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作者:
(俄)屠格涅夫 著,冯春 译
出 版 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8-1
字数: 321000
页数: 366
开本: 32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32739905
包装: 平装
所属分类:图书 '' 小说 '' 世界名著
定价:¥13.00
内容简介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十九世纪杰出作家,《猎人笔记》是他的成名作。
《猎人笔记》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体现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作品采用见闻录的形式,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可谓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别林斯基评价该作品'从一个前人所不曾有过的角度接近了人民'。《猎人笔记》是作者成名之作,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作者简介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 1883)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1843年春,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Turgenev,Ivan Sergeevich
俄国作家。
生平 1818年11月9日生于奥勒尔省一贵族家庭,1883年9月3日卒于巴黎。父亲系一退职军官,母亲是个暴戾任性的女地主。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斯帕斯克田庄度过。1827年随全家迁居莫斯科。1833年入莫斯科大学语文系,翌年转圣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1837年毕业。1838年出国在柏林大学进修哲学和古典语文。1841年归国,供职于内务部,1842年底认识了别林斯基,二人结下了深厚友谊,对他的一生和文学事业有深远的影响。1847年初写了以后收入《猎人笔记》中的几篇特写 。1848年2月转往巴黎 ,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工人起义的血腥镇压,深感气愤。1850年回国。1852年果戈理逝世时,他发表了悼念文章,沙皇当局以'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他拘留一个月。被拘留期间,他写出了抗议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表达自己坚持斗争的心志。随后他被逐回原籍,继续受警方的监管,1853年底才获准回彼得堡。
自1847年起屠格涅夫便开始为《现代人》杂志撰稿,50年代与它保持密切的合作。后由于自己的自由派观点与杂志负责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革命民主主义观点发生严重分歧而离开了《现代人》杂志。
1863年以后,他侨居巴登-巴登。1872年2月迁居巴黎 。在巴黎,他同福楼拜、左拉等法国作家交往甚密,并在向西欧宣传和介绍俄国文学成就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同时他还结交侨居国外的俄国民粹派拉夫罗夫、克鲁泡特金等人,并资助他们的刊物《前进》。后在巴黎去世,遗体运回国内,安葬在彼得堡沃尔科夫公墓。
创作 屠格涅夫的创作生涯始于大学时代 。1834年写成处女作诗剧《斯杰诺》,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1843年发表的叙事诗《巴拉莎》标志着他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别林斯基从这部诗作中看出了作者'独特的才华'。此后他逐渐转向了散文创作。第一篇散文作品是中篇小说《安德烈'柯洛索夫》。继而发表叙事诗《地主》和中篇小说《彼土什科夫》,它们已显示出自然派和果戈理的影响。他还创作了许多剧本,其中《食客》、《贵族长的早宴》、《单身汉》等,主要反映贵族生活和风习。50年代初发表的中篇小说如《多余人日记》和《雅科夫'帕辛科夫》等。剧本《村居一月》第一次反映出平民知识分子与贵族的矛盾。
给屠格涅夫 带来巨大声誉 的是他由22篇特 写和短篇小说组成的《猎人笔记》,全书有统一的主题,即对封建农奴制度的揭露和抗议。所写的众多人物,主要可分为截然对立的两大类:一类是作者'从以前没有任何人这样接近过的'视角去描写的农民形象,另一类则是作者怀着憎恶之情加以刻画的地主形象,通过对两类人物的不同态度和评价清楚显示了作者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倾向。作品中对大自然富有诗意的描写和叙述中的抒情笔调,增添了它的艺术魅力。
