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②

  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Shmuel Yosef Agnon,1888~1970),以色列人作家,希伯来文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婚礼的华盖》、《大海深处》、《过夜的客人》、《订婚记》等。1966年10月20日,因为“他的叙述技巧深刻而独特,并从犹太民族的生命汲取主题”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原名希莫尔-优素福-恰奇克斯,1888年7月16日出生在巴哈奇小镇(一说生于波兰东加里西亚的小镇布察兹)上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中,巴哈奇镇原来位于奥匈帝国加利西亚地区的东部,现属奥地利。身为犹太望族后裔,原姓恰兹克斯。童年受犹太宗教文化熏陶。8岁时便每天写一首诗。15岁生日时发表处女市场诗作《雷纳的约瑟夫》。19岁离开故乡来到马勒斯坦。从此放弃意第绪母语,开始用希伯来语写作。190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归》,首次以'阿格农'为笔名('阿格农'由意思为'被人遗弃的灵魂'的'阿古诺'一词演变而成)。1913年前往德国研究德、法文学。1924年重返马勒斯坦,定居耶路撒冷,并正式以'阿格农'为姓。
  阿格农15岁时即开始创作,自1903年到1906年,他先后用犹太德语、意的绪语和希伯来文写了大量诗歌、传说和民间故事,发表在当地的犹太杂志上。1906年他18岁时,便到一家希伯来文报馆工作。
  十九世纪末,欧洲各国的犹太资产阶级发起“犹太复国运动”,号召“犹太人从世界各地回到巴勒斯坦重建国家”。1897年,在瑞士巴塞尔举行了首次“复国运动”大会,并成立了“世界犹太复国组织”。年轻的阿格农积极参加了犹太复国运动,于1908年经维也纳到达巴勒斯坦,住在雅法城(现为以色列城市),任犹太法院第一书记,并担任犹太村社公会的秘书。1910年搬到圣城耶路撒冷,专门从事写作和文学研究。在此期间,他于1909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被遗弃的妻子们》(Agunot),一举成名,他用这个篇名《Agunot》的谐音“Agnon”作为笔名,意为漂泊孤单的人。此后这个笔名成了他的正式名字。
  1919年5月6日,阿格农同埃丝特-马克斯结婚,婚后住在柏林。1924年全家返回耶路撒冷,直到他1970年2月17日与世长辞。
  阿格农温文尔雅,待人彬彬有礼,性格十分活泼,他会说流利的希伯来、日耳曼和意的绪语,语言丰富,措词巧妙,常常引用犹太教法典上的典故和传说。他生活简朴,家中图书馆很大,藏书很多,有上千册历史书籍和有关耶路撒冷风俗习惯的书籍,其中有一些是不可多得的珍本。阿格农晚年患有心脏病,视力也不佳,但他几乎每天都坚持写作,还不断修改和校订他的早期作品。他至死都是一个虔诚的犹太教教徒,一丝不苟地遵守着祖先遗留下来的宗教习惯。
  阿格农是位多产作家。一生著有六十余篇作品,短篇、中篇、长篇小说都有,以短篇小说为主。作品的内容主要取材于十九世纪以来犹太人的生活。代表作有《新婚的华盖》、《夜间来客》、《就在昨天》等。
  阿格农被西方文学界誉为现代希伯来文学巨匠。确实,他对希伯来文作过深入的研究,除了早期有少数作品是用犹太德语和意的绪语写的以外,绝大多数作品都是用希伯来文创作的。这同他的“复国”思想密切相关。十九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者为了使犹太人具备民族意识,决定复兴希伯来文,阿拉伯文学界普遍认为希伯来文的复兴标志着犹太复国主义文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此外,他在作品中使用的语言多出自犹太教法典和俄国、波兰的哈西德派著作,他认为神的语言和世俗语言一脉相通,不可割裂。
  阿格农的作品版本繁多,其中有两种大不相同的文集流行于世。一种是十一卷本;一种是八卷本。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近年来,我国也己开始翻译出版他的作品,如短篇小说《逾越节的求爱》。
  阿格农除了文学上的成就之外,还是一个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因此格外受到了以色列政府的重视。以色列政府多次给他戴上桂冠,授予奖励,甚至在他居住的塔勒皮约特区小街入口处,竖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醒目大字:“请安静!阿格农在工作! ”
  1966年10月20日,瑞典文学院宣布授予阿格农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的理由是“因为他的深刻而具有特色的叙事艺术,能从犹太人民的生活中汲取主题。”并认为其作品的影响超越了希伯来文的范围。此外,瑞典文学院还认为阿格农是个现实主义作家,但在颁给他的证书上指出他的作品“始终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甚至描写灰色的残酷景象时,也加上不可思议的、诗一般的、神话似的金色光环。”对阿格农的授奖,阿拉伯国家表示了不同意见。在斯德哥尔摩授奖仪式上,阿拉伯国家的大使们说,这次授奖表明了“政治倾向性”。对瑞典文学院关于阿格农作品的影响超越了希伯来文的范围一说,巴勒斯坦著名作家格桑·卡纳法尼表示,这是“文学上的‘贝尔福宣言’”。阿拉伯文学界还认为,阿格农的一些作品公然为以色列侵略扩张政策辩解。如短篇小说《塔布拉》中,女主人公竟宣称:“我祈求上帝把耶路撤冷的疆界扩大到大马士革。”在他的长篇小说《海洋之心》中,把黎巴嫩的两个大城市苏尔和赛达均划为以色列的领土。其中还有描写以色列人逼近土耳其首都的场面。
  阿格农对犹太民族文化怀有真挚感情。他生于波兰,但始终认为自己出生在耶路撒冷。对他而言,'耶路撒冷就是太阳'。犹太民族的灿烂文化哺育了他,并在他的笔下得到颂扬和传播。这也是他许多小说都以犹太人小镇为背景的原因。小说《但愿斜坡变平原》(1912)被称为'艺术的平民史诗'。代表作《婚礼的华盖》(1922)被誉为'犹太文学中的《唐·吉诃德传》'。此外,他的著名小说还有《大海深处》(1935)、《过夜的客人》(1939)、《订婚记》(1943)、《伊铎和伊南古语》(1950)等。
  阿格农在小说中交融了犹太民族的历史和今天,描写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渴望着扫除人世间一切贫困、痛苦和屈辱。有人认为阿格农的小说是'发自内心情感的表达,正如脉动是心跳的表征'。阿格农是一位写实主义作家,但他'并不像摄影师那样把题材的每细节照录下来,而是像画家为了传达神貌而保留细节'(作家布罗尔语)。此外,阿格农的作品总含有一些神秘主义的万分,就连最平常的情景都'笼罩着金黄色的童话诗一般的神妙气氛'。瑞典著名学者伦德维斯特称赞阿格农的小说是'汉姆生与卡与卡的奇妙结合'。
  小说成就给阿格农带来了极高的荣誉。1946年获'乌希金奖',1934年和1951年两度获'比阿力奖',1954年和1958年两度获'以色列奖'。有关当局曾在他的住所附近竖了一面告示,上面写着:'保持肃静,阿格农正在写作。'
  1966年,阿格农因为'叙述技巧深刻而独特,并从犹太民族的生命汲取主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赞誉他是'现代希伯来文学的首要作家'。
  1970年2月,阿格农以82岁高龄辞世。

