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刺绣精品。河南南阳市社祺县文化馆珍藏。百官上寿绣是晚清用作寿礼的汴绣典型之作。绣品采用类似书画手卷的形式,由两条横幅缝合而成,一为图案主体,一为边饰。实物上加黄绢,下饰流苏网状编结物。绣品,长488厘米、高106厘米。主体部分高76厘米,边饰部分高30厘米。纹样主题为“郭子仪七子十一婿”。画面共有人物二十七个,除居中王者模样的为郭子仪外,其余十五个官员装束的人均为郭子仪子婿辈,此外有观棋、聆琴、作画三清客,煮酒、舀酒、捧酒、斟酒、扶持童子九人。以大红缎子组成背景,配色华丽、和谐,针法多变,针脚平齐,场面大,布局均匀,绣面热闹。上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春王月榖旦,宝源社敬叩”字款。
为您推荐
广绣针法之一。编绣的一种。用类似编织的绣法来表现物象特征。篷眼针是刺绣一种六角形篷眼状的针法。刺绣篷眼有两个方法:(1)先用铺针绣好底层,即用绒线间成橄榄形,然后在近交叉之处横压一线,这样篷眼的样子即绣成。(2)在..
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4),由清廷农工商部建立,又名“女子绣工科”。委任沈寿为总教习,余觉为总理。沈寿夫妇从苏州随带助教、画士七人。助教为沈立、蔡群秀、沈英、朱心柏、徐慧志和金静芬。画士为杨羡九。内设刺绣..
马山楚葛出土凤鸟花卉纹绣,战国刺绣精品。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湖北荆州博物馆珍藏。绣品为黄棕色绢绣绵袍面。刺绣花纹长57厘米、宽49厘米。凤鸟作张翅站立状,展翅的两头绣成两个鸟头,长颈,头作正面状,双眼直视..
广绣针法之一。辅助针的一种,也称“扎针”。是一种用于钩勒飞禽胫部和爪部线条的横而短的针法。绣法:刺绣鸟类如鹤、鹭、鸡、鹰等飞禽的胫部及爪部时,先用直针或铺针按轮廓绣妥,然后用勒针于其胫部、爪部加上一道一道..
机绣针法之一。绣制时主要施以长针绣,运针时用针要密,针脚可略长,绣好后用“拉毛果”(拉毛果是起绒草的果实,原产欧洲。我国福建省和浙江余姚也有产),顺着线迹方向轻轻地拉。用力要均匀,不可将绣线拉断,直到拉出毛茸茸的感..
苏绣针法之一。条纹绣的一种,也称“打倒子”。适宜绣制实用品绣中的花叶。绣品结实坚固,形如打子,整齐、均匀。针法组织:用粗细两种不同的线条盘圈而成,粗线是盘线,细线是钉线。刺绣步骤:先将粗线引出绣地,用上手拽住,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