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 ,作家先后发表6部长篇小说,它们成了俄国19世纪40~70年代社会生活的艺术编年史。
《罗亭》,写贵族知识分子的作用问题。主人公罗亭是他生活时代的'多余的人'。《贵族之家》,也是一部描写'多余的人'的小说。主人公拉夫列茨基最终无可奈何地退出了人生战场,表明贵族知识分子历史作用的终结。《前夜》是作家转向以'新人平民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第一部小说,女主人公叶莲娜是追求自由和解放新女性形象。《父与子》着力描写俄国自己的'新人'。父辈指老一代贵族,'子'辈指新一代平民知识分子。小说深刻揭示了这两代人的矛盾和冲突。《烟》反映出农奴制改革的有名无实。《处女地》则直接反映70年代民粹派所发动的'到民间去'这一社会运动。作者以自己的渐进论观点去评价这一运动,而把希望寄托在改良主义者沙罗明身上。
屠格涅夫的作品 ,还有《阿霞》 、《初恋》、《春潮》等中篇小说以及晚期的《散文诗》等。
屠格涅夫是 19 世纪俄国有世界 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 ,而且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恰当的言语、行动,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语言简洁、朴质、精确、优美,为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早在1917年就开始翻译介绍屠格涅夫的小说,现在几乎他所有的主要作品都有了中译本,一些名作还有多种译本。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生于贵族家庭。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发表《猎人日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等。
图书目录
霍尔和卡里内奇
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
莓泉
县里的医生
我的邻居拉季洛夫
独院地主奥夫夏尼科夫
里果夫村
贝氏草场
梅奇美人河的卡西扬
总管
事务所
孤狼
两地主
列别江
塔吉雅娜'鲍里索夫娜和她的侄儿
死
歌手
彼得'彼得罗维奇'卡拉塔耶夫
约会
希格雷县的哈姆雷特
切尔托普哈诺夫和涅多皮乌斯金
切尔托普哈诺夫的结局
活尸
车轮的响声
树林和草原
书摘
这一天里他和我谈过几次话,服侍我的时候没有一点媚态,但照料东家就像照料小孩一样。当正午难以忍受的酷暑逼着我们去找阴凉的地方休息时,他便带我们到树林深处他的养蜂场去。卡利内奇为我们打开一间挂着一束束芳香干草的小茅屋,把我们安置在新鲜的干草上,自己在头上戴上一个网罩,拿了一把刀,一只瓦罐和一块燃烧的木头,到养蜂场上去为我们割蜜。
我们喝了透明温和的蜂蜜加泉水,在蜜蜂单调的嗡嗡声和树叶的簌簌声中睡着了。一阵微风把我吹醒''我睁开眼睛,看见卡利内奇:他坐在半开着房门的门槛上,用小刀雕着一把木勺。我久久地欣赏着他的脸,那神情是那么柔和而开朗,就像薄暮中的天空。波鲁迪金先生也醒了。我们没有马上爬起来。在长时间的跋涉和酣睡之后,一动不动地躺在干革上是多么惬意:浑身懒洋洋的,脸上散发着微微的热气,甜蜜的倦意又使我们合上眼睛。我们终于起身,又去游逛,直到傍晚。吃晚饭的时候,我又谈起黄鼠狼和卡利内奇。'卡利内奇是个善良的庄稼汉,'波鲁迪金先生对我说,'一个热心勤劳的庄稼汉;可是他不能好好地经营,我老是把他拖住。每天陪我去打猎''
哪里谈得上干活昵,您想想看。'我同意他的话,我们便躺下睡觉了。
第二天,波鲁迪金先生由于和邻人皮丘科夫有一场官司,必须到城里去。皮丘科夫耕了他的地,又在耕过的地上打了他的一个农妇。我便~个人去打猎,在快人暮时分顺路到黄鼠狼那里去。一个老头在门口接待我,他秃顶,体格结实矮壮,这就是黄鼠狼。我好奇地端详了一下这个黄鼠狼,他的脸形很像苏格拉底①,同样是高高的长着疙瘩的前额,同样是小小的眼睛,同样是翘翘的鼻子。我们一起走进屋里。仍然是费佳给我端来牛奶和黑面包。
黄鼠狼在凳子上坐下,不动声色地抚摩着他拳曲的大胡子,跟我攀谈起来。
他仿佛意识到自己的尊严,言谈举止都慢条斯理,偶尔从长长的唇髭下露出点笑容。
电影简介
影片《猎人笔记》根据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它从小说中选取了一个故事''《护林员》拍摄成电影。
影片忠实于原著的风格,以优美的画面,生动的人物形象,再现了广袤俄罗斯大地上秀丽的自然风光、勤劳俭朴的劳动人民。影片以一个护林员的悲惨遭遇,真实地展现了俄国农奴背景下的劳动人民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凄苦生活。林中的景色美不胜收,尽忠职守的护林员看护着森林,即便是一根树枝,别人也休想从这儿偷走。虽然他尽心尽力地干活,可贫苦、饥饿却困扰着他。他的妻子因病去世,留下一个12岁的女儿和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极为艰难,常常是食不果腹。尽管这样,护林员对工作仍旧是兢兢业业。然而苦难尚未结束,一位先生到林中打猎,误打中了护林员,结束了他苦难深重的生命。而他那两个可怜的孩子,从此更加孤苦无依。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