为您推荐

T·S·艾略特②

  T.S艾略特(T.S.Eliot,1888-1965)托马斯'艾略特,英国著名现代派诗人和文艺评论家。1888年9月26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1906年入哈佛大学学哲学,续到英国上牛津大学,后留英教书和当职员。1908年开始创作。有诗集《普鲁弗洛..

哈洛·品特②

  哈罗德·品特 (Harold Pinter CH, CBE),生于1930年10月10日,是一位英国剧作家及剧场导演,它的著作包括舞台剧、广播、电视及电影作品。品特的早期作品经常被人们归入荒诞派戏剧。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早..

切斯拉夫·米沃什②

  切斯拉夫·米沃什 Czesiaw Miiosz(1911-2004)   当代最伟大的和翻译家!1980年获得者。人物简介  米沃什1911年6 月 30 日出生于立陶宛首府附近的谢泰伊涅里一个贵族家庭。当时立陶宛仍然属于波兰的版图(直到1940..

格拉斯②

克洛德·西蒙②

  (1913— 2005) Claude·Simon   2005年7月6日,文坛上的著名作家克洛德·西蒙在与世长辞,享年92岁。克洛德·西蒙是法国“新小说”流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一生作品达20多部。1985年,他获得。   早年历经坎坷   ..

达里奥·福②

  达里奥·福(Dario Fo) ,剧作家、戏剧导演,1926年3月24日诞生于意大利的San Giano,他的父亲是一个铁路技师。   他与他的夫人福兰卡·拉梅(Franca Rame)一起致力于用,尤其是以专业艺术家的喜剧(Commedia dell'arte)的..

威廉·勃特勒·叶芝②

  威廉·勃特勒·叶芝(1865~1939)诗人、剧作家。生于。   叶芝十七岁开始写诗,早期作品带有倾向和浪漫主义色彩。后期作品融、和哲理思考为一体,以洗练的口语和含义丰富的象征手法,表现善恶、生死、美丑、灵肉的矛盾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