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1799 – 1850)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是一位具有浓厚浪漫情调的伟大作家,一边因奢华的生活而负债累累,一边以崇高深刻的思想创作出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他的生活趣事层出不穷,而作品更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在他逝世时,文学大师雨果曾站在法国巴黎的蒙蒙细雨中,面对成千上万哀悼者慷慨激昂地评价道:“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1841年,巴尔扎克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创作计划,决定写137部小说,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总名字叫《人间喜剧》,全面反映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写出一部法国的社会风俗史。到巴尔扎克逝世时,《人间喜剧》已完成了91部小说。这些小说中最有名的就是《》(Eugénie Grandet, 1833) 和《》(Le Père Goriot, 1835)。
《欧也妮·葛朗台》主要写一个贪婪、吝啬的老头如何毁掉自己女儿一生幸福。老葛朗台原来是个木匠,在大革命期间,他靠着脑子灵活,善于投机钻营发了大财。他不择手段地攫取金钱,成了百万富翁。他虽然有钱,却从不舍得花,家里过着穷酸的日子,甚至连自家的楼梯坏了也不修一修。他把自己的女儿当作鱼饵,诱惑那些向女儿求婚的人自己好从中渔利。他的女儿欧也妮象只洁白的羔羊一样纯洁,她爱上了自己的堂兄弟查理,老葛朗台却将查理从家里赶走,还把欧也妮关在阁楼上惩罚她,每天只让她喝冷水,吃劣质面包,冬天也不生火。后来,老头死了。给女儿留下1800万法朗的遗产,可女儿已失去了青春、爱情和幸福。
《高老头》主要写一个退休的面粉商人高里奥的故事。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大贵族,一个成了银行家的太太,女儿出嫁时,高老头把自己的钱全分给了两个女儿做嫁妆。但女儿出嫁之后就把父亲抛弃了,连理都不理他。高老头一气之下得了重病,临死的时候希望见女儿一面,可两个女儿都参加舞会去了。高老头死后,两个女儿连棺材钱也不出,甚至都不来看一眼,还是一个名叫拉斯蒂涅的穷大学生想法安葬了他。
这两部小说都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长期的辛劳严重损害了巴尔扎克的健康,刚过50岁,他就重病缠身了。在巴尔扎克生命垂危时刻,他仍然沉浸在自己制造的世界里,他恳求医生延长他的生命,他就能再写出一部作品。他不断呼喊自己笔下的人物“高里奥、葛朗台、皮罗多……”。
1850年8月18日晚上11点半,巴尔扎克永远闭上了他的那双洞察一切的眼睛,结束了他辛勤劳累的一生。
作品简介
《人间喜剧》La Comédie humaine by Honoré de Balzac《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以毕生经历完成的光辉创作群,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在这里,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笔触,'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它再现了1816-1848年,也就是'王政复辟'到七月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图景。
《人间喜剧》这个包括91部小说的庞大创作群,采取了分类整理和人物再现的方法,将它组合成有机的整体。
所谓分类整理,就是将作品按其类别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大类,其中风俗研究最为重要,数量最多,因此又将其分为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军事生活、乡村生活等6大场景。
