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②

  单字解释

  年

  nian

  1.ayear

  2.aperson'sage

  3.aperiodinone'slifeorinhistory

  ①时间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年初;今年;年终;三年五载。

  ②岁数:年纪;年龄;年轻;益寿延年。

  ③人一生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中年;老年。

  ④新一年开始的那天和其后的几天;过年用品:新年;过年;年货;年饭。

  ⑤时期;时代:年代;早年;初年。

  ⑥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

  ⑦每年的:年会;年报;年产量。

  ⑧姓。如年羹尧、傻子瓜子年广久等。

  年代:ni'nd'i时代;把一个世纪分为10个单位,1个单位10年,每10年叫做1个年代。

  〖例句〗为了判断出文物确切的历史年代,考古学家运用最先进的仪器进行测量。

  年富力强:ni'nf'l'qi'ng年轻而精力旺盛。

  〖例句〗青年人应该趁年富力强,努力学习,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年轮:ni'nl'n木本植物的主干,因季节变化而生长速度不同,在木质部的断面上显出环形纹理。年轮的总数与植物的年龄大致相当。

  〖例句〗从年轮看,这棵大树有五十年树龄了。

  年迈:ni'nm'i年纪老。

  〖例句〗在公共汽车上,小强把坐位让给了一位年迈的老者。

  年轻:ni'nqīng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

  〖例句〗这家公司的职员大都是年轻有为的大学毕业生。

  年深日久:ni'nshēnr'jiǔ经过多年,日子已久。形容经历的时间久远。

  〖例句〗这块石碑历经风吹日晒,年深日久,字迹已模糊不清了。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年'名'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秊,谷熟也。――《说文》

  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谷梁传'桓公三年》

  五谷大熟为大有年。――《谷梁传'宣公十六年》

  丰年多黍多秊。――《诗'周颂'丰年》

  有年。――《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

  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书'多士》

  又指一年的收成

  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又

  凶年不免于死亡。

  又如:年登(谷物丰收);年荒(谷物歉收);年丰(年成丰收);年饥(年成荒)

  年(秊)ni'n

  ⒈时间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因为有余数,所以公历规定,平年三百六十五天,闰年三百六十六天。一年有12个月。

  ⒉岁数:~龄。~纪。也指按年龄划分的阶段:青~。壮~。老~。

  ⒊时期:乾隆~间。清朝末~。

  ⒋年节,有关年节的:过~。新~。~画。~糕。

  ⒌庄稼收成情况:~景。~成。丰~。

  ①一年:一晃就是两个~头儿。

  ②时代:旧社会那~头儿,穷人够苦呀。

  ③年景:这个~头儿好,大丰收。

  关于年的传说

  '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199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法律,使这一沿续了几百年的习俗成为历史。

  中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几种说法:

  '年'兽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熬年的传说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

  另一种说法是:

  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年--计时单位

  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谓之一年;

  '年'既然是计时单位,自然与历法有关,而历法的形成又是天体运行和万物生长规律的产物。这一过程是随着社会的前进和人们知识的提高而发展的。

  中国的原始农业社会时期,在耕作的长期实践中,发现了四季交替的周期,同时观测出天体运行与地上农作物生长之间的规律,即所谓'观象授时'。在二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了以北斗斗柄所指星象位置的变化,用干支纪年、月、日的办法。这就是历法的雏形。每年的第一月称正月,为岁首。由于各个朝代使用的历法不一,故岁首也不相同。夏历的正月是现在我们所用的阴(农)历一月,即所谓'建寅孟春之月';商代以现在的阴历十二月为岁首,即所谓'建丑季冬之月;'周历以现在的阴历十一月为岁首,即所谓'建子仲冬之月';秦代用颛顼历,以现在的阴历十月为岁首,即所谓'建亥孟冬之月';汉代初期仍以秦历为准。直到汉武帝时,才组织专门班子,改颛顼历为太初历,并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仍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这就是我们现在仍把阴(农)历称为夏历的原因。

  '年'字的出现始于周代。在此以前,尧舜时称'载',有天体星辰运载一周之意,夏代称'岁',含人长一岁,新春将临之意;商代称'祀',表示四时已过,该编史造册,奉祀神灵祖先了。虽然在唐肃宗时曾一度将'年'改为'载',但为期很短,又复称为年。年为计时单位,一直沿用到现在。春夏秋冬一个周期,称为一年,在书面语言中,亦不时出现'载'字,显然那是受古时称谓的影响。

  部分地区过年的习俗

  上海

  腊月二十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腊月二十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腊月二十五为诸神下界之日。

  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二十六至二十九,家家户户开始磨粉、包汤圆、制年糕,准备新衣,买春联、年画和'门神'。除夕之夜,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故名'合家欢'。年夜饭后,围炉守岁。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堂上拜天祭祖。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

  台湾

  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准备供品,像甜橘、甜米果(年糕)、'春饭(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压岁钱'等。还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香港

  除夕,家家户户在一起吃团年饭。团年饭的多数菜名都含有吉利的意思。

  吃过团年饭后,人们通常会到年宵市场去逛花市。大年初一,人们开始正式庆祝新年,贴春联、年画,舞龙,舞狮等,还会走亲友拜年。

  澳门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

  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过年从腊月二十八开始。除夕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橘,花开富贵,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大年初一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以示吉利。'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要吃'开年'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

为您推荐

“东海共识”②

在中日之间,东海地区的领土和领海争执是一个最具爆炸性的敏感问题,除了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之外,油气田开发是近年来的最大争执点。自1968年联合国能源署公布了东海海域蕴藏惊人油气储量后,东海主权纷争日益凸显,而中日两国..

除夕的由来②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

尼泊尔共和国②

在正式成为联邦民主共和国之前,尼泊尔的君主制已持续了239年。古代尼泊尔境内有很多国家,在前6世纪,尼泊尔人就已在加德满都河谷一带定居。12世纪前,被印度的加纳克国王的兄弟库夏的瓦吉来到尼泊尔并成为统治者,而后建立过..

三问于民②

和氏壁②

【其他称谓】  和氏璧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价值连城'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 ' '   [名] 和氏璧刚开采出来时的名称,此后将没有经过加工的美玉..

风火轮②

  【风火轮】双轮行动间有风雷之声,故称风火轮。传说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哪吒兵器之一,双轮暗藏风火之势,可踏在脚下作为交通工具,踏上其轮,念动咒语,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风火轮——双轮暗藏风火之势,可踏在脚下作为交通..

小人②

'' 是的,小人! ''冉文乐 ' 我以为,余秋雨先生的精典散文中,除《道士塔》值得高中教材选取以外,还有一篇同样令人荡气回肠、令人深思。它便是《历史的暗角》。《历史的暗角》之所以能有如此的功效,主要在于它提出了一个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