阳的日晷。
据此,以往的印加学者认为,印加人是不喜欢低地潮湿气候的高原民族,所以才会在海拔3400米 以上的高原地带建立城市。但是,1977年在南美玻利维亚的安第斯深山中发现的印加帝国最大城市伊斯坎瓦亚遗址,却建在的的喀喀湖北部险峻的山岳地带,确 切说是建在海拔6000米的伊延普山和雷阿尔山脉之间深不可测的V字形峡谷的谷底一带,海拔仅1600-1800米。现在,那里是吸血蝙蝠和响尾蛇出没的 恐怖无人区。
谷底一带共有95栋巨大的石造建筑物,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谷底和从峡谷伸出的石头平台上,最 大的平台高400米,宽300米,看上去十分宏伟、险峻。在石造建筑内,还发现了贮存食物或珍宝的地下室。整个遗址的面积约为13公顷,规模比马丘比丘遗 址还大。仅从已发现的家具和梯田就可看出,伊斯坎瓦亚曾经是拥有几万居民和数千士兵常驻的城堡型城市。
据推断,伊斯坎瓦亚城位于印加帝国的最前方,它曾在防备亚马孙地带原住民的攻击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考古发现
印加帝国,11世纪时的古帝国文明。版图大约是今日南美洲的
秘鲁、
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
智利、
阿根廷一带。首都设于库斯科。帝国的重心区域分布在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脉上。
印加帝国主要信仰太阳神,并自认为太阳神的后裔。传说中太阳神派了他的一对儿女曼科卡帕克和马奥克约向印加人民教导历法,律制等。
根据考古发掘,当时印加帝国有青铜器皿和刀、镰、斧等劳动工具,其冶炼铸造技术相当精巧。印加人也有发达的农业灌溉系统,绵延的驿道等。考古学家大都认为印加人的建筑技术、医学、织布和染色技巧相当发达。
文学方面,印加有一首长诗《奥扬泰》。诗中记述英雄奥扬泰在印加王帕查库蒂时期,爱上了印加王的女儿,并请求印加王赐婚,但被受阻挠的故事。此诗在15世纪被改编成戏剧。1770年-1780年间被西班牙传教士用拉丁文记载下来。
他们唯一的家畜是
羊驼。
低地上也有印加古城
按照印加历史学家以前的定论,公元500-600年左右,印加人建造了以的的喀喀湖为中心的蒂 瓦纳科等巨大城市;公元1200年,建立了以库斯科为首都的印加帝国;特别是在公元1438年第9代皇帝帕恰科奇登基后的百年间,建立起了北自哥抡比亚, 南到智利的强大帝国。但是,1533年西班牙人皮萨罗率领士兵攻下库斯科,生擒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印加帝国转瞬间就被消灭。
自那以后的近400年间,人们几乎遗忘了印加帝国的存在。直到1911年7月,美国考古学家海拉姆'宾厄姆在库斯科市北边发现巨大的山顶城市马丘比丘的遗迹,才又重新唤起人们对印加文明的关注。
马丘比丘遗址是在海拔3800米的山顶上挖掘出来的,这里原有大约400间石造的住房,还有不 少壮观的宫殿与神庙。当时这里居住着2万名印加人,他们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他们用来建神庙祭坛的巨石就有大约百吨重,另外还在山顶垒起了总重 达数百吨的巨石,作太阳的日晷。
据此,以往的印加学者认为,印加人是不喜欢低地潮湿气候的高原民族,所以才会在海拔3400米 以上的高原地带建立城市。但是,1977年在南美玻利维亚的安第斯深山中发现的印加帝国最大城市伊斯坎瓦亚遗址,却建在的的喀喀湖北部险峻的山岳地带,确 切说是建在海拔6000米的伊延普山和雷阿尔山脉之间深不可测的V字形峡谷的谷底一带,海拔仅1600-1800米。现在,那里是吸血蝙蝠和响尾蛇出没的 恐怖无人区。
谷底一带共有95栋巨大的石造建筑物,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谷底和从峡谷伸出的石头平台上,最 大的平台高400米,宽300米,看上去十分宏伟、险峻。在石造建筑内,还发现了贮存食物或珍宝的地下室。整个遗址的面积约为13公顷,规模比马丘比丘遗 址还大。仅从已发现的家具和梯田就可看出,伊斯坎瓦亚曾经是拥有几万居民和数千士兵常驻的城堡型城市。
据推断,伊斯坎瓦亚城位于印加帝国的最前方,它曾在防备亚马孙地带原住民的攻击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