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系列坡会群②

  苗族系列坡会群,是指在每年春季的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这段时间内,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各乡镇村屯的节日活动。每天一个坡会,排列成序,连续不断,是以苗族为主的各族人民悼念先烈、禳灾祈福、鼓舞斗志、交流感情、集体聚会娱乐的盛大民间传统节日。

  一、起源

  融水苗族有个风俗:正月初一不吹芦笙不出门,初二可吹芦笙不可出村,而从初三到农历十七则是集体活动娱乐的时间,其间,各村寨的男女老少举家出动,四处赶坡。到了农历十八,则进入了生产阶段,各村寨的芦笙便封存起来直到秋收完毕。这种风俗使得融水苗族坡会大都集中在正月初三到十七这段时间,其间接连不断的坡会形成一条完整的坡会链,当地人根据坡会举办的日期排序命名,从'三坡'到'十七坡',这就是后来学者发现的融水苗族独特的坡会群形成的基础。

  二、主要活动

  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的文化形态体现在歌、舞、乐当中。

  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穿着节日的盛装,吹着芦笙,齐聚古龙坡,坡上人山人海、披红挂绿,除了烧香鸣炮,还举行舞龙、耍狮、芦笙踩堂、斗马、斗鸟、赛马等文体活动。其中的斗马以激烈搏斗、惊险刺激吸引着大批观众,数十匹雄马依次争雄,最后夺冠者的主人,不仅获得一定的奖励,还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坡会也是访亲探友的节日,而对年轻的恋人们来说,则多了一个互诉衷情的机会。

  坡会上青年男女三五成群,互唱苗歌,抒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纯真爱情的追求;坡会上的踩堂舞是苗族舞蹈的典型代表,几十名青年妇女身着盛装,围圈而舞,气氛欢快,场面热烈;芦笙作为苗家最喜欢的民族民间乐器,每个坡会必有芦笙,芦笙曲有迎宾曲、送客曲、借路曲、欢庆曲等,多种多样,声音嘹亮,震地动天。

  融水苗族坡会均由当地村寨德高望重之人士来出面组织,当地乡民也往往将坡会视为本民族的文化象征而捐款捐物,踊跃参加,这体现了融水苗族坡会的自发性。另外,坡会所具有的民间信仰、春祈秋报的仪式观念以及芦笙堂、坐妹、斗马等内容均反映了当地乡民文化生态的原生性,所以苗族坡会尽管在'文革'时期曾经有过一段停滞期,但后来很快又恢复了。

  三、意义

  苗族系列坡会群作为一个独特的节日,给当地群众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聚会活动的契机,更让山民们在互相赶坡中实现展现才华、谈情说爱、交友叙旧、传递信息、交流技术、交易商贸等不同的愿望,展现出这个地区以苗族为主的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特征、风俗习惯、民族审美情趣,它凝聚了民族的共同情感,显现出非常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作为苗族文化最为集中展现的空间,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能培养苗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坡会也吸引了当地各民族的群众的广泛参与,促进了多民族间的融合与团结。另外,坡会作为苗族文化的展示平台,它使每个参与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传播,所以,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加之农村受城市化建设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苗族系列坡会群出现了濒危的状况。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您推荐

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走出国门

2018年春节期间,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首次走出国门,随指挥家余隆赴纽约、伦敦巡演。 中国农民合唱团首登林肯中心 美国纽约时间2018年2月20日晚,淳朴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在林肯中心大卫·格芬大厅唱响,来自中国云南..

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意义

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在国内外产生的品牌效应,对小水井村和富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小水井合唱团 小水井苗族合唱团所蕴含的文化潜力和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尤其上海、北京的广大群众对其情有独钟。其独具..

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成就

自2002年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成立以来,取得了许多卓越的成就。 曾先后代表昆明市参加全国新农村合唱大会,中央电视台青歌大赛,参加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云南',中国残运会,俄罗斯中国年、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等重大演..

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年表

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简介

小水井合唱团 小水井苗族村是昆明市最大的苗族村寨,距昆明市区32公里,距富民县城15公里,居住着146户、487名苗族同胞。近年来,该村唱诗班的唱诗活动,使部份唱诗班的成员逐渐自发组成一支业余但演技却十分专业的四声部合唱..

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合唱特点

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在没有乐谱、没有伴奏、没有文献记载的情况下一直口口相传至今。他们的歌声仍然保留了从1937年相传下来最初的演唱形态,用苗文填写的歌词和融入了苗族民间音乐元素的歌声,让这支合唱团具备了不可..

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未解之谜

还记得电影《无问西东》里,抗战时期云南村庄孩子们跟传教士唱歌抵抗饥饿的场景吗?这歌声是有现实原型的。在昆明市小水井苗族村有一支农民合唱团,保留着百年前西方传教士留下的'巴洛克'唱法。 据考证,他们的歌谣作为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