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毽子
毽子也叫毽儿、鸡毛毽儿。相传源于古代'蹴鞠',是中国古早已有的传统民间竞技活动。踢毽子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健身活动,历史悠久,宋代集市上就有专卖毽子的店铺,明清时开始有正式的踢毽子比赛,如今男女老少都能踢上几脚。据史料记载,踢毽子最早流行于中国的青少年中,早年在大马也是许多儿童爱玩的游戏,不过现在玩的反而是成人居多。就规则来说,只要连续踢上空,不落地,就都算数,越多越好。踢毽子还有花样技巧比赛,常以肩、背、胸、腹、头与两脚配合,做出各种姿势,使毽子经久不落地,缠身绕腿、翻转自如。
'
踢毽子-游戏简介
踢毽子
踢毽子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健身活动,历史悠久,宋代集市上就有专卖毽子的店铺,明清时开始有正式的踢毽子比赛,如今男女老少都能踢上几脚。
毽子制作简单,用一小块布包住一个铜钱,上面扎上几根鸡毛便制成了常见的鸡毛毽,也可用沙包代替。踢毽子的场地可大可小,可室内也可室外,人数可多可少,既可独自运动,也可多人比赛。
毽子的基本踢法,主要有'盘、拐、绷、蹬'四种,用脚内侧踢为'盘',用脚外侧踢为'拐',用脚面踢为'绷',用脚掌踢为'蹬',用脚趾踢为'挑',用脚后跟踢为'磕'等。依照踢法的不同,传统踢毽比赛可分为记数赛、记时赛、花样赛几种。
踢毽子时通过抬腿,跳跃,屈体,转身等运动,使身体各部分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有效地提高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灵活性,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踢毽子还可健脑,并能锻炼精神高度集中,增强反应能力。它不需要任何专门的场地和设备,运动量可大可小,老幼皆宜。
踢毽子-制作方法
踢毽子
古代,一般用羽毛和金属钱币做成的。发展到现在,毽子制作的种类繁多,除延用古代的办法以外,一般的说有三种。其一,用金属片为底,以纸剪成各种花色缨的纸毽。其二,以各种色布条为缨,以大组扣为底做的布毽。其三,以塑料做成的各色花毽。
先将动物的尾羽捆扎成束,插入作为底托的铜钱方孔中,再用布裹紧缝牢。毽子种类可分为鸡毛毽、皮毛毽、纸条毽、绒线毽等几种。
踢毽子-起源发展
踢毽子
据唐道宣《高僧传'魏嵩岳少林寺天竺僧佛陀传》记载:沙门慧光年方十二,在天街井栏上反踢毽子,'一连五百,众人竞异而视之'。到了宋代,踢毽子的竞技活动更为普及,高承《事物纪原》记:'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枪、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子各色。'
踢毽子是中国民间传统运动项目之一。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它起源于中国汉代;唐宋时期开始盛行,在民间流传极广,集市上还出现了专门制作出售毽子的店铺;明代开始有了正式的踢毽比赛;清代达到鼎盛时期,在毽子的制作工艺和踢法技术上,都达到空前的程度。
20世纪30年代后,踢毽运动曾一度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扶植发展中国这一传统运动项目。1950年,北京市吸收街头踢毽艺人参加杂技团,专设踢毽子节目,并出国进行表演,受到了国外观众的热烈欢迎;1956年,中国第一次正式的踢毽比赛在广州举行;1963年,踢毽子同跳绳等一起,被列入国家提倡开展的体育活动,并被编入了小学体育教材加以推广;1984年,国家体委正式将踢毽子列为全国比赛项目,并颁布了《毽球竞赛规则》,改称踢毽为'毽球';1987年中国毽球协会成立,此后每年都举办全国毽球锦标赛、全国职工毽球赛、全国中学生毽球赛三大赛事;在1995年的全国民族运动会和1996年的全国农民运动会上,毽球也被列为比赛项目。毽球运动已成为在全国普遍开展的热门项目。
由于踢毽运动的娱乐性和灵活性,使它在深受国人青睐的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所喜爱。欧洲、亚洲的许多国家都开展了中国的毽球运动。中国毽球队曾出访日本、泰国、越南、德国、荷兰、匈牙利等国家,促进了毽球运动向世界的传播。
踢毽子-玩法简述
踢毽子
