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日节②

  地日节

  [编辑本段]

  正月初十是地日,传说这是石头的生日

  风俗

  [编辑本段]

  石不动: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有的地方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还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初十日,称为石头节,亦称老鼠娶亲日,俗称十指。

  石头节定在初十日,应该是从初十的十音化来。十与石同音。这一天,民间忌动石器,不搬石头,习惯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当神等等。旧俗在除夕于这些石器上贴春联后,正月初十日以前,是禁止使用的。过了正月初十日,则可以开封使用,无所讲究了。

  石头节,与原始人类的大山及石头崇拜有着源流关系。

  因为墙基用石头垒砌,老鼠又多生活在墙角窟窿里的缘故,正月初十日,民间传说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

  晋东南地区,习惯用谷面作蒸食,称为'十子团'。夜晚时,放置于墙角土穴等处供老鼠吃。

  晋南地区是在墙根置放面饼,以庆祝老鼠娶媳妇。

  忻州地区在这一大习惯吃莜面或高粱面鱼鱼。妇女们搓鱼鱼一手五根,两手同时动作,面板上搓动着十根细长的面鱼,故把这一天称为十指。搓面鱼的时候,要捏一些花轿同时蒸熟,放置墙角瓮底等处,以备鼠郎娶亲使用。

  初十日,许多地方要在屋隅、墙角及水瓮里点灯、焚香、敬纸,对老鼠娶亲志贺。而在晋北一些地方,晚上却忌点灯,忌说话,以免惊扰了娶亲事宜,惹下鼠神,一年为患。小孩子不明事理,往往信以为真,闹着不睡觉,要看个明白。大人们便接过祖辈的传说,对孩子们说:要嘴里含着驴粪蛋蛋,耳朵里塞上羊粪蛋蛋,眼皮上夹着鸡屎片片,在满天星星的时候,趴在磨眼里,才能看到老鼠娶亲的热闹场面,听到鼓乐声。这样的事情,孩子们当然不愿干了,也就只好睡觉了。这个民俗,充分反映了历史上民间既恶鼠害,又怕鼠害的传统心理。

  初十日,民间还有许多希冀粮丰的活动。晋南地区,用面食蒸成农作物禾穗形状,象征农业丰收,并把此日称为'实子日'。晋东南地区习惯用谷面捏成十二个灯盏,象征十二个月。闰月年则捏十三盏。按顺序摆在笼里,蒸熟后仔细观察灯盏内是否有水,那一盏里有水,表明那一个月有雨水。水多则雨涝,无水则干旱。(也有的地方,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二青龙节蒸灯以测旱涝丰欠。)

  初十日,民间孩童习惯踢葫芦玩耍,称为'老鼠嫁女'。

  与老鼠娶媳妇的民俗相仿佛,晋中地区习惯在正月十三日将米面撒在房屋顶上,供寒鸦啄食,祈祷这些鸟类不糟害田地里的豆子。

为您推荐

目连救母②

  佛教故事。   在中国流传甚广,曾经是无数图画及戏曲的题材。故事叙述佛陀的大弟子目连拯救亡母出地狱的事。'目连'原名为'大目犍连'(Maha^-mo-ggalla^na),'目连'为其略称。   《盂兰盆经》为西晋'竺法护译。经..

调更谷乳术节②

  调更谷乳术节   在年节前夕,家家都要舂米酿酒、杀猪宰羊,富裕人家还要宰牛。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届时要把宰杀的猪、牛、羊肉连皮切成块,分送给同族的人。不少地方还保留有'氏族集合'的古老习惯,过..

仲夏节②

  节日简介   北欧国家的传统节日。每年6月24日前后举行。原为纪念基督教施洗者约翰的生日(6月24日)而设,后来其宗教色彩逐渐消失,成为民间节日。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靠近北极,冬季漫长,大部分地区几乎有半年时间不能..

铜鼓节②

香浪节②

  香浪节(藏语:采薪)是每年夏天中国青藏高原东北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民俗节日。因每年夏天,寺院僧人需外出采集木柴,由此借此机遇边观赏风景,边进行采集,逐渐演变成僧俗一同郊游的节日。当地的藏族群众还有另外一种起源的说法..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②

  简介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冰雪活动为内容的区域性节日。自1985年1月5日创办以来,智慧、勤劳、勇敢的哈尔滨人化严寒为艺术、赋冰雪以生命,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冬天,创造成融文化、体育..

尝新节②

  概述   尝新节,俗称'吃新节',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白族、壮族的传统节日,尤以仡佬族为盛。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先由一寨老或鬼师带领童男童女到附近田间地角进行采新,摘些成熟的谷物瓜果,挂放古树下,然后杀猪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