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星航,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生于河南省市神后镇。
公元2004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上午九时,在禹州市钧瓷窑炉博物馆内,河南省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工程重点项目――仿宋代双乳状柴烧钧瓷窑炉建成后首炉烧制出窑了。六十余件柴烧钧瓷作品整齐地摆放在窑前的红毡上,其中九件完美无缺,釉色莹润,清丽淡雅。经自然窑变形成了“晨曦”、“映霞”景观图画,生动逼真,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令亲临出窑现场的各级领导和专家及报纸、电视台的记者们为之动容。仿宋代柴烧钧瓷窑炉的设计建造者、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任星航手捧光彩照人的钧瓷作品,抚摸着,端祥着,激动得潸然泪下。
钧瓷神奇的自然窑变釉色里凝集着他半生的心血和汗水,寄托着他一位柴烧钧瓷传承人的人生夙愿。
神后镇是原产地,北方瓷都,地处禹州市西南方六十华里的大刘山之阳、凤翅山之阴。群山环抱,有着丰富的陶瓷资源。驺虞河水穿镇而过,为制瓷冶陶提供了便利的先天条件。民人自古以陶瓷为业,生生不息,所产瓷器遍布大江南北。特别是所生产的钧瓷,以千变万化的窑变艺术,在瓷林一枝独秀,跻身宋代五大名窑之列。也因为钧瓷,神后成了扬名四海的北方陶瓷重镇。钧瓷萌生于唐朝、昌盛于宋代。在唐宋时期,钧瓷的烧制是以柴作燃料的。后来,随着煤资源的开发利用,烧制钧瓷的燃料被煤所取代。近代以来,钧瓷烧制燃料再度更新,液化气、天然气成为烧制钧瓷的主要燃料。众所周知,由于燃料不同,燃烧时产生的气氛不同,导致钧瓷作品的艺术效果也不同。由于柴烧钧瓷退出了历史舞台,逐渐被人们所忘却,柴烧钧瓷窑炉的建造方法和烧成工艺也在岁月的烟尘中几近失传,濒临消亡的境地。眼下人们不但不知道钧瓷起初是以柴作燃料烧制的,甚至钧瓷界也有人不知道用柴能烧制钧瓷。长此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柴烧钧瓷这枝艺术奇葩就会在历史的进程中香消玉殒。所幸的是,柴烧钧瓷技艺在任氏钧瓷世家中被传承下来。任氏家族祖居神后,掌握有精湛的柴烧钧瓷制作技术。清朝光绪年间,任氏家族中出了一位名叫任清选的后生。他不但继承了祖辈的柴烧钧瓷技艺,而且还饱读诗书。任清选集家传烧制钧瓷技术之大成,编著了《十五论》一书,从各个方面祥尽地记述了钧陶瓷的制作技术要点,成为神后瓷区第一部专业技术书籍。任清选也就成了任氏钧瓷世家的开山之祖。任星航是任氏钧瓷世家的第五代传人、自幼在父亲――钧瓷名家任坚的言传身教之下,全面系统地学习继承了柴烧钧瓷的制作技术精华,踏上了曲折坎坷的钧瓷艺术品创作之路。
任氏祖传的艺术高度是数代艺人们心血结晶集累的高度,任星航面临着如何进行新的跨越这一庄重的命题。
钧瓷窑变艺术是火的艺术,一切神奇、一切美丽、一节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无不因火而生、因火而起。而窑炉,则是火焰展示神奇的舞台,是窑变艺术的母体。任星航清醒地认识到,钧瓷艺术要想在品位上有大幅度的提升,没有性能优越、结构合理的窑炉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早在1993年,他在任禹州市钧瓷研究所技术副所长期间,就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设计建造了无匣钵钧瓷窑炉,开创了无匣钵烧制钧瓷的先河。钧瓷生产跳出了匣钵的制约,为烧制大件产品提供了先决条件。从前,“钧不过尺,过尺即宝”。现在,由于不用匣钵,钧瓷产品的高度可达两米以上。1997年,香港回归。任星航和同事们一道,主持设计烧制了特大钧瓷花瓶《豫象送宝》,被河南省政府选作礼品送往香港,庆贺香港回归。《豫象送宝》由瓶、座、墩三部分组成,高1997毫米,寓意1997年香港回归。墩为鼓形,内方外圆,法地象天,寓意天长地久。窑变釉色为宝石蓝,上有珍贵的蚯蚓走泥纹,形成“冰化雪消、春回水暖、蚓走沼地、万物复苏”的奇妙意景。座上雕有如意纹饰,构成“三象合立,吉祥瑞应,太平有象”之意。其上还雕有牡丹紫荆缠枝图案,寓意河南、香港人民携手共进。瓶体取材于传统的观音瓶造型又有所革新,古朴端庄,气势磅礴。窑变釉色以红色为基调,红中泛紫,紫中透蓝,千变万化,如火似霞,形成了万里山川,百花争艳,飞丹流霞,春意盎然的壮丽画面。《豫象送宝》无论是在尺寸上还是在自然窑变效果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展示了钧瓷文化的博大精深。任星航由于在制作中贡献突出,受到了河南省政府的通令嘉奖。
