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兄弟②

背景

  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78年开始写作《卡拉马佐夫兄弟》。小说的发端就能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早年深受的几处影响的痕迹。例如他此时深受俄国哲学家和思想家Nikolai Fyodorovich Fyodorov的影响。Fyodorov推崇基督教中'凡人通过向耶稣对先辈的过错进行弥补达到救赎与重生,从而达到天下大同' 的理念。陀思妥耶夫斯基辛辣地将这场弑父案表现为未被这种意识形态所必然遭致的结果。故事中的兄弟不但不为举止荒唐的父亲赎罪以求得重生,反而串通一气对父亲的死推波助澜,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这正是人类不统一的体现。
'

'

  宗教与哲学虽深刻影响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以及他笔下人物的命运,然而一个更大的悲剧却彻底改变了小说的命运。1878年5月,陀思妥耶夫斯基年仅3岁的儿子阿辽沙 离开了人世,这也打断了小说的进度。陀斯妥思耶夫斯基遭受了空前巨大的打击,因为他儿子正是死于是家族遗传的癫痫病。他将对于儿子离世的悲伤写在小说中,将阿辽沙这个与儿子同名的人物设置为贯穿始末的英雄并赋予它所有为自己敬仰与寻求的美德。这份心痛也被揉和进了小说中退伍上尉斯涅吉辽夫 与他的儿子伊柳沙 的故事中。
'

'

  一段个人经历也影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让他选择以一场弑父案作为小说的主要情节。19世纪50年代,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传播反政府言论而被放逐至西伯利亚,成为强制劳工。那段时期,他遇到了一个名叫Ilyinsky的年轻人,他被指控谋财弑父而被放逐至此。大约十年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才得知是Ilyinsky乃是被误判的,且在真正的杀人犯伏法之后才得以无罪释放。这个事件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直接体现在了这部小说中,更成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决定力量。不仅如此,老卡拉马佐夫的大儿子德米特里的许多体貌特征和性格特点也都与Ilyinsky很相似。

'

'

结构

  诞生19世纪的《卡拉马佐夫兄弟 》中却充斥着现代元素。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各色写作技巧,很多文学评论家也因此称这部小说在结构上有些散乱。那个全知全觉的讲述者便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虽然小说中的思想与感受大多与作者有利害关系,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无所不用其极的这种写作怪癖却让他自己也仿佛变成了小说中的人物。在陀氏的文本中,讲述者与小说人物的语言严丝合缝,因此小说中也自然不存在话语的权威( 见巴赫汀的《托斯妥耶夫斯基文学艺术的问题: 复调与不确定性 》中有更多关于陀氏与其人物的关系的研究)。这种写作技巧提升了'真理'的主题,也让叙述变得更加主观。
'

'

  语言风格也是陀氏这部小说中的一大特色。每个人都德行一致,有着自己的语言风格。例如律师菲久科维奇 习惯将'偷'说成'抢',更有一次断言老卡拉马佐夫被谋杀案中的五个嫌疑人是'完全不负责任的人',读者因此便可感觉到这个律师总是想显得自己很有学问却反而总是措辞不当。文中还有几处脱离故事情节之处,都是为了让读者注意并了解那些在故事一开始并不那么重要的人。例如第六卷《俄罗斯修士 》中,全篇几乎都被用来介绍佐西马神父,其中还包含了一段佐西马神父的自白,而这个多年前遇到的人物似乎并没有主线的故事中起到什么作用。

'

'

翻译

  由于小说中大量文学技巧和独特文学语言的使用,翻译工作变得至关重要。在出版后的长久岁月中,《卡拉马佐夫兄弟》业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由英国女翻译家康斯坦斯'加尼特夫人翻译的英文文本或许拥有着最大的读者群。然而一些文学评论家却认为译者在对陀氏的文本翻译时运用了太多的维多利亚式技巧。例如,在文本中,下层俄罗斯人说的英语竟带有纽约东区的口音。因此读者在确定阅读某个特定文本时必须先做比较才能保证阅读质量。于是在1990年,理查德'佩维尔和拉尼萨'沃罗孔斯基推出了另一个英译本,他们希望这个文本能更加贴近原著的语言风格,而这一版本也受到了包括《纽约时报》和伊力诺依州立大学等学术机构与评论单位的好评。