所谓人物再现法,就是将同一个人物,让他在不同作品中连续出现。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比如拉斯蒂涅,在《高老头》中只是写野心家的雏形,在《纽沁根银行》中,发展为野心家的典型,在《贝姨》与《阿尔西的议员》中,是个挤进贵族行列的豺狼般的金融寡头了。
作品主题
《人间喜剧》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其社会历史内容可以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被称为三大主题。第一主题:贵族衰亡
《人间喜剧》写出了资产阶级以充满铜臭味的金钱为炮弹,在三个战场上,发起对封建阶级的猛攻,使贵族连遭惨败。
第一战场:老一代被金钱打倒。代表作是:《古物陈列室》、《农民》。
第二战场:新一代被金钱腐蚀。代表作为《高老头》。
第三战场:妇女被金钱轰走。表现为太太们情场失意,小姐们婚姻不幸这两个方面。代表作《弃妇》、《苏城舞会》。
巴尔扎克的阶级同情,是在注定要灭亡的贵族一边的,然而他同情的泪水挡不住他现实主义的目光,他不得不违背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爱,如泣如诉地描绘了他心爱的贵族阶级的必然没落而不配有更好的命运。正如恩格斯所说:'他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
第二主题:资产者发迹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取代贵族而入主社会的资产者形象,大致由三类人构成:
1.具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特点的老一代资产者形象。代表人物《高利贷者》中高布赛克。剥削方式单一,经营手段落后;生活方式陈旧,极端吝啬,这是资本主义早期剥削者的特点。
2.具有过渡时期,即自由竞争时期特点的资产者形象。代表人物《欧耶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剥削方式具有多样性,经营手段带有投机性;生活方式仍带有早期资产者极度吝啬的特点。
3.具有垄断时期金融寡头特征的新一代资产者形象。代表人物《纽沁根银行》中的纽沁根。剥削方式带有更大的冒险性和欺骗性,经营手段超越经营范围,向政权渗透;生活方式现代化,纸醉金迷,穷奢极欲。他展示了经济命脉的掌管者同国家政权的掌管者开始勾结的垄断资本已初露端倪。
《人间喜剧》通过老一代的高布赛克、过渡时期的葛朗台和青春期的纽沁根这三代人追逐金钱的经营史,再现了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演进史,这也是资本主义由崛起到成熟,到统治全世界的发迹史。
第三主题:金钱罪恶
1.毁灭人性、败坏良心。
金钱调动起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卑劣情欲,人人都毫无例外地追逐金钱,它把一切统统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导致良心萎缩、野心滋长、道德堕落、人欲横流。代表作《高老头》、《贝姨》。
2.毁灭爱情、败坏家庭。
金钱成为夫妻结缘的唯一纽带。爱情、婚姻、家庭都是以金钱为轴心而展开的,金钱导演出一幕幕悲剧、喜剧、丑剧和闹剧。代表作《欧耶妮· 葛朗台》、《夏倍上校》。
3.毁灭社会、败坏国家。
金钱犹如无孔不入的黄色魔鬼渗入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收买了当权者的人心,使大人物堕落为'衣冠禽兽'。金钱毒染了整个上层建筑包括文学、艺术的神圣殿堂。金钱成为国家政治权利的杠杆,无所不能的真正的主宰。代表作《幻灭》、《交际花盛衰记》。
艺术成就
第一、强烈的现实性。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以高瞻远瞩的历史目光,从研究客观世界的宏观出发,洞悉整个法兰西政治、经济、思想、道德以及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达到一般作家所达不到的深度和广度。它具体表现在:
1. 立意高:
《人间喜剧》的目的是研究整个社会,做社会这个历史家的书记,写出一部法国社会的风俗史,这使他能站在现实主义的高度,展示历史的发展。
2.视野阔:
这是一部睥睨千古、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它把1816-1848年王政复辟、七月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生活尽收笔底,无论是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还是金钱罪恶,都无所不包地囊括其中。
3.挖掘深:
巴尔扎克以阶级斗争的观点深入探讨各阶级的动向,指出'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怎样在暴发户的进攻下最后被扫除',深刻反映出时代的本质。它以经济决定一切的观点,研究金钱征服整个社会的历史进程,揭露本质,打中要害,非凡夫俗子,犬儒文丐所能比拟。
第二、高度的典型性。
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 环境决定性格:
巴尔扎克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环境可以决定和改变人,他总是着重描写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的作用。作品开头往往是在大段精细而富有典型特征的环境描写之后,再列出人物与情节。他的环境描写包括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人物关系和日常生活的物质条件。不同的环境成为不同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的依据。
2. 性格再现环境:
巴尔扎克的人物,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是时代本质的艺术再现。那些充满贪婪、野心、拜金、兽性的人物,都是从时代的五脏六腑中孕育出来的,都是现实的嫡生子女,通过这些典型,再现出产生他们的环境即社会的本质。
3. 惊人的情欲描写:
巴尔扎克在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时,尤其善于突出'这一个',他让他的主人公被某种情欲甚至怪癖控制着,达到病态的、疯狂的、不可遏制的、叫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他们宁可不分昼夜地将自己焚烧在这种情欲的孽火中,死而无悔。比如高老头的爱女,葛朗台的爱钱,贝姨的妒忌,邦斯的古董癖,于勒的好色,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产生震撼人心的感情力量,反而达到比真人还真实的艺术效果。
第三、细节真实。
作为艺术巨匠的巴尔扎克,在他描写人物的多方面成就中,通过一系列具体而典型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这点则更可称道。这种对细节描写的逼真同样使人物更具真实感,更富感染力。
比如:葛朗台的肉瘤,总是在心理激烈活动的时刻闪动。他的口吃,又总是在他欲擒先纵,投石问水的节骨眼上出现。由此表现出自由竞争时代资产者的狡猾奸诈与老练。
再如拉斯蒂涅写信索取母亲和妹妹积蓄时暗自流下几滴眼泪,表达出野心膨胀但天良未泯的青年此时此刻的内心矛盾,表现出他走向深渊的趋向。
作品目录
《人间喜剧全集》第一卷
人间喜剧前言
人间喜剧·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Ⅰ〕
猫打球商店
苏镇舞会
钱袋
莫黛斯特·米尼翁
第二卷
人间喜剧·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Ⅱ〕
两个新嫁娘
入世之初
阿尔贝·萨瓦吕斯
家族复仇
第三卷
人间喜剧·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Ⅲ〕
双重家庭
家庭的和睦
菲尔米亚尼夫人
妇女研究
假情妇
夏娃的女儿
信使
石榴园
被遗弃的女人
奥诺丽纳
高布赛克
第四卷
人间喜剧·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Ⅳ〕
贝阿特丽克丝
三十岁的女人
第五卷
人间喜剧·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Ⅴ〕
高老头
夏倍上校
无神论者望弥撒
禁治产
婚约
妇女再研究
第六卷
人间喜剧·风俗研究·外省生活场景〔Ⅰ〕
欧也妮·葛朗台
于絮尔·弥罗埃
第七卷
人间喜剧·风俗研究·外省生活场景〔Ⅱ〕
独身者故事
