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②

  彩绘
  cǎihuì
  [colored drawing] 器物、建筑物上的彩色图案或图画
  是中国最古老的漆器工艺品种,扬州在秦汉时期就已有很高的制作水平和较大的生产规模。其工艺采用中国大漆与入漆色调制成各种色彩,按画面及工艺要求绘制在髹好的漆面上,装饰在各类壁画、屏风、家具和各种礼品、纪念品等产品上,用笔渲染细腻,图案纹样精致优美,栩栩如生,可反映古今不同时代的画面,色彩雅致,气韵生动,具有中国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彩绘陶器
  彩绘的表现有门神的描绘,以及栋梁枋拱等部位的绘饰。
  门神彩绘常见于寺庙宗祠,有各种门神,会因祀神不同,门神的绘像也不同,比如妈祖庙多绘千里眼、顺风耳或是宫娥侍女;佛寺多绘啍哈二将、「风调雨顺」四大天王、或是韦驼、伽蓝等图像;宗祠家庙常画秦叔宝,慰迟敬德等武将。
  梁柱上的彩绘有平涂彩绘,及擂金画两种。一般在施画之前,常要应用「披麻捉灰」的手续,即是先在木材表面抹灰打底,填补裂缝,然後披上麻布、刷灰、再上桐油漆,使得木材表面平整才方便作画,这样也可防止虫蛀腐蚀。
  彩画通梁,通常会依比例分成「箍头」、「藻头」,及「枋心」,一般区分成五段,而描绘的题材常是山水、花鸟、人物,或是太极八卦。在颜料的选择上,一定是选取天然的植物或矿物性原料,比如银朱、松烟、石青、佛青、石绿、黄丹、藤黄、雄黄、赭石、朱砂等,因此色泽自然温润,历久不褪,有的再贴上金箔,形成金碧辉煌的感觉。
  另有一种「描金画」,是以黑漆作底,然後以笔沾金粉作画,或是贴上金箔,形成高贵、典雅、稳重的气质。
  而墙壁彩绘,一般民宅常见於正厅两边的板堵,有用擂金画的,也有用平面彩绘的,取材常是四季花及瓶案、如意等,象征富贵吉祥之意。
  屋顶和彩绘
  焦守正
  老北京的宫殿、王府、官邸、庙宇、住宅……无不遵循着“官式”建筑。这是一种被官方规范化了的建筑形式,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在建筑物上的体现。如果不按一定的规矩建,即为“逾制”,会受到惩罚。官式建筑已经融于古建之中,成为建筑历史的延续和发展。
  北京地区的官式建筑金碧辉煌,不过等级也十分森严,这与连续几个朝代在北京建都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官式建筑中,殿顶就有很多变化,也都有讲究,一般可分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卷棚顶。
  重檐庑殿顶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如太和殿、长陵祾恩殿,就是这种殿顶。
  重檐歇山顶除了正脊、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整座建筑物造型富丽堂皇,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现在的古建筑中,如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乾清宫等均为此种形式。
  单檐庑殿顶就是重檐庑殿顶的上半部,是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故宫中配庑的主殿,如体仁阁、弘义阁等均是。
  单檐歇山顶则是重檐歇山顶的上半部。配殿的大部分是这种顶式,如故宫中的东、西六宫的殿宇等。
  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殿顶,五脊二坡。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钉以搏风板。此种殿顶,用处不少,如神橱、神库中的房屋等。
  硬山顶也是五脊二坡的殿顶,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从下到上把檩头全部封住,宫殿中两庑殿房以此顶为多。
  攒尖顶一般有多种形式,也容易辨认。无论什么形式,顶部都有一个集中点,即宝顶。攒尖顶有四角、六角和圆形之分。角式攒尖顶有与其角数相同的垂脊,圆攒尖顶则由竹节瓦逐渐收小,故无垂脊,故宫中和殿、天坛祈年殿属攒尖顶。
  盝顶也分多角,但垂脊上端有横脊,横脊的数目与角数相同。各条横脊首尾相连,故亦称圈脊,如故宫御花园及太庙中的井亭,即是六角盝顶。
  卷棚顶最明显的标志是没有外露的主脊,两坡出水的瓦陇一脉相通。此种建筑,园林中居多,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
  殿宇屋顶的吻兽,是一种装饰性建筑物件,一般有大吻(正脊吻)和垂脊吻之分。
  大吻,即殿宇顶上正脊两端的吻兽,一般是龙头形,张大口衔住脊端,故又称吞脊兽。目前国内最大的吞脊兽,在故宫太和殿的殿顶上。太和殿的大吻,由13块琉璃件构成,总高3.4米,重4.3吨,是明清时代宫殿正吻的典型作品。
