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卫士②

  《四十五卫士》(1848)

  作者大仲马

  十六世纪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在法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延续三十多年的胡格诺教派与天主教派的内战,正是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与法国内部政治纷争交相错杂的结果。我国读者熟悉的法国作家大仲马,早在一八二九年创作剧本《亨利三世及其宫廷》时就对这段历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从这段历史中截取了短短的两天时间,写出了这部浪漫主义风格的成名作。时隔十多年之后,这场宗教战争的题材,重又激发起了处于创作高峰时期的大仲马的创作欲望,他以这段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为背景,写下了一百六七十万字的三部曲《玛戈王后》(1845)、《蒙梭罗夫人》(1846)和《四十五卫士》(1848)。

  一五七O年,持续了八年的交战双方暂时休战。一五七二年八月胡格诺派的主要领袖纳瓦拉国王亨利和法国国王查理九世的妹妹玛格丽特(即玛戈王后)举行婚礼。在法国王太后卡特琳'德'美第奇和天主教派主要领袖德'吉兹公爵的阴谋策划下,八月二十四日夜间天主教徒残酷地杀戮了二千多名前来巴黎参加婚礼的胡格诺教徒。八月二十四日是圣巴托罗缪节,所以这次惨案在历史上又称为'巴托罗缪之夜'。

  《玛戈王后》写的就是'圣巴托罗缪之夜'前后两年多,即一五七二年到一五七四年查理九世去世这段期间的事情。

  '圣巴托罗缪之夜'后,两派内战更加剧烈,整个法国陷于分裂的局面。胡格诺派控制了法国南部和西部,代表人物就是纳瓦拉国王亨利,他属于瓦罗亚家族的旁系波旁家族。北方的天主教贵族以洛林家族的亨利'德'吉兹为首,于一五七六年成立'天主教联盟'。这两股势力,与在巴黎掌握中央政权的瓦罗亚家族的亨利三世形成鼎足三分的局面。至此,宗教战争演变为瓦罗亚家族、洛林家族和波旁家族之间争夺王位的战争,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三亨利之战'。

  《蒙梭罗夫人》的故事发生在一五七八年,即查理九世去世、亨利三世即位后的第四年。小说里不仅描写了三亨利之间的斗争和勾结,还描写了亨利三世的弟弟安茹公爵(在《玛戈王后》中他是阿朗松公爵,受封安茹采地后改称安茹公爵)觊觎王位,处心积虑与哥哥为敌的阴谋活动。

  《四十五卫士》和《蒙梭罗夫人》的故事之间,又相隔了七年时间。这部小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三亨利以及安茹公爵之间愈演愈烈的矛盾、斗争:亨利三世忧心忡忡,招募四十五名悍勇的加斯科尼人充当贴身卫士;德'吉兹公爵兄妹翻云覆雨,纠集巴黎的天主教联盟势力密谋刺杀亨利三世;亨利'德'纳瓦拉韬光养晦,终于一举攻占要地卡奥尔城;安茹公爵骄纵淫逸,企图占领弗朗德勒自己称王,结果却落得死于非命。

  这些历史事件和场景,只是小说的一条线索:政治的线索。围绕这条主线的发展穿插着另外一条线,那就是爱情的线索。在大仲马的小说里,这两条线索总是互相交错,互相补充,互相融合的,因而他的小说不仅用惊心动魄的场面和紧张曲折的情节吸引着读者,而且用缠绵诽恻的爱情故事不时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在《玛戈王后》里我们看到了玛戈和拉莫尔的动人爱情;在《蒙梭罗夫人》里我们又看到狄安娜'德'梅里多和比西的至死不渝的爱情。在《四十五卫士》里,亨利'德'布夏日伯爵苦恋狄安娜的那种绝望的爱情,更是令人扼腕叹息。

为您推荐

蒙梭罗夫人②

  作者   大仲马   出版   蒙梭罗夫人,陈祚敏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亨利三世三部曲第二部。旧译本为地亚小传(LaDamedeMonsoreau),洪观涛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   简介   16世纪时出入法国国王..

二十年后②

  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在一八四四年发表了长篇历史小说《三个火枪手》,得到了巨大的成功。第二年,一八四五年,他又写出《三个火枪手》的续集,即《二十年后》。   在《三个火枪手》的《尾声》一章里,作者一一..

智者的声音--在麓书院听演讲②

历来,文化学术活动都是岳麓书院慷慨激昂的主流。以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和张所建立的教学与学术会讲体系,确定了这座庭院的学术文化的传播方式。他们以当时最前沿的学说''理学作为兴学的指导思想,又通过教学将这些思想..

开放中国:改革的30年记忆②

中国式美女②

赵薇、陈红、赵雅芝、周慧敏、张柏芝、刘亦菲、张曼玉、李嘉欣、李宇春、林青霞''她们是演艺界最美丽的代表,是万众瞩目的明星。她们有着无可挑剔的容颜、完美的体态,她们永远是镁光灯的聚焦点。她们的容颜看上去总是那..

打开一扇窗,自己往外看②

学生干部舞台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锻炼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本书通过学干《猫》工场、反求诸己、被需要者、演绎自己、天降大任、以终为始、变是永恒等内容,从工作理念、实践法则、疑惑解答三方面探视了舞台的幕..

悲惨世界②

作者小传   (Victor Hugo) ,这位十九世纪的文豪,除了《悲惨世界》之外,还创作了《》()、《》等文坛名著,生于1802年的他,处于浪漫主义澎湃又衰微、革命兴起的十九世纪,在与工作上也出现与当代思潮相仿的两极化,以至于他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