踢毽子起源于汉代。踢毽子比赛有单人赛与集体赛。单人赛有比踢毽的次数多少、比花样等,集体赛按个人技术高低分组,以总踢次数多少判定输赢。另有一种集体赛,即数人共踢一毽,当毽落到谁面前,谁可任意选择踢法将毽复踢给其他人,毽在谁面前掉落地谁为负。也可在场地中央划约1米宽的'河',两队各站一区按规则往返踢毽,未踢过'河'或毽子落地一方为失分。每局10分,5局3胜。踢毽子的场地比较简单,可大可小,室内、室外均可进行。场地面不受限制,只要平坦即可。主要根据参加人数和水平而定。人数可多可少。
踢毽子有很多种玩法,玩得比较多的就是'传毽'和'对角踢'。传毽就像击鼓传花,按逆时针或顺时针的顺序依次踢给下一个人。对角踢就是位于对角线的人互相传,然后踢给旁边的人,旁边的人再踢给他对角线的玩伴,如此循环。'走毽'和单独踢毽的要求不一样,走毽需要速度和位置的配合,配合得好才能使运动继续下去。单独踢毽则花样较少,运动量也较小。
踢毽子-比赛方法
踢毽子
由于有了许多踢法,就有了许多踢毽子比赛方法。常见的有:
(1)计数赛。参赛者主要用'盘踢'的方法,按一次连续踢成功的次数作为计分标准,如毽子落地,就要由另一人进行。还可用各种各样的踢法来丰富比赛的内容,比如规定'盘'多少次就开始'拐','拐'多少次就开始'绷',然后蹬、磕、挑的依次进行,谁能按规定连续踢完了全能,谁就是优胜者。
(2)计时赛。把计数变成计时的规定,在相同的时间里,以踢的次数最多者为胜。
(3)花样赛。一般作为正规的体育运动比赛进行,称为花毽比赛。比赛中,参赛者踢出各种花样动作,以花样难度、编排艺术、成功率等作为评分标准,分成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两种,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踢毽子-典故探究
中国人踢毽子一般认为起源于秦汉时期。但细细考证,更早一些的年代里踢毽子是从顽童们模仿女巫跳大神踢鬼开始的。顽童们拣来一把鸡毛,扎成象征'鬼'的头发的一束,你踢过来他踢过去的取乐。老人们感觉到这种玩法新鲜有趣,既活动肢体,又驱鬼辟邪,就帮着顽童们把鸡毛在铜钱眼上固定下来,而且也跟着踢。听说是踢'鬼',大人们都来凑趣,由于是抢着踢,就从不同的角度踢出了多种多样的姿势。这种玩法很快流传开来,从孩子们的嬉闹中竟踢出了一项久盛不衰的群众性健身活动。
踢毽子-竞技发展
踢毽子
踢毽子是我国的民族体育项目,在现代社会文明中它融入了现代体育的因素,发展成了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毽球。
毽球,是用4支鹅毛,排成十字形,插入圆形胶垫上而制成的。比赛用的毽球高度为13厘米,重量为13克。
毽球比赛的场地,长12米,宽6米,用羽毛球场地也可进行毽球比赛。场地中间架设一个球网,男网高 1.6米,女网高1.5米。比赛时,每方3名队员,隔网踢。在三人传踢时,不得超过4次,就要将毽球踢过网,否则判为犯规。比赛以15分为1局,按三局二胜制进行。
1984年,国家体委将毽球列入全国比赛项目,并于1987年成立了中国毽球协会,每年都举办全国毽球锦标赛、全国职工毽球赛、全国中学生毽球赛这样三大赛事。1995年的全国民族运动会和1996年的全国农民运动会,也将毽球列入比赛项目。由于国家体委的大力倡导和扶持,毽球运动已在全国各省、市普遍开展,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中的热门项目。
毽球这项在踢毽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运动,既保留了民族体育的娱乐性、灵活性,又增加了现代体育的竞争性、对抗性,显得更为有趣和紧张。所以,毽球一经诞生,不仅为国人深深喜爱,就连国外体育界也被引发了浓烈的兴趣。在欧、亚两洲的许多国家,纷纷开展了中国的毽球运动。中国毽球队曾出访日本、泰国、越南、德国、荷兰、匈牙利等国家,把毽球运动传向亚洲,传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参加了中国举办的国际毽球邀请赛。
踢毽子-基本动作
踢毽子
毽子的基本踢法,主要是'盘、拐、绷、蹬'。用脚内侧踢为'盘踢',用脚外侧踢为'拐踢',用脚面踢为'绷踢',用脚掌踢为'蹬踢'。还有技巧难度更大一些的踢法,如用脚趾踢,称为'挑踢',用脚后跟踢叫做'磕踢',从脚的不同部位踢飞毽子,分出了片、凿、抹、落的八八六十四式。
踢毽子主要靠运动下肢来完成各种动作,加上腰的摆、拧、旋、转,形成了一些基本技法。
(1)单脚内侧踢。如果是脚落地一次踢一次,叫做单脚单踢;如果是一脚支撑身体,踢毽子的脚不落地的连续踢,叫做单脚连踢。踢法是支撑腿稍微屈膝外转,踢毽子腿向内上方摆动,用'盘踢'方法踢起毽子。
