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柏镇②

  哑柏镇位于周至县城以西11.5公里处,北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相接,南靠秦岭,全镇总面积44.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万亩,辖15个行政村,158个村民小组,人口56403,其中农业人口48198人,非农业人口2663人,暂住人口9024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7.9亿元,粮食总产量1.06万吨,财政收入264.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072元。
  1、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逐年调整,哑柏镇已形成猕猴桃、苗木花卉、畜牧养殖三大产业生产基地,全镇发展猕猴桃13000亩,苗木花卉12000亩,养殖奶牛150头,家畜家禽80000头(只),粮经比例由原来的8:2变成现在的4:6。
  2、乡镇企业围绕哑柏刺绣这一主导产业,在全镇已形成集纺织、印染、加工、销售一条龙生产线,全镇各类企业已发展到1900多家,从事二、三产业达8000多人。
  3、小城镇建设从1998年开始,通过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政府多方筹资、融资,争取资金。几年来总投资1500多万元,拓宽街道7条,总长6880米,扩迁396户,拆迁面积2.8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和商业门店1200多个,设立了刺绣、商业、综合、饮食、苗木、花、粮食、畜牧、农贸等八大专业市场,使镇区面积由原来的1.2平方公里扩大到3平方公里,并形成三横四纵交通网络,并投资100多万元在镇区实施了绿化、美化和亮点工程,镇容镇貌,城镇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变,随着创卫工作的不断深入,哑柏小城镇真正形成了商品进门店,农产品进市场,卫生全天候保洁,道路更畅通,环境更整洁的新哑柏形象。2006年3月被西安市发改委批准为市级综合改革十强镇之一。
  4、哑柏镇名字的来历:据说,很久以前,周武王打仗路经此镇,不幸迷了路,晚上遇见一位老人,于是他向老人为了路,老人没有说话,第二天一看,原来是一个柏树,于是乎名之为“哑柏”。

为您推荐

针法②

  1、   针法:民间医学的一种疗法, 除传统的针灸方法以外,更多的是用针挑法、放血法以及将药物做成艾卷,按穴针之。如清代张廉《麻疹阐注》记载“凡遇闷痧,分其顶心细看,有红筋、红瘰,挑破即出”。又如民间流传治小儿疳..

平针②

  广绣金银线绣针法之一。是在平排的金银线上,用不同的绒线以短针钉成物象的一种针法。平针是将绣线在纹样内排列均匀整齐,不能重叠,不能露底,拉线轻重一致,达到绣面针脚匀、齐、平、密的艺术效果。为取得更多的变化,金线..

民间刺绣②

  民间传统手工艺这一在中国有悠久历史,古称“凿”、“钴凿”,又称“针绣”“扎花”,俗称“绣花”,因多密女妇所作,还称“女红”,据《尚书》载,在古代帝王服刨即为刺绣和手绘而成。汉以后刺绣技艺和水平大有提高,绣法多端。..

双林绫绢②

锁绣②

  古代刺绣针法。由绣线环圈锁套而成,绣纹效果似一根锁链,故名。因其外观呈辫子形,故俗称“辫子股针”。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觯,上附有萎形绣残迹,其绣纹为锁绣针法。湖北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21件绣品,湖南长沙马王..

青海民间刺绣②

  藏族、蒙古族、土族妇女喜欢将秀发梳成辫子,装入辫筒。辫筒上除刺绣图案外,还装饰有银盾、银牌、贝壳、珊瑚、玛瑙等,既是护发套,又是装饰品。辫筒图案内容丰富,有八宝太极图、吉祥如意,光圈、云气、植物花卉、鱼虫鸟兽..

机绣②

  用缝纫机操作,以代替手工的一种刺绣品,迄今已有近五十年历史。解放后,机绣工艺发展迅速,北京、山东、江苏、湖南、广东、黑龙江和上海等地,普遍发展了机绣行业。品种有台布、枕套、床罩、靠垫和被单等。六十年代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