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尔曼·布洛格②

  诺尔曼·布洛格1914年生于美国衣阿华州斯奥德地区的一个农民家庭。祖父纳尔斯·布洛格是挪威人,为了求生,1850年离开贫穷的家乡,横渡重洋,几经周折来到美国的斯奥德地区定居下来。布洛格5岁就开始在本村小学上学了。这所小学距布洛格的家3英里,说是一所小学,实际上只是孤零零的一间小木屋深卧在风雪里。门窗紧闭,也很难保住屋内的温度。这个小学的学生只在冬季上课,春夏秋放假帮助大人干农活。布洛格上小学的第一天就遭到了寒风的袭击。这天天气非常恶劣,只有5岁的小布洛格放学回家的路上夹在大同学当中,在深深的积雪里艰难地往前走。积雪灌满了靴统,溶化成水湿漉漉的,一会又结了冰,加上刺骨的寒风,令人难以忍受。小布洛格实在受不住了”,他摔倒在雪地里再不想动了。他的表姐过来揪住他的头发,狠狠地打了他一个耳光,让他起来快走,就这样布洛格被拖回了家。回家后大人们给他讲表姐这样做是对的,因为这样冷的天气,停在雪地是要冻死的。布洛格听了大人的话,感到很羞愧。这件事情使他懂得了如何在寒风积雪中搏斗。布洛格在风雪包围的小学里挣扎着学习了8年。1929年,14岁的诺尔曼毕业了,家里人送他到克列斯科上高中,于是他成为这所小学第一个能上高中的学生。高中的主要课程是农学,毕业后仍然回到农场从事农业生产。诺尔曼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亲身体会到由于土地贫瘠,连年欠收,农民辛勤劳动一年所收无几,仍然过着贫困不堪的生活。土地为什么贫瘠?为什么年年欠收?这些疑难问题深深地刻在他记忆中。他学习刻苦,有强烈的求知欲,思维敏捷,善于联系实际。他对土壤学和植物的生长有着特殊的好奇。他的老师哈利·舒艾德非常喜欢他,把自己所掌握的农业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布洛格。1932年布洛格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了。哈利·舒艾德给他联系了衣阿华州立师范学院上大学,但要等一年以后才能开学。
  这一年布洛格已经18岁了,开始显示出他特有的雄姿,办事果断,精力充沛,而且练出一种超人的吃苦耐劳的坚强毅力。由于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他拼命的工作,赚点微薄的工资,以积攒来年上大学的费用。在这一年里他除帮助父亲干农活外,还在附近农场里做过雇工,在零下20℃至零下30℃的冰天雪地里为别人砍木桩,一天也就挣三角多钱。他还到白雪皑皑的森林里打猎,为获取兽皮换钱。兽肉能改善一家人的生活,他竟冒着刺骨的寒风追赶猎物,在饥寒中挣扎,直到深夜才回到家里,四肢冻得麻木了,恢复知觉后,又疼痛难忍。就这样,他以顽强的毅力与严寒搏斗,改变着自己的命运。一年过去了,大学开学的日子快到了,布洛格辛辛苦苦,攒下了50美元,祖父把手中仅有的11元钱也给了他。现在布洛格手中有61元钞票了。他手中掂着钱,心中盘算着该怎样支配这点来之不易的货币。上大学要交学费、书费、房费等,支付这些开支后,所剩无几了。上学后还得另辟赚钱出路,否则就没有饭吃。经济上窘迫一直缠绕着他,成了他学习时期最大的困难。他想到要继续上学,要获取知识,必须顽强地奋斗下去。
  诺尔曼·布洛格作好了上大学的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还有一周就要到雪松瀑布师范学院报到了,就在这时他高中的同学乔治·查木林驱车来到他家,他是来接布洛格到明尼苏达大学读书的。他说那里有工作做,钱不成问题。于是布洛格随同乔治来到明尼阿波利斯城,车子停在乔治事先租好的宿舍门前,把行李搬到宿舍便急急忙忙去附近的一家咖啡馆找工作。这家咖啡馆是私人开办的,有150个座位,老板同意雇用他们,作侍餐工作,每天早午晚三餐,每次工作一小时,以三顿饭作为工资。布洛格解决了上学吃饭问题。
  布洛格开始进入明尼苏达大学的“普通学院”,他发奋学习,他的导师郝夫德博士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学者,他发现布洛格是个不平凡的青年,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很喜欢这个意志坚定的青年人。一学期后,布洛格转到农学院主修林业学。他对森林的演化和复杂的自然界的生态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立志要成为一名科学家。
  这时生活上又面临着绝境,他们工作的咖啡馆,在经济危机中倒闭了。经济上的困扰使他狼狈不堪,他四处奔走,寻找工作。终于在离学院5英里处的一所大学女生宿舍找到了侍餐工作。为挣得一日三餐,每日三次侍餐,要步行往返30英里路程,既不能误侍餐,又不能耽误上课,一干就是两年。