'

'

主要人物

  费尧多尔'巴弗洛维奇'卡拉马佐夫

'

'

  Fyodor Pavlovich Karamazov

'

  老卡拉马佐夫 这个55岁的寄生虫和小丑在两次婚姻经历后成为了三个儿子的父亲。不仅如此,传言中他还有第四个儿子,不过这个私生子帕维尔'斯乜尔加科夫 竟然被他以厨子的身份留在家中。可是,老卡拉马佐夫 对于几个儿子都不敢兴趣,正因为如此,这个家庭中的所有成员之间都充满隔阂。而老卡拉马佐夫 遭到谋杀的故事和随即发生在他的大儿子德米特里 身上的一系列事件构成了整部小说的主要情节。
'

'

  德米特里'费尧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

'

'

  Dmitri Fyodorovich Karamazov

'

  德米特里 [ 米嘉,米剑卡,米特里 ]是 老卡拉马佐夫 的长子,也是 老卡拉马佐夫 第一次婚姻的惟一一个孩子。他继承了父亲好色的特质,这对也使他与父亲常常冲突。 德米特里 喜欢享受整夜的声色犬马和任何能带来刺激的娱乐,这使他很快耗尽资财,更诱发了他与老卡拉马佐夫 更大的冲突。老卡拉马佐夫 被谋杀后,他也因为父子间紧张的关系自然而然卷入了警方的调查。但事实是,他的确在与父亲为同一个女人格露莘卡 的争夺中差点想杀了他,可是被抢先了一步。
'

'

  伊万'费尧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

'

'

  Ivan Fyodorovich Karamazov

'

  伊万 是老卡拉马佐夫 的次子。他是狂热的理性主义者,总困惑于莫名感受到的苦楚。就像他和阿辽沙 在的《 反叛 》(第五卷,第四章)这一章中说的:'我并非不接受上帝的存在,只是我谢绝了他的拯救。'
'

'

  自幼,伊万 就表现得不温不火,似乎隔离于世上的所有人。他虽然嘴上不说,但对老卡拉马佐夫 恨之入骨。这份仇恨最后却演变成对于老卡拉马佐夫 死的愧疚,让伊万 最终精神崩溃。小说中一些相当难忘或出彩的片段中都有伊万 的身影,包括《反叛 》(第五卷,第四章)这一章、紧接着的由他创作的诗剧《宗教大法官 》,以及他关于魔鬼的噩梦 (第十一卷,第九章)。
'

'

  他也常被认为是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最黑暗的一个。
'

'

  阿列克塞'费尧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

'

'

  Alexei Fyodorovich Karamazov

'

  阿列克塞 [ 阿辽沙、阿辽什卡 ]是老卡拉马佐夫 最小的儿子。小说的开篇,讲述人即宣称他为故事中的英雄(而陀氏在序中也这样宣称)。在故事一开始,阿辽沙 是当地修道院的见习教士。因此他的信仰从一开始便和哥哥伊万 的无神论势不两立。他被佐西马神父 送回尘世,随后就卷入了卡拉马佐夫家族肮脏不堪的迷局中。他还在旁支的故事中帮助了一群小学童,他们的命运给了整部悲剧性的小说意思希望。阿辽沙 在小说中一般充当他的兄弟与其他人间的故事的传话人或是目击者。
'

'

  帕维尔'费尧多罗维奇'斯乜尔加科夫

'

'

  Pavel Fyodorovich 'Smerdyakov

'

  斯乜尔加科夫 的母亲'发出臭气的Lizaveta'是街头上的聋女,他的名字也取自'发臭气人的儿子'的谐音。街坊都传他是老卡拉马佐夫 的私生子,而故事他开始他便在老卡拉马佐夫 家当仆人和厨子。他沉默寡言、闷闷不乐,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是个癫痫患者。还是个孩子时,他喜欢收集流浪猫,却只是为了把他们吊死并埋了。斯乜尔加科夫 总是形单影只,却对伊万 有这特殊的钦佩并和他一样接受无神论,他甚至还向 伊万 承认是自己而不是德米特里杀了老卡拉马佐夫 并且声称是受了伊万 的指使。他的名字在俄语中还有'蠢蛋'、'无耻之徒'的意思。
'

'