  殿宇顶上除正脊外,还有垂脊,垂脊上的吻兽名称较多。除叫垂脊吻外,还叫屋脊走兽、檐角走兽、仙人走兽等。檐角最前面的一个叫“骑风仙人”,也叫“仙人骑风”,它的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块瓦件,在未形成“仙人骑风”这一造型之前,是用一个大长钉来固定的。从“仙人骑风”向后上方排列着若干小兽,均称垂脊兽,随着殿宇等级的不同,数目也不一。最高等级的殿宇如太和殿,垂脊兽的数目最多,有11个。随着殿宇降级,垂脊兽的数目也随之减少,如乾清宫9个,坤宁宫7个,东西六宫的殿顶大都是5个。每个垂脊兽都有自己的名称和含意,从前面向后上方依次排列的顺序是:
  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有鳞有须有爪,能兴云作雨,是封建社会皇帝的代称。
  凤: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凤,是封建社会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
  狮:古代人们认为它是兽中之王,是威武的象征。
  天马:意为神马。汉朝时,对得自西域良马的统称。
  海马:亦叫落龙子,海龙科动物,天马和海马象征着皇家的威德,可通天入海。
  狻猊:古代传说中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
  押鱼:海中异兽,亦可兴云作雨。
  獬豸:传说中能辨别是非曲直的一种独角猛兽,亦是皇帝“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
  斗牛:亦叫蚪牛,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即虬、螭之类,虬有独角,螭无角。
  行什: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是压尾兽。
  垂脊兽的递减从后面的“行什”开始,最前面的“龙”较稳定,不易被减掉。
  瓦件的种类、尺寸、颜色、质料等,亦是区别殿宇等级的明显标志。其中的彩绘,是古典建筑木质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形成一种特有的建筑装饰艺术。
  彩绘主要出现在檩枋部位。檩枋部位一般分成枋心、找头、箍头、盒子以及皮条线:枋心是檩枋中心,可随檩枋本身的长短面增减,但其长度以不影响协调感为宜;找头是指檩端至枋心的中间部位,由找头本身、皮条线、盒子、箍头等部分组成,如檩枋较长,找头部分可延长,皮条线沿边用双线,加箍头、盒子等;箍头是指檩枋尽端处的彩绘线;盒子是找头部分的一段小空间;皮条线是五大线之一,亦是组成找头的一部分。
  彩绘同样有种类和等级的差异。
  和玺彩绘是彩绘等级中的最高级,用于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物的主殿。梁枋上的各个部位是用特别的线条分开,主要线条全部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和加晕。用青、绿、红三种底色衬托金色,看起来非常华贵。
  和玺彩绘有金龙和玺、龙凤和玺及龙草和玺之分。
  金龙和玺的整组图案以各种姿态的龙为主要内容。枋心是二龙戏珠,找头中青地画升龙(龙头向上),绿地画降龙(头向下)。盒子中画坐龙。如果找头较长,可画双龙。降龙之处,再衬以云气、火焰等图案,具有强烈的神威气氛。
  龙凤和玺的级别低于金龙和玺,枋心、找头、盒子等主要部位由龙凤二种图案组成,一般是青地画龙,绿地画凤。图案中亦有双龙或双凤。龙凤和玺中有“龙凤呈祥”、“双凤昭富”等名称。
  龙草和玺的级别又低于龙凤和玺,主要由龙和大草构图组成。绿地画龙,红地画草。大草图案配以“法轮”,又称“法轮吉祥草”,简称“轱辘草”。
  除和玺彩绘外,还有旋子彩绘、苏式彩绘和其他彩绘。
  旋子彩绘在等级上次于和玺彩绘,在构图上也有明显区别,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做得很华贵或很素雅。这种彩绘用途极广,一般官衙、庙宇、牌楼和园林中都采用。
  旋花是构成旋子彩绘的主要图案,在找头内用旋涡状的几何图形构成一组圆形的花纹图案。
  旋花的中心称为旋眼;旋子花圈则由三层组成,最外一层为一路瓣,依次是二路和三路瓣,一般找头内由一个整圆的旋子图案和二个半圆旋子组成一个单元图案,俗称“一整两破”。
  找头图案部位,经常出现的图案也不一样。找头部位大于“一整两破”的面积时,采用“一整两破加金道冠”和“一整两破加两道”等形成;找头部位小于“一整两破”单元图案时,采用“喜相逢”,即整旋花与半旋花,共用一路瓣。“勾丝咬”,即只用一路瓣组成图案。“四分之一旋子”,即只用两个半旋子的一半。
  旋子彩绘中同样有等级之分。金琢墨石碾玉是旋子彩绘中的最高级,各大线及各路瓣都沥粉贴金,相当华贵;烟琢墨石碾玉是次一级旋子彩绘,图案中“五大线”贴金,各路瓣用墨线。
  旋子彩绘中的等级,基本上以用金量多少为依据,其等级依次为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伍墨、雄黄玉等。
  苏式彩绘是另一种风格的彩绘,多用于园林和住宅四合院。苏式彩绘除了有生动活泼的图案外,“包袱”内还有人物、故事、山水等。颐和园中的长廊,应是苏式彩绘的样板画廊。
  金琢墨苏画是苏式彩绘中最华丽的一种,用金量大,包袱内的画面很精致;金线苏画则是一种常用的苏式彩绘,主要线条用贴金法。其他还有海漫苏画等。这些苏画内均无大型包袱,花型、图案等也较简单。 