(2)单脚外侧踢。即用'拐踢'的方法,一条腿支撑身体重量,另一条腿用小腿向外摆动踢飞毽子,也可分为单踢和连踢。 以上两种赐法还可交替进行,或盘踢拐接,或拐踢盘接,加大技术难度,增添娱乐情趣。
(3)双人一踢一接。可用正脚面和脚尖踢毽子与接毽子。还可以腾空跳起,在跳至空中时一腿别至一腿侧后去踢或接毽子。
踢毽子-健康作用
踢毽子
踢毽子是一项非常好的群众健身运动。首先,这项运动条件简单,只需要一个毽子,不同年龄的男女老少都能参与,室内户外都能踢。其次,踢毽子需要抬腿、弹跳、屈身、转体、跳跃等动作,能锻炼到身体的各部位,有益于心脏健康。尤其是这些动作可以使人体的关节横向摆动,从而大大提高各个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的灵活性。
相比较纯粹的跑步、快走等,走毽讲究配合,需要一定的技术,因此可以锻炼思维,加快随机反应能力。此外,街坊邻居经常相约走毽,不仅能快速提高踢毽水平,而且可以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这对建设和谐社会也有很大帮助。
踢毽子可以防治'亚健康'状态。踢毽子要求人的思想高度集中。瞬间完成踢的动作,技术到位,动作准确,毽子才能遂心着意。大脑皮层势必建立起新的兴奋灶,转移思维,'换换脑子'。对于调节高级神经活动、化解心理压力十分有益。毽子虽小,娱乐和艺术等功能俱全,魅力十足。心到、眼到、脚到;反应要灵敏,动作要迅速,相互配合要心领神会。很多人把踢毽子又叫'走毽儿'。大家围在一起,你一脚,我一脚,飞舞的毽子牵动着所有人的眼球,调动着所有人的责任感,激发着所有人团结进取的精神;稍微的不小心都会造成毽子起落中断。其间有说有笑,有喊有叫,有逗有让,气氛融洽、热烈;一旦落地,一片哗然,一片惋惜。心态的调整寓于小小毽子的腾飞起落。有效地防治了'亚健康'状态。
踢毽子以下肢肌肉的协调运动为主,功夫在脚上。锛、磕、拐、盘,转身稳步,起跳骗腿,前合后仰,在他人看来,就像欣赏跳舞。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以纵轴为中心摆动,带动远端供血最困难、动作难度最大的部位,增强了肌肉的力量和相应关节的柔韧性。盘、拐、绕等动作,缝匠肌、腘肌、股肌等腿部肌肉得到锻炼;而锛、磕、落等,足背肌、足底肌的作用必不可少。至于花毽儿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像'雾里看花'、'苏秦背剑'、'倒挂紫金冠'、'外磕还龙'、'朝天一炷香'等等,头顶、后背、脚跟、脚面等部位,毽子上滚下翻,滴溜儿乱转。这时,腰肌、髋肌、臀肌,甚至胸肌、腹肌等都要参与。骨骼肌的动静脉短路枝大量开放,下肢血流的动力性平衡得到维持。既增强了肌肉、骨骼的运动功能,又有效地预防了一些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尤其是办公族罹患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性疾病。
长期低头伏案,颈椎前倾,疏于活动,容易得颈椎病;胸、腰等部位脊椎的生理弯曲失常,久之则拱腰驼背,成为所谓'办公室型体态'。踢毽子时,随着毽子的起落,脊椎各关节屈伸有节、有度,椎体的深、浅层肌及颈前、颈后肌等一张一弛的功能锻炼,避免了椎关节的僵化,增强了关节的稳定性,预防了颈椎病,修整了腰肢体态。踢毽儿时双上肢有节律地摆动,运动了肩、背部肌肉、关节,对中老年人罹患的肩周炎,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踢毽子-参考资料
[1]光明网http://www.gmw.cn/CONTENT/2008-10/24/content_852339.htm
[2]科学与艺术数字博物馆 http://www.bast.net.cn/dmsa/entertain/toy/47259.shtml
[3]胶东在线http://www.jiaodong.net/ytsports/system/2008/10/09/010365881.shtml
[4]协会http://www.gdgm.cn/TW/assn/jianqiu/shuttlecock/subset/lishi2.htm
[5]童年游戏http://www.radiotj.com/zuixindongtai/system/2005/06/13/0000494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