殴绣②

  瓯绣因产于瓯江流域,故称瓯绣。属温州地方传统艺术,由中国传统刺绣发展而来。温州地处瓯江之滨,故亦名“温绣”。
  瓯绣的最大特点是针法繁多、多变,做工精细构图精练,纹理分明,针脚齐整,绣面光亮适目,色泽鲜泡调和,动物羽毛轻松活泼,人物、兰竹都能绣得精巧传神。如《松鹰图》中一只鹰就采用了扇形针、切针、平针等十多种针法,还采用很多质地、粗细、色泽不同的色线混合使用。瓯绣的品种很多,除各式画片、挂屏等装饰品外,还有台布、戏装、枕套、被面等实用品。画面有人物、山水、花卉、走兽4大类,1000多人花色品种。
  瓯绣毛竹抽丝编织制成,制作者将毛竹刮去青皮,通过分层开片,煮熟抽丝,编织成竹帘,然后用颜料或彩线在上面制成花鸟、山水或人物,所以也称作“画帘”。
  瓯绣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锦衣,兴盛于明清时期,当时多用于庙宇中的刺绣花纹。800多年以前,温州地区运用刺绣美化服饰,绣品技艺达到相当水平。瓯绣是浙南一带的传统手工艺品,可与湘绣、苏绣、粤绣和蜀绣相媲美,被称为中国的名绣之一。清咸丰三年(1853),温州设有专业绣铺。绣工人数曾达到600至800人。
  据说瓯绣最早产生于民间善于刺绣的妇女之手,古时温州少女有“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的刺绣传统,足见当时瓯绣的普遍和兴盛。
  瓯绣为温州历代民间妇女的家庭传统副业,那时的刺绣品种有衣服、小儿帽圈、围涎、锦肚、妇女鞋面、枕头、荷包等,题材只有花鸟鱼虫之类。瓯剧的传统名戏《高机与吴三春》,就是一出反映明代嘉靖年间浙南民间刺绣能手和织绸艺人相互爱慕的美丽动人的故事。温州瓯绣从装饰生活用品开始,长期以来多用于迎神赛会、戏衣和男女婚嫁之用。绣品从绣品社袍、戏衣、寿屏等发展成刺绣山水、人物、走兽及书法等装饰品和欣赏品。
  清咸丰三年(1853年),温州开始设有专业绣铺。多以绣官袍、龙袍、寿屏及庙宇应用的绣品为主,内容有人物、花鸟、山水等。以后品种增多,有枕套、被面、衣料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瓯绣开始日趋衰落。续千百年、作为我国六大名绣之一的瓯绣,随着岁月流逝日渐衰落,实在令人惋惜。

为您推荐

珠针②

  广绣针法之一。辅助针的一种。是一种较整齐地排列成珠状的针法。绣时一从底起针,即向左绣一针,以后每绣一珠时,也都从珠本身的右边起针,左边落针,即第二珠起针的线由第一珠的左边带来,其余也都是右上左落地有规律的刺绣..

陇绣②

  庆阳香包刺绣也就是陇绣,可以说散布在庆阳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炎炎夏日,在山乡的路旁、河边,你会看到一群群玩皮戏耍的孩童,他们光着屁股,不穿衣裳,胸前挂着一个花裹肚。那红红的裹肚上,巧针细线地绣着各种各样的花鸟虫..

凸绣②

  刺绣变体锈的一种,又称“迭绣”、“高绣”、“凸高针”、“肉入针”,旧称“填高绣”。一般与散套、缠针等针法结合运用。绣法有两种。一、高迭绣。适宜绣果子类的圆形物体。先将棉花或废线团成一团,用线把棉团钉在刺..

明代刺绣唐卡②

施毛针②

  苏绣装饰绣品辅助针法之一。用稀针成排绣制,适宜绣鸟和蝴蝶的翅膀等。针法组织:先在绣面横一线条,再由距离相等的线条排列组成。有三种排列形式:一、施毛线条齐整的(一般使用于鸟的翅膀上)。二、施毛线条长短间隔的(可用..

铺针②

  广绣针法之一,辅助针的一种,也称“扪针”。用直针按物像大小由头至尾的尽其长度一针绣成。因为一针与一针之间彼此顺序平铺,所以称为“铺针”。绣法:在像象的上端,下端,或左端、右端起针均可。由于绣时一针从头至尾,长途..

茱萸纹绣②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茱萸纹绣,西汉刺绣珍品。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在棕黄菱纹罗地上,用深绛色、浅绛色绣线绣出茱萸纹和卷草纹等花纹。茱萸纹成行成列排布在菱纹罗上的菱形中间,空隙里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