为您推荐

旋子彩绘②

旋子彩绘  旋子彩绘:仅次于,有明显、系统的等级划分,既可以做得很素雅,也可以做得非常华贵。它的应用范围很广,一般官衙、庙宇的主殿,坛庙的配殿以及牌楼等建筑物都用这种彩绘。旋子彩绘的主要特点是:找头之内使用带漩涡状..

玛雅彩绘连体锅②

玛雅彩绘连体锅  时代:后古典期中期(公元1250年—1450年)   质地与制作工艺:陶   用途:饮食器   尺寸:高11厘米、直径13.5厘米   出土地点:奇瓦瓦州的卡萨斯格兰德斯的圣何塞牧场出土   收藏单位:国立人类学..

彩绘石侍奉浮雕②

  名称:彩绘石侍奉浮雕    时代:五代·(公元907年—923年)   尺寸:高82厘米、宽136厘米   出土:1995年河北省曲阳县王处直墓   馆藏地:   介绍:此为墓后室东壁浮雕,汉白玉石,着色,表现侍奉墓主人的队列。该浮雕除..

彩绘浮雕武士石刻②

珐琅彩绘白玻璃杯②

  此杯圆形,微敞口,底微收,腹壁以粉彩绘四季开光花卉:牡丹、荷花、菊花及月季。开光之间填红地,上下饰以半圆形如意纹图案。口沿饰方格花纹一周,底沿饰圆点纹一周。杯底有蓝彩“康熙御制”楷书双框款。   明朝末年,随着..

彩绘木容器②

  名 称: 彩绘木容器   制造年代: 唐   材 料: 木   收 藏 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介 绍   此类木制均为圆木轮旋制作,一般为小型容器,容器直径受圆木限制,因此,多为日用器皿,推测以盛干果什物为..

战国彩绘漆透雕座屏②

  【名称】战国彩绘漆透雕座屏   【类别】   【年代】战国   【文物现状】现藏   【简介】   漆透雕座屏,战国楚,高13.2cm,宽49cm。   此屏出土于江陵天星观一号战国楚墓,木胎,由凸形座和长方形屏两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