  为了求学,他历尽艰辛,百折不挠地拼搏。为解决学习费用,他在昆虫系作过固定昆虫标本和清理教室等杂务;假期他到过附近农场作过割豆蔓、蜀黍、装车、记帐等工作。每日工作20个小时,收割结束后,他已筋疲力竭,整整沉睡了24小时后才返回学院。他还为兽医系喂养过动物,清扫过兽笼,每天清晨3点起床,在冰天雪地里,冒着刺骨的寒风骑车去农场喂动物,清扫兽笼。唯一的一件御寒的大衣还丢失了,在零下20度的寒风里,他只穿一件皮茄克和一件毛背心,坚持整个冬天毫不动摇。他还利用假期到深山老林中当过护林员。为挣得较高的收入,也是为了到森林开拓知识视野,他曾给全国55个林业局发了寻求工作的信。1937年暑假布洛格还到过美国最偏僻最荒凉的冷山观察站工作过。
  冷山工作站是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森林观察点,它是隐藏在白云深处、杳无人烟的重峦迭峰之中的一间小屋。布洛格乘坐汽车到冷山下车,又由马夫赶着马驮,经过两天的攀登才到达这间小屋。第二天一早马夫告诉布洛格说:“喂!我走了,六个星期以后再来给你送吃的和日用品。”说完就下山去了。诺尔曼独自一人留在这海拔8600英尺的深山林海之中。寂静的深夜,他躺在睡袋里难以入睡,倾听着林海里的松涛声,倾听着各种猛兽的嘶吼,思考着自己的工作和责任。他的任务是观察森林火灾,向外界报告火警。完全靠无线电报话机和电话工作,每天夜里按规定的时间向有关单位报告观察的情况,这短暂的报告时间便是他唯一的、可贵的与人说话的机会。这里的天气变化无常,有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天昏地暗像是要吞没整个世界,令人生畏。恰在此时最易起火,更需要观察。有一次为修理闪电击毁的电话线,他被暴风雨围困在深山之中,整整两个昼夜,没有食物,也没有避雨的地方。他伏在大树下的岩石上,等大雨过后才回到木屋里。布洛格知道这里工作条件恶劣,就格外小心,处处都有危险。这个观察点是美国的原生林区,这里有雄狮、猛虎、黑熊等猛兽;在沟壑中聚集着各种名目的毒蛇;还有寄生在阴湿处传染疟疾的蚊虫。如果攀登山路失足摔成骨折,躺在这里一连几天也不会有人来救援。这里的生活条件也异常恶劣,运一次水要爬过断裂的岩坡,往返需要2个小时。他长期以罐头和干食品填充肚子,这里连面包都无法做成。为了不使自己缺乏必要的营养,他就钓鱼,或猎取一只松鸡之类的小动物改善一下伙食。布洛格独自一人在这里工作、生活并不感到寂寞和煎熬,因为在小屋外有一个大世界,是他学习的广阔天地。利用工作之余,他认真观察,研究自然界变换规律和生态学问题。
  布洛格以坚强的毅力和惊人的勇气,冲破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护林任务,受到林业局的称赞,也解决了上学的费用。
  布洛格是一个坚强无比的人,在大学学习的几年也是他向困难搏斗的几年。为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他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去工作,挤掉的学习时间就用减少睡眠来弥补。几年来他一直是早晨4点多钟起床,工作前学习一阵子,然后工作一小时再回来上课。晚上常常学习到深夜,非常刻苦。诺尔曼·布洛格以他顽强的毅力,超入的胆识,百倍的信心,在求学的道路上奋进,终似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的学业。也因此获得了1970年第七十届诺贝尔和平奖。

为您推荐

扎赉诺尔人②

【概述】  “扎赉诺尔”,是“达赉诺尔”(达赉湖)的音转,所谓“扎赉诺尔人”就是“达赉湖人”。从1927年开始,许多中外考古学家来到这里进行考古挖掘。1933年,扎赉诺尔煤矿的副矿长顾振全于煤矿南坑获人头骨1件(后称为第一..

札赉诺尔人②

  在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里,完好地保存着在满洲里市扎赉诺尔矿区出土的古人类——“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第一号、第二号、第三号标本。“扎赉诺尔”,是“达赉诺尔”(达赉湖)的音转,所谓“扎赉诺尔..

扎赉诺尔古墓群②

  扎赉诺尔古墓群位于扎赉诺尔矿区南约5公里的木图那雅河(俗称圈河)东岸坡地上。是东汉时期的一支——拓跋鲜卑的墓葬群。古墓群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有古墓约300余座。目前已发掘清理30余座,出土文物有:褐色手制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