任星航在钧瓷窑炉建造,釉料配制,成型烧成等研究领域多有建树,成果频出。他作为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者和守望者,胸中始终有一个柴烧钧瓷艺术情结。面对着柴烧钧瓷日渐被人们所淡忘,濒临消亡的现状,他深深地感到了一位柴烧钧瓷传人肩上的责任重大。为了弘扬光大祖传的制钧技艺,他于1999年和妻子王春凤一道创办了星航钧窑,潜心对祖传的柴烧钧瓷技术进行研究整理,为柴烧钧瓷重新焕发异彩作着前期基础性的工作。2004年初,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倡导下,中华大地掀起了抢救民间优秀文化遗产的热潮。任星航见时机成熟,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决定筹建禹州市钧瓷窑炉博物馆,复活在各个历史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各种钧瓷窑炉,拯救即将消亡的柴烧钧瓷艺术。任星航的计划得到了河南省民协、禹州市文联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委员会将“仿宋代柴烧双乳状钧瓷窑炉”的建造列为重点项目。2004年春,任星航排除种种困难,宋代柴烧钧瓷窑炉工程上马动工兴建。
仿宋代双乳状柴烧钧瓷窑炉的大小体积,外部特征,内部结构,完全按宋钧官窑遗址出土的窑炉建造,技术难度大。为确保工程质量,任星航事必躬亲,从建筑材料的选购到泥浆的粘度,都亲自把关。在关键部位,他还上到脚手架上,亲自动手操作,为工人示范。经过几个月艰苦紧张的施工,宋代柴窑于当年初秋建成。
柴烧钧瓷的烧制工艺非常复杂,常说“一件瓷器成,过手七十二”,可见其工序之多,远不是建一座窑炉就大功告成。任星航在建成窑炉之后,根据家传技艺,经过反复试验,制订了合理的柴烧钧瓷烧成制度,使试烧一次成功。见到梦寐以求的柴烧钧瓷又重现人间,他又怎能不激动的热泪涌流!
宋代柴窑的建造过程中,受到了相关领导的密切关注。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夏挽群曾多次亲临施工现场,察看工程进展情况。禹州市文联主席、许昌市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委员会委员包献珍亲自参予了工程的筹划工作。经常来到建设工地,帮助任星航排扰解难。柴烧钧瓷的烧制成功,填补了钧瓷艺术的空白,被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委员会授予“特别贡献奖”。在国内外陶瓷界引起轰动。新华社、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二十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河南省古陶瓷专家赵青云专程来到禹州,对柴烧钧瓷进行了鉴定之后,激动地表示:这是他见到的最具宋钧神韵的钧瓷作品,完全可以与传世宋钧相妣美,真是千年等一回,可喜可贺。河南省轻工厅专家徐国桢挥毫题诗“黄河后浪推前浪/瓷苑钧窑花更香/莫道柴烧窑变难/星航成器发春光”。
2005年秋“中原文化上海行”活动举行,任星航柴烧钧瓷作品首次在社会上亮相,以其清新淡雅的神奇魅力轰动了上海滩。作品葵花盆荣获金奖,任星航被授予“金鼎奖·成就奖”。2006年,任星航被授予“河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不久,又被评选为“全国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目前,任星航筹建的钧瓷窑炉博物馆己全部建成并对外开放。自唐至现代,十种各种燃料、各种性能的钧瓷窑炉构建成一道绚丽的钧瓷文化长廊,集窑炉展示、工艺研究、作品鉴赏于一体,成为禹州钧瓷艺术界一道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观。
作为柴烧钧瓷艺术传承人,任星航早就着手培养新生力量,收徒传艺。他的女儿任英歌、徒弟刘红生等人,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技艺日渐成熟,成为禹州钧瓷技术界的中坚力量。任星航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柴烧钧瓷……将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争奇斗艳,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演绎钧瓷窑变艺术的绝妙神奇!”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