  阿格拉菲娜'亚历山德罗芙娜'斯维特洛娃

'

'

  Agrafena Alexandrovna Svetlova

'

  阿格拉菲娜'斯维特洛娃 [ 格露莘卡,格露莎 ]是当地有名的荡妇,对于异性有着难以解释的吸引力。年轻时,她曾被波兰军官抛弃,如今正被一个残暴的吝啬鬼包养。与此同时,老卡拉马佐夫 和德里特米 都为她倾倒,这对父子的情敌关系更直接使德里特米 牵扯入老卡拉马佐夫 被害的事件当中。可这对父子如此为情所困,却换来格露莘卡 的玩弄与嘲笑,甚至被包养她的吝啬鬼好好伤害了一把。不过随着故事的发展,她却变得几近宽宏大量。
'

'

  卡捷琳娜'伊万诺芙娜'维尔霍夫策娃

'

'

  Katerina Ivanovna Verkhovtseva

'

  卡捷琳娜'伊万诺芙娜 [ 卡嘉,卡笺卡 ] 是德米特里 的未婚妻,虽然他和格露莘卡 有如此公开的奸情。她之所以会被许配给德里特米 就是因为他为自己父亲的债务埋了单。与此同时伊万 也爱着她,而她似乎也一贯以傲慢示之。不仅面对伊万 ,卡笺卡 的'高尚'、'慷慨'和'宽容'也在故事的开始时时体现,甚至让人将这些品质与她完全画上等号;她却在后来堕落的过程中不断地冷冰冰地提醒着所有人的罪。在审判的结尾,一切都证明了卡笺卡 并不比小说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多余。即使是在结尾她向米剑卡 忏悔并答应帮助他出逃时,面对进入医院病房的格露莘卡,卡笺卡 显然还是无法放下自己的身段。
'

'

  佐西马长老

'

'

  Zosima, the elder

'

  佐西马神父 是阿辽沙 在小镇修道院时的老师,也是修道院中的长老。因为他能预知未来、替人治病,所以在镇中也是个名人,同时也为他在众僧侣中带来了崇拜与嫉妒。小说中,佐西马长老 曾经驳斥过伊万的无神论,但更多时候他充当的是一个解释和发展阿辽沙人格 的角色。伊万 关于其无道德论的辩护至多也是豪无根据,不过却反应了他的人格与家教。佐西马长老 的教育决定了阿辽沙 日后在伊柳沙 故事一线中对待学童的方式。
'

'

  伊柳沙

'

'

  Ilyusha

'

  伊柳沙 是当地的学童,同时也是小说副情节的主要人物。他的父亲,穷困潦倒的退伍上尉斯涅吉辽夫 被老卡拉马佐夫 差遣去恐吓背有债务的德米特里 ,反遭后者的侮辱,整个家庭也因此蒙羞。我们因此可以相信正是伊柳沙 后来的病魔缠身直至死亡(他的葬礼正是小说的结尾)更好地诠释了小说的主题''即使一个微小的举动都会影响别人的命运,或者说我们'都对别人负有责任'。

'

'

摘要

  第一卷:一户人家的历史
'

'

  本卷大致介绍了卡拉马佐夫家族的概况以及与小说情节相关的故事,如老卡拉马佐夫 的两次婚姻及对三个孩子的毫不尽教养之责。另外,卡拉马佐夫三兄弟的各自性格与他们回到老家的前因后果也予以充分交代。本卷的结尾,佐西马长老 神秘地让阿辽沙 还俗。
'

'

  第二卷:不该举行的聚会
'

'

  本卷故事的开始,卡拉马佐夫一家聚于小镇的修道院,佐西马长老 决心做中间人,调解德米特里 和老卡拉马佐夫 因为德米特里 的财产而产生的纠纷。讽刺的是,伊万 这个无神论者提议了在这个很神圣的地方当着长老的面谈论如此的问题。当然,德米特里 还是一如既往地晚来,而后的聚会反而让父子关系更加恶化了。本卷还有一个细节:佐西马长老 安慰了以为承受着丧子之痛的妇女,这也许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个人感情的渗透。
'

'

  第三卷:酒色之徒
'

'

