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史塔克 著,孙晴峰 译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ISBN:7532467376
印次:1
纸张:铜版纸
内容提要:
一只穿着背带牛仔裤、背着绿色小书包的小老鼠,走近一个坐在院子里吃饼干、看图画书的小男孩。
这时如果他给了小老鼠一块饼干,会发生什么事呢?
如果你请老鼠吃饼干,他就会跟你要一杯牛奶。
你给他牛奶,他一定会跟你要吸管。
喝完牛奶,他就会要手巾。抹过了嘴,他就要照镜子,看看嘴上有没有留下牛奶胡子。一照镜子,他就会说头发也该剪了。他一定会跟你要一把剪指甲的小剪子。
他给自己剪过头发,就会开口要扫帚扫地。他会认真地扫起地来,会越扫越起劲,把所有的房间都扫过,还会卖力地拖地板。
干完了,他一定会想睡个觉。你就得替他弄个小盒子当小床,还得有枕头,有小被子。他会爬上他的床,看看怎么躺才舒服,还会一遍又一遍地拍松他的小枕头。他一定会叫你念个故事给听。
你依他的意思,给他念你的一本图画书,他就会叫你让他看里面的插图。他一看插图,高兴起来,就会说自己也想画一幅。他会跟你要纸、要蜡笔。他会认真地画一幅图画。画完了,他要签名,就会跟你要一支钢笔。
签完名,他就会说想把他的图画挂在你的冰箱上。他的意思是叫你帮他找透明胶带。他贴好了图画,就会退后几步,站着欣赏。他看着冰箱,就会想起——他有点口渴。当然啦,他会跟你要一杯牛奶。
他一开口要牛奶,八九不离十,一定还会要一块饼干,好让他就着牛奶一起吃。
作者简介:
劳拉·乔菲·努梅罗夫,195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她的父亲是纽约一家著名报社的艺术版编辑,母亲是一间初级中学的教师,她在艺术、音乐和书籍的氛围中长大。9岁时,她就开始自己编写故事,画插图,甚至还做了封面,并写上出版商的名字。15岁时,受二姐艾米丽的影响,她希望成为一位时装设计师,于是进了布鲁克林的普莱克学院,但她很快就厌倦了时装设计课程。最后一个学年她决定选修如何为孩子们创作图画书的课程,她立刻喜欢上了这门课,并且创作了她的第一本书,甚至成功地签下了她的第一份出版合同! 从此她开始为孩子们创作,出版了16本书,其中包括最畅销的“要是你给……”(If You Give a……)系列,这个系列获得了出版界的盛誉,并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作品之一。
作品简介: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电视教育节目叫做“阅读彩虹”(Reading Rainbow),挑选一些特别有创意的书向孩子们介绍,介绍的方式同样非常有创意,因此深受孩子和大人的喜爱。“阅读彩虹”节目为《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专门做过一期,它的导引是这样的:主持人首先带大家参观一个保龄球馆,扔出保龄球后,摄像机的镜头就跟着这个球做一次小小的旅行,沿球道击中球瓶后进入后台的输送系统,最后球又滚回了前台的球架。这次小小的旅行向我们很直观地展示了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事件常常是一个接一个发生的,前面的事件与后面的事件存在着某种关联。这恰好是《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传达的重要信息。在那个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甚至带孩子们去参观了保龄球工厂的运作。
当然,如果仅仅用前后关联现象、因果关系来诠释这本书将会很无趣。孩子们痴迷于这种简单得出奇又搞笑得出奇的故事自有他们的道理。在逻辑上,它类似那个“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的古老故事,一直可以循环往复地讲下去。但是它的细节更丰富,而且将孩子和大人的角色进行了微妙的转变,小读者从老鼠身上看到了自己,大读者从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
这是一本可以用来做各种游戏的书。至少可以来做一个模仿讲故事、故事接龙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在故事的结尾必须回到故事的开头。孩子们对此非常着迷。作家与画家这一对组合,他们自己都迷上了这种游戏,他们又陆续创作了:《要是你给驼鹿吃松饼》(If You Give a Moose a Muffin)《要是你给猪吃煎饼》(If You Give a Pig a Pancake)《如果你带老鼠去上学》(If You Take a Mouse to chool)。
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彭懿先生在即将出版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一书中有一篇详尽的导读,如下:
【内容简介】
一只穿着背带牛仔裤、背着绿色小书包的小老鼠,走近一个坐在院子里吃饼干、看图画书的小男孩。
这时如果他给了小老鼠一块饼干,会发生什么事呢?
