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剪纸产于云南傣族地区,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其最早形式源于傣族祭祀仪式所用的纸幡,后来在和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充实发展,形成完善的剪纸并被广泛应用于祭祀、赕佛、丧葬、喜庆及居家装饰等方面。在潞西,几乎村村寨寨的傣族村民都能剪纸。剪纸一般用于刺绣样稿、装饰门楣、灯彩、旗幡、供品等。题材大多是花草鸟兽和各种几何形纹。
潞西傣族剪纸以特制的、、和为工具,其剪刀和刻刀具有尖、利、仄、薄的特点,一般可剪八层纸;凿子和锤子有稳、钻、灵、活的特点,一次可凿五十余层纸。傣族剪纸分“剪”与“凿”两种方法,剪无需稿样,随手可剪;凿则需稿样,按样制作。傣族剪纸的主要制品为扎、董、佛幡、挂灯、吊幢、板等,多用以装饰佛殿的门窗、佛伞、佛幡及演出道具、节日彩棚、泼水龙亭等。傣族剪纸内容多与傣族所信仰的南部上座部佛教有关,涉及佛经故事、民间传说和边疆风物特产等,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
常见图形既有、、、、、、、游鱼及各种奇兽异鸟,也有糯粘花、、、、、等,还有、佛塔寺庙等,形象生动,图案整齐,匀称美观,风格粗犷有力,朴实无华。傣族剪纸在当地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从剪纸内涵到外在表现形式诸方面均折射出傣族人民的历史文化传统、审美追求和独特的民族精神。
在当前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中,傣族剪纸面临困境。因为剪纸艺人收入低微,年轻人大多不愿从事这一行业。现在傣族剪纸的传承人寥寥无几,且年事已高,这一特色民族艺术急需抢救和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云南省潞西市的思华章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