  本卷介绍了更多了德米特里 、老卡拉马佐夫 与格露莘卡 间三角关系的细节,并在刻画德米特里 躲在老卡拉马佐夫 寓所外等待格露莘卡 时偶遇阿辽沙 的对话中探讨了德米特里 的人格特点。就在那天夜里,德米特里 传入老卡拉马佐夫 寓所并威胁要在近期杀了他。这一卷还介绍了斯乜尔加科夫 的身世,包括他的母亲'发臭的Lizaveta'的故事。结尾时,格露莘卡 吃醋于卡特琳娜 被许配给德米特里 时被阿辽沙 撞见,这让这个骄傲的女人大惊失色。
'

'

  第四卷:咄咄怪事
'

'

  本卷分出了一个后面会详述的情节:一日,阿辽沙 目睹一群学童打一个病怏怏的名叫伊柳沙 的学童并试图阻止,却反被伊柳沙 咬了一下手指。阿辽沙 后才得知,伊柳沙 的父亲(原上尉斯涅吉辽夫 )受到了德米特里 脱出酒吧的侮辱,更目睹了这个家庭的艰难。而斯涅吉辽夫 却必须把仅有的钱当作赔礼送给德米特里 ,阿辽沙 当即提供了帮助。斯涅吉辽夫 一开始欣然接受,随后却气愤地把钱扔回阿辽沙 ,故作骄傲回到了房间。
'

'

  第五卷:正与反
'

'

  本卷被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是小说的高潮。在与阿辽沙 在咖啡馆的见面中,伊万 充满激情地赞美渗透于俄罗斯社会中的理性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思潮,并为之辩护。在《反叛 》一章中,伊万 宣称他不接受神造的世界,因为那是建立在为无辜的孩子蒙羞的基础上的。在小说或许最有名的章节《宗教大法官 》中,伊万 通过他臆想的诗歌向阿辽沙 讲述了一个西班牙宗教裁判所中的领袖与他遭遇再次复活的耶稣的故事。在这里,耶稣被世界的领袖排斥,那个领袖说道:'你为什么这时来妨碍我们?''我们和他而不是和你一同活着''从他那里我们得到了你不屑的东西,那是他给你的最后一份礼物,播撒你的光辉于寰宇之间。我们活在罗马的光环、凯撒的光环中,我们是世界的至尊''我们应当胜利更应成为凯撒,人类也该开始筹备这属于整个世界的幸福'。
'

'

  第六卷:俄罗斯修士
'

'

  本卷介绍了临终的佐西马长老 的身世。佐西马长老 逝世前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的叛逆以及后来在一次打斗中幡然醒悟,决定笃信基督成为修士的故事。他还宣扬了基督教的思想,认为人必须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并宽恕一切;他还解释道,没有罪是孤立存在的,我们都应为他人的罪负责。佐西马长老 的哲学观点与伊万 挑战基督教权威的观点完全对立。
'

'

  第七卷:阿辽沙
'

'

  本卷开始佐西马长老 就辞世了。人们都期望他的尸体能和所有神圣的人的尸体一般永不腐烂,但是佐西马长老 的尸体不但腐烂了,并且第一天开始就臭味难耐。这让一些人对自己对于佐西马长老 的崇敬产生了怀疑。阿辽沙 也因此感到崩溃,他的教友拉基津 利用阿辽沙 的脆弱安排了他与格露莘卡 的见面。本卷的结尾,阿辽沙 还俗了,触摸到世俗那一刻的痉挛地大叫如同是一次新生。
'

'

  第八卷:米嘉
'

'

  本卷主要将了德米特里 因为疯狂拜金而同格露莘卡 私奔。此时,德米特里 欠了他的未婚妻卡特琳娜 的钱,要是在去找格露莘卡 前不还的话就会被认为是小偷。于是这笔钱逼得他假装去临镇做生意,却吃惊地得知格露莘卡 将要嫁给他有钱的父亲老卡拉马佐夫 。当他生意失败后,他陪着格露莘卡 去了她的恩人那里却发现她金蝉脱壳,早早脱身了。气愤中,他只身拿着黄铜制的杵去了老卡拉马佐夫 ,从窗口监视他。从口袋中拿出杵后,他一念之差砸向了仆人格里果利 的头。之后的德米特里 浑身是血、神经恍惚地站在大街上,手上拿着几千卢布。不久,他发现格露莘卡 被老情人带着去了一家不远的旅店。自此,德米特里 装了一整手推车的食物,拂晓时分,当着格露莘卡 的面肆意放纵,好像他将自杀一般。那个所谓名正言顺的老情人,不过就是一个粗鄙的波兰人,聚会上也出老千。行迹败露后,他匆匆溜走,格露莘卡 立刻凑上德米特里 说她爱他。聚会继续进行,德米特里 与格露莘卡 的调情也渐入佳境,就在此时警方突然进入并且以他涉嫌老卡拉马佐夫 的死将他逮捕。
'