如果你请老鼠吃饼干,他就会跟你要一杯牛奶。
你给他牛奶,他一定会跟你要吸管。
喝完牛奶,他就会要手巾。抹过了嘴,他就要照镜子,看看嘴上有没有留下牛奶胡子。一照镜子,他就会说头发也该剪了。他一定会跟你要一把剪指甲的小剪子。
他给自己剪过头发,就会开口要扫帚扫地。他会认真地扫起地来,会越扫越起劲,把所有的房间都扫过,还会卖力地拖地板。
干完了,他一定会想睡个觉。你就得替他弄个小盒子当小床,还得有枕头,有小被子。他会爬上他的床,看看怎么躺才舒服,还会一遍又一遍地拍松他的小枕头。他一定会叫你念个故事给听。
你依他的意思,给他念你的一本图画书,他就会叫你让他看里面的插图。他一看插图,高兴起来,就会说自己也想画一幅。他会跟你要纸、要蜡笔。他会认真地画一幅图画。画完了,他要签名,就会跟你要一支钢笔。
签完名,他就会说想把他的图画挂在你的冰箱上。他的意思是叫你帮他找透明胶带。他贴好了图画,就会退后几步,站着欣赏。他看着冰箱,就会想起——他有点口渴。当然啦,他会跟你要一杯牛奶。
他一开口要牛奶,八九不离十,一定还会要一块饼干,好让他就着牛奶一起吃。
【作品解读】
《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不然,劳拉·乔菲·努梅罗夫和费利西亚·邦德这对黄金搭档就不会又一鼓作气地推出它的续篇《要是你给驼鹿吃松饼》(If You Give a Moose a Muffin)《要是你给猪吃煎饼》(If You Give a Pig a Pancake)……了。
“If You Give a……”系列来势凶猛,难怪有人惊呼:“‘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孩子们是它狂热的追捧者。
一位美国的母亲在Amazon网站上毫不吝啬地给这本书打了五颗星,还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十七个月大的儿子从他的一大堆书中发现了这本书。每当我试着给他别的书想让他妥协时,总是遭到他的抗议。他太喜爱这个故事了,知道什么时候该翻到下一页,而且不可取代。我曾经把它藏了起来,好让我能够为他读新的书,可是他总能把它找出来,拿到楼下,坚持让我放下一切事情来回想什么是他最喜爱的故事。”
孩子们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它呢?
首先是因为劳拉·乔菲·努梅罗夫创作的这个逻辑古怪的“If You Give a……”的故事太好玩了。
其实,书里的小男孩不过是随手给了小老鼠一块饼干,可谁会想到就此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呢!这个穿着一条又肥又大的牛仔裤的啮齿动物实在是太得寸进尺了,你给他一块饼干,他就要一杯牛奶;你给他一杯牛奶,他就要一根吸管……于是,这个圈子就开始无休无止地兜了下去,麻烦来了,你再也摆脱不掉他的纠缠了,到最后,家里一片狼藉,变成了一个乱糟糟的垃圾场,精力旺盛的小男孩终于被比他更加精力旺盛的小老鼠累趴下了,精疲力尽地睡着了,而老鼠却又精神头十足地吃起了饼干。
兜了一个大圈子,又兜了回来。
在这本书里,因果关系真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环环相扣,一块饼干,既是故事的结尾也是它的开始。哇,接下来可怕的一幕又要重演了,这太可怕了!孩子们一定会咯咯地笑出声音,一定会缠着大人重读这一页,因为他们知道老鼠又要说什么了。孩子们喜欢老鼠这个一刻也不停的小捣蛋鬼,更乐意看到那个被老鼠玩弄得头昏脑胀的男孩的样子。只是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从男孩的身上看到自己父母的影子?不过,他们的父母却一定会从这只小老鼠的身上看到自己孩子的影子。
我们再来看费利西亚·邦德的插图。
有人形容她把插图画得兴高采烈,确实,她那一幅幅用颜色和钢笔画出来的简简单单的图,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无厘头、更加好笑了——你看,老鼠说要一把小剪子剪头发时,他头顶上只有短短的一根头发,可是在下一页,他却在镜子前面咔嚓咔嚓地剪下那么多头发!还有,老鼠拖着扫帚,竟会从地板上扫出一堆堆小沙丘一般高的灰尘!你再看老鼠画的那张一家人手拉手的画,他的妈妈和姐妹穿得多么新潮啊……费利西亚·邦德真是画活了这只顽皮、好动而又急不可待的小老鼠。
你说,孩子们怎么能不喜欢这样一本好玩的书呢?
劳拉·乔菲·努梅罗夫说这本书的灵感是来自于一次让她昏昏欲睡的长途汽车的旅行。她说她实在是太无聊了,就幻想动物们在吃她喜欢的食物,先是一只猩猩在吃皮萨,接着是一匹斑马在吃西瓜,然后是一只小老鼠啃吃巧克力饼干的画面!可是恐怕不会有人想到吧,她的这个故事在被HarperCollins 出版社买下之前,曾经遭到了九家出版社的拒绝。
因为这本书使用了“如果你给……”这样一个句型,所以有人设计了如下这样一种延伸阅读的方法——
●利用故事的结构。阅读了开头几页之后停顿一下,让你的孩子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等到第二次阅读时,他或是她在每翻一页之前把单词大声地读出来。
●让你的孩子依据连锁反应来编故事。故事的开始可以这样说:“要是你给__一个__……”
●小老鼠画了一幅它的家人的画,让你的孩子画一幅他或她的家人的画。
●为你的小老鼠做饼干!
【关于作者与画者】
劳拉·乔菲·努梅罗夫
195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她的父亲是纽约一家著名报社的艺术版编辑,母亲是一间初级中学的教师,她在艺术、音乐和书籍的氛围中长大。9岁时,她就开始自己编写故事,画插图,甚至还做了封面,并写上出版商的名字。15岁时,受二姐艾米丽的影响,她希望成为一位时装设计师,于是进了布鲁克林的普莱克学院,但她很快就厌倦了时装设计课程。最后一个学年她决定选修如何为孩子们创作图画书的课程,她立刻喜欢上了这门课,并且创作了她的第一本书,甚至成功地签下了她的第一份出版合同! 从此她开始为孩子们创作,出版了16本书,其中包括最畅销的“要是你给……”(If You Give a……)系列,这个系列获得了出版界的盛誉,并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作品之一。
费利西亚·邦德
1954年出生于日本横滨,她的父母都是美国人。自奥斯丁的得克萨斯大学毕业之后,她先是从事植物学的插图,后来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儿童书的插图上,并很快就成为《纽约时报》排行榜上畅销的插图画家。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