比哀兰特
图尔的本堂神甫
搅水女人
第八卷
人间喜剧·风俗研究·外省生活场景〔Ⅲ〕
巴黎人在外省
大名鼎鼎的戈迪萨尔
外省的诗神
竞争
老姑娘
古物陈列室
第九卷
人间喜剧·风俗研究·外省生活场景〔Ⅳ〕
幻灭
两个诗人
外省大人物在巴黎
发明家的苦难
第十卷
人间喜剧·风俗研究·巴黎生活场景〔Ⅰ〕
十三人故事
行会头子费拉居斯
朗热公爵夫人
金眼女郎
第十一卷
人间喜剧·风俗研究·巴黎生活场景〔Ⅱ〕
赛查·皮罗托盛衰记
纽沁根银行
卡迪央王妃的秘密
法西诺·卡讷
萨拉金
皮埃尔·格拉苏
第十二卷
人间喜剧·风俗研究·巴黎生活场景〔Ⅲ〕
烟花女荣辱记
烟花女子动真情
老叟情爱价几何
蹉跎路通向何方
伏脱冷最后显形
第十三卷
人间喜剧·风俗研究·巴黎生活场景〔Ⅳ〕
穷亲戚
贝姨
第十四卷
人间喜剧·风俗研究·巴黎生活场景〔Ⅴ〕
邦斯舅舅
经纪人
浪荡王孙
戈迪萨尔第二
公务员
第十五卷
人间喜剧·风俗研究·巴黎生活场景〔Ⅵ〕
不自知的喜剧演员
小市民
现代史拾遗
德·拉尚特里夫人
初入教门
第十六卷
人间喜剧·风俗研究·政治生活场景
恐怖时期的一段插曲
一桩神秘案件
阿尔西的议员
泽·马尔卡斯
第十七卷
人间喜剧·风俗研究·军旅生活场景
舒昂党人
沙漠里的爱情
第十八卷
人间喜剧·风俗研究·乡村生活场景〔Ⅰ〕
农民
乡村医生
第十九卷
人间喜剧·风俗研究·乡村生活场景〔Ⅱ〕
乡村教士
幽谷百合
第二十卷
人间喜剧·哲理研究〔Ⅰ〕
驴皮记
耶稣降临弗朗德勒
改邪归正的梅莫特
玄妙的杰作
玛西米拉·多尼
第二十一卷
人间喜剧·哲理研究〔Ⅱ〕
冈巴拉
绝对之探求
被诅咒的孩子
永别
玛拉娜母女
新兵
刽子手
海滨惨剧
柯内留斯老板
红房子旅馆
第二十二卷
人间喜剧·哲理研究〔Ⅲ〕
卡特琳娜·德·梅迪契
长寿药水
逐客还乡
路易·朗贝尔
塞拉菲塔
第二十三卷
人间喜剧·分析研究〔Ⅰ〕
婚姻生理学
夫妻生活的烦恼
第二十四卷
人间喜剧·分析研究〔Ⅱ〕
社会生活病理学
风雅生活论
步态论
论现代兴奋剂
人间喜剧跋
《人间喜剧》总目录:
第一部分;风俗研究
(1) 私人生活场景
1. 猫打球商店
2. 苏城舞会
3. 两个新嫁娘的回忆
4. 钱袋
5. 谦逊的密尼永
6. 人生的开端
7. 阿尔贝尔·萨瓦留期
8. 死冤家
9. 两个家庭
10.夫唱妇随
11.费尔米安尼夫人
12.一个女人的侧影
13.假情妇
14.夏娃的女儿
15.夏倍上校
16.委托
17.掷弹名
18.被抛弃的女人
19.奥诺丽娜
20.蓓阿特丽斯
21.高利贷者
22.三十岁的女人
23.高老头
24.比埃尔·格拉苏
25.无神论者做弥撒
26.禁治产
27.婚约
28.一个女人的第二个侧影
29.幽谷百合
30.于絮尔·弥罗埃
31.欧也妮·葛朗台
32.杜尔的本堂神甫(《独身者》之一)
33.比哀兰德(《独身者》之二)
34.搅水夫人(《独身者》之三)
35.闻人高迪萨
36.内地的诗人
37.地区的才女(又名《小职员》)
38.老小姐
39.古物陈列室
40.两个诗人(《幻灭》之一)
41.外省大人物在巴黎(《幻灭》之二)
42.发明家的苦难(《幻灭》 之三)
(三)巴黎生活场景
43.费拉古斯(《十三人的故 事》之一)
44.德·朗热公爵夫人(《十三人的故事》之二
45.金眼姑娘(《十三人的故事》之三)
46.萨拉金
47.赛查·皮罗多盛衰记
48.纽沁根银行
49.法基诺·加奈
50.卡迪央王妃的秘密
51.这此姑娘是怎样的爱的(《交际花盛衰记》之一)
52.爱情使老头们付出什么
东西(《交际花盛衰记》之二)
53.险途导向何处(《交际花盛衰记》之三)
54.伏脱冷最后的化身(《交际花盛衰记》之四)
55.流浪的王子
56.不自知的喜剧演员
57.法国式谈话的范本
58.小有产者
59.现代史内幕
(四)政治生活场景
60.恐怖时代的一个故事
61.一桩无头公案
62.阿尔西斯的代表
63.马尔卡斯
(五)军事生活场景
64.朱安党人
65.先知
66.少漠里的爱情
(六)乡村生活场景
67.农民
68.乡村医生
69.乡村教士
第二部分:哲学研究
70.驴皮记
71.富兰德斯的耶稣基督
72.改邪归正的梅莫特
73.杜尼·玛西美拉
74.玄妙的杰作
75.钢巴拉
76.绝对的探求
77.受人咒诅的儿子
78.别了
79.玛拉娜
80.新兵
81.刽子手
82.海滨的悲剧
83.戈尔涅里乌斯老板
84.红色旅店
85.加尔文主义的殉教者
86.路行瑞尔的自白
87.两个理想
88.长寿药水
89.流亡者
90.路易·朗贝尔
91.塞拉菲达
第三部分:分析研究
92.婚姻生理学
93.关于十九世纪优越性的哲学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