'

  第九卷:预审
'

'

  本卷介绍了老卡拉马佐夫 被谋杀的细节,并具体描写了对于德米特里 的审讯(虽然他本人坚决否认)。这起血案被认定是谋财害命。而身无分文的德米特里 却在他的父亲遇害不久被人在大街上看见在街上拿着3000卢布,与此同时,老卡拉马佐夫 留给格露莘卡 的3000卢布也看见了。德米特里 解释说这笔钱是来自于卡特琳娜 ,让他交给她的姊妹。他那天晚上用了一半的钱纵酒乱性后,另一半钱则被他装在布袋子里准备出于尊严还给卡特琳娜 。这番话没法让律师相信,因为所有的证据都对他不利。当时,屋子里除了他只有斯乜尔加科夫 ''他前一天刚癫痫发作,不可能杀人。德米特里 '理'所应当被控杀害自己的父亲,被带入监狱等待审判。
'

'

  第十卷:大男孩和小男孩
'

'

  本卷复述了第四卷中提到的学童和伊柳沙 的故事,开端介绍了一个名叫郭立亚'克拉索特金 的男孩。郭立亚 是一个颇有才气的男孩子,他宣称自己'信奉'无神论、社会主义且笃信欧洲的思想。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注定,他必须要追随着伊万 的足迹,然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正是通过他的所作所为,特别是他和阿辽沙 的对话,取笑这个本质上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说什么的'欧化分子'。郭立亚 对生活和他的母亲给他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痛苦厌烦透顶了。他恶作剧地在火车通过前卧轨却活了下来,成为了一个奇迹。因此,所有人''特别是伊柳沙 ''都景仰他。阿辽沙 的病情从第四卷之后不断恶化,已不可能痊愈了,而郭立亚 和伊柳沙 在'虐狗事件'后闹翻了,因为伊柳沙 在斯乜尔加科夫 的强迫下喂给了狗一块藏有别针的面包。幸好阿辽沙 出面调解,学童们和伊柳沙 和解了;而郭立亚 不久后也陪伴在伊柳沙 的床头。这也是郭立亚 第一次见到了阿辽沙 ,从此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虚无主义信仰。
'

'

  第十一卷:伊万
'

'

  本卷介绍了伊万 对于周围人的破坏性的影响以及他自己是如何陷入疯狂的。本卷中伊万 与斯乜尔加科夫 见了三次面,而最后一次是这一卷中的高潮。斯乜尔加科夫 戏剧性地向伊万 忏悔,声称是他在假装癫痫,然后杀了老卡拉马佐夫 并偷了他的钱。斯乜尔加科夫 对伊万 对此表示惊异与无视感到不相信,他声称伊万 是他的帮凶:是他告诉自己什么离开,更重要的是他灌输给了他世界并非神造、'什么事都是被允许的'的思想。本卷结束于伊万 关于魔鬼的幻觉,那个魔鬼拜访了他并嘲笑他的信仰。而阿辽沙 发现伊万 咆哮时就告诉他斯乜尔加科夫 已经在他们最后一次见面后自杀了。
'

'

  第十二卷:错案
'

'

  本卷详细描述了对于德米特里 的审判。法庭被陀思妥耶夫斯基进行了讽刺性地描写,所有人被塑造得躁动而不怀好意,女性则毫无理性可言地被德米特里 的三角恋所吸引。伊万 的疯狂让法庭以威胁秩序为由拖了出去,此前他还是将他和斯乜尔加科夫 的最后一次见面和斯乜尔加科夫 的忏悔向法庭做了陈述。审判的转折点出现于卡特琳娜 诅咒意味的证词上。她激动于伊万 的疯狂,认为这是由于她假装出的对德米特里 的爱,还向法庭展示了一封德米特里 醉酒时写的信,德米特里 在里面声称他要杀了老卡拉马佐夫 。本卷结束于检方与被告律师在如火如荼的秘密辩论决定德米特里 有罪。
'

'

  尾声
'

'

  故事开始于德米特里 含糊不清的逃跑计划,因为要是不逃他将忍受20年的西伯利亚苦难劳工生涯。卡特琳娜 到医院与德米特里 相见,德米特里 本该被带走却生了场病,如今大病初愈。他们承诺相爱一生,但其实各自都心有所属了。小说在伊柳沙 的葬礼中结束。伊柳沙 的学童朋友听了阿辽沙 的'石边演讲',他保证会永远记着郭立亚 、伊柳沙 和所有的学童,即使他们可能会分开永不得相见。阿辽沙 恳求孩子们互相敬爱,要将伊柳沙 的记忆永远铭记,更要记得他们此刻石边的相聚与相敬相爱。学童们在泪水中向阿辽沙 保证他们会永远记着这里的每个人,拉着手回到斯涅吉辽夫 的家中赴宴,高呼道'卡拉马佐夫万岁!'

'

'

主题分析

  《卡拉马佐夫兄弟 》通过了一系列人物的举动探讨了上帝的'存在',真理的本质 和 宽恕的重要性。谋杀的情节可被视为是小说核心''一人(德米特里 )是否应为另一个人(老卡拉马佐夫 )的死亡负责这一主题''的文学表现,这一情节不断与佐西马长老的格言' 任何人都应为任何罪负责 '照应。小说中的几兄弟分别在弑父案中扮演了各自串谋的角色:德米特里 拥有弑父的动机却没有得手,伊万 的无道德论使他认为弑父是合理的,斯乜尔加科夫 最终将弑父付诸实施,而阿列克塞 这一小说中最仁慈的主人公在明知兄长有弑父渴望的情况下却没有制止。德米特里的判决和审判现场旁观者的愉快的举止和伊万在《宗教大法官 》中关于'人本质上的弱小和对于是非的计较 '相互对比。
'

'

  然而,整部小说可被视作一次'拙劣'的探讨。如果说整个审判是在纠结于上帝是否存在,那么孩子气的检举人和被告律师间的争论显然就是毫无意义的了; 阿辽沙 最后的'石边发言'也并不试图回答这个问题,虽然伊柳沙的死反映了伊万关于不存在上帝的观点。相反,他只是告诉孩子要相互爱护并且不要忘了伊柳沙或是任何人。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作者是以不可知论者的观点阐释小说的神学主题。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辞,一部小说中究竟表现着怎样的哲学命题就见仁见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深谙此道,在小说中广泛着探讨着'何为真理?',就比如老卡拉马佐夫究竟是怎么死的。
'

'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并不没有明白无误告诉我们到底是谁杀了老卡拉马佐夫。小说中的大多数人物都在最后确信凶手是斯乜尔加科夫,连斯乜尔加科夫自己也承认了。但要说其他人毫无嫌疑或者一切盖棺定论了还为时尚早(比如说斯乜尔加科夫那说不清来处的3000卢布就没有解释清楚)。或许是谁杀了老卡拉马佐夫已经不重要了,幸福与美好还要继续,这一切都该被宽恕。

'

'

小说的影响

  《卡拉马佐夫兄弟 》对后世的部分文学与哲学巨匠有着深刻的影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称其为'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喜欢她的理由是其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

'

  1928年,弗洛伊德发表了一篇名为《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弑父 》的论文并在其中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身的精神及其对于这部小说的作用。在论文中他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痫病并非自然发生,而是对于父亲死亡含有愧疚的生理表现。在他看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包括他小说中的那些儿子)由于潜在的占有母亲的欲望而期盼父亲的死亡。值得关注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痫病也正是在他的父亲死去那一年(他18岁时)首次发作,弗洛伊德再理论中引此为证。《卡拉马佐夫兄弟 》中弑父与罪的主题,特别是伊万阐释的道德负罪,可以被认为是对于弗洛伊德理论的有利作证。
'

'

  弗兰兹'卡夫卡是另一个自认为其作品深受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拉马佐夫兄弟 》影响的作家。卡夫卡自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有'血缘关系',或许是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存在主义的主题。两个作家或许还有一个相似处,就是他们和父亲的关系不怎么样。《卡拉马佐夫兄弟 》中父子间紧张的关系深深吸引了卡夫卡,使他在很多部作品中都阐释了父子间的关系。这些作品中又以《 审判 》阐释得最为明显。
'

'

  詹姆斯'乔伊斯注意到:'列夫'托尔斯泰很尊敬他却认为它没多少艺术头脑。同时,他也说'他很尊敬这个作家',这是真实的评价,因为即使小说中的人物多么挥霍无度,多么疯狂,但他们的内心却是如此坚定''《 卡拉马佐夫兄弟 》''他是在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创造了如此难忘的细节''或许你知道那叫做癫狂,可是你却无法完全理解,因为那是天才的杰作''我愿叫他们亢奋''或许和疯狂已经没有区别了。事实上所有伟人都有这样的性情,这正是他们伟大的源泉;那些'守规矩',什么都能循规蹈矩的人必定是碌碌无为的。'

'

'

续作

  其实现存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部未完成的作品,但在1881年2月9日 陀思妥耶夫斯基准备写作《卡拉马佐夫兄弟》第二部时,他的笔筒掉到地上,滚到柜子底下,他在搬柜子过程中用力过大,结果导致血管破裂,当天去世。根据杜斯妥也夫斯基留下的笔记,第二部的内容大要是:阿莱沙在与丽莎婚后,又受到其他女人的引诱,丢下了丽莎,过著荒淫的生活。之后又逃到修道院,在寂寞中度过一生。

'

'

后世评价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它是根据一桩真实的弑父案写成的。书中主要人物为旧俄外省地主卡拉马佐夫和他的儿子:德米特里、伊凡、阿辽沙及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老卡拉马佐夫在行将就木之年仍贪婪、好色,不仅霸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而且还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女人争风吃醋。德米特里对父亲恨之入骨,一再扬言要杀死他,并且有一天夜晚真地闯到父亲的窗下,掏出了凶器''是夜老卡拉马佐夫被杀死了,德米特里因而被拘捕。可实际上,真正的弑父者并不是德米特里,而是斯麦尔佳科夫。他是在伊凡'既然没有上帝,则什么都可以做'的'理论'鼓动下,为发泄自己在长期卑屈处境下郁积起来的怨毒情绪,为取得金钱,冷酷地谋杀了自己的父亲。事情的结局是悲惨的:德米特里无辜被判刑,斯麦尔佳科夫畏罪自杀,伊凡因内咎自责而精神错乱,阿辽沙撇家远行。这一'偶合家庭'崩溃了,它成为分崩离析的沙皇专制社会的一个缩影。
'

'

  人们一般都把《卡拉马佐夫兄弟》评价为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其实,作品的思想内容十分复杂,作家的创作意图也深远得多。小说酝酿了十几年,写于从一八七八至一八八○年,即在作家去世前几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想要在这部作品中对自己的一生探索做个总结,想要在书中探讨他认为人生与社会最重大的'全宇宙的问题:有没有上帝?有没有灵魂不死?'探讨善与恶、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探讨'怎样按照新方式改造全人类'。一八六九年他在一封信中明确写道:'将贯穿全书的主要问题''它使我自觉不自觉地苦恼了一辈子''是上帝的存在问题。'
'

'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十九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俄国文坛上、政论界经常可以听到他充满宗教激情的声音,听到他'用爱来拯救世界'的号召。当时的俄国社会正经历着激烈的动荡:农奴制废除了,资本主义开始急遽发展,'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都刚刚安排'。俄国向何处去?各个阶层都在进行探索。地主资产阶级自由派鼓吹改革和君主立宪,革命民主派主张用暴力推翻沙皇专制,民意党人则把希望主要寄托在个人恐怖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猛烈抨击资本主义,同情人民大众的苦难,但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认为俄国唯一的出路在于宗教,在于使人们恢复对宗教的信仰,按基督的教导去生活,去忍耐、宽容、自觉自愿地受苦受难以获得道德上的'新生',鼓吹爱'能征服整个世界'。这一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反映在他的几乎全部重要作品中。然而,在这诚笃的基督教徒的内心深处竟也'藏着一个小小的魔鬼他时常对上帝的存在产生怀疑。这不是没有根由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年轻时追随过俄国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曾狂热地接受了他的全部学说',即无神论和革命民主主义。他的信仰的转变发生在五十年代。那时他因参加革命组织的活动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十年与世隔绝的苦役和兵营生活把他逐渐改变成一个教徒。但是,他早年接受过的无神论思想是不可能完全抛弃掉的,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也不能不一次次动摇他的宗教信仰。这使他几十年里一直十分苦恼。作家也就是带着这种巨大的矛盾创作《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他要把自己的信仰和怀疑通过艺术形象统统表现出来,让世人来评说。
'

'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最重要的作品是《卡拉马佐夫兄弟》,而《大法官》一章又是这部作品的核心内容,它表达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神学思想的核心――怎样去理解基督教的本质。罗赞诺夫对这部作品的解说具有开创性,也是最被学界接受的。
'

'

  在书中,伊凡列举了许多儿童无辜地遭受苦难的事例,作为他'不能接受上帝所创造的这个世界'的根据。他描述了异族侵略者虐杀儿童、地主驱使群狗把农奴的孩子撕成碎块等种种暴行,并谴责那个宽恕凶手、与凶手拥抱的母亲。伊凡的论据是如此有力,以致作家的理想化身阿辽沙在回答伊凡的问题''该不该枪毙凶手时,情不自禁地说:'枪毙!'作家后来承认,与伊凡的独白相比,卓西玛长老临死前反渎神的谈话显得苍白无力。他不止一次地指出这部作品'否定上帝的强大力量',指出第五卷《赞成与反对》是全书的高潮。这些情况充分表明,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内心斗争中,怀疑、反抗的思想与现实主义对于宗教说教的胜利。
'

'

  但是,在作家的笔下,伊凡不仅仅是个无神论者。作家把无神论与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混淆在一起,把伊凡写成那桩弑父案的思想教唆者,以此来与革命民主派进行争论,否定社会主义。这自然而然地受到当时进步势力的严厉批驳。《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七十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作家在其一生中对哲学、政治、伦理、心理等各方面所做的苦苦探索的艺术总结。
'

'

  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新的高峰。作家按照自己称之为'接近虚幻的现实主义'的美学观点,'选取最奇特的现象'(畸形的父子、兄弟关系和弑父案)作为创作素材,把主人公放到'最奇特的外部的和心理的境界',然后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惊人的准确性刻画人物的精神状态。小说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

'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世人誉为出色的心理描写大师。他擅长用各种形式(包括虚幻怪诞的形式)揭示人的二重性,揭示人心灵深处善与恶之间的不断斗争。小说中的魔鬼代表了伊凡心中最隐秘、'最卑劣最愚蠢的一个方面',伊凡与魔鬼的对话是全书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长写梦。德米特里的梦,伊凡的梦,都充满深刻的心理、哲学内容,富于象征性。日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现代流派都从中汲取了养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描写有许多独特的创新,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恐怕当指他在下意识领域里的开拓。受基督教世界观的影响,作家经常贬低甚至否定意识,并试图在作品中给人物的一些行为罩上一层神秘色彩。他常涉足于下意识领域中,喜欢描写直觉、幻觉、非理性的反常心理、下意识的行为等等。但正是在这前人很少涉及的下意识领域里,他往往抛弃掉自己所宣扬的那个沟通人类与上天世界联系的'宝贵而神秘的感觉',在人的灵魂深处,对人的心理做了真实的、鞭辟入里的现实主义分析,从而为世界文学做出宝贵的贡献。
'

'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规模宏大而有社会哲理内容的小说。书中人物众多,线索繁杂。但严谨的结构和曲折离奇的情节,深刻的哲理探讨和'美好人物'的魅力,卓越的心理描写和对人的灵魂的无情剖析,独特的创作方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所有这些都紧紧地吸引着每一个读者。它们构成了一个光怪陆离、博大精深的艺术世界,对各国许多文学流派、作家和读者都产生了极其复杂的影响。的确,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作家,他的世界观和作品中都充满矛盾。只有细心阅读,才能理解书中的思想和艺术奥秘。

'

'

在线阅读

  http://www.5xia.net/Book/3386/Index.aspx
'

'

  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2005/t/tuosituoyefusiji/klmz/index.html
'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