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华大学印染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女,1934年9月生,上海人,汉族,1986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院士委员会委员、基层委员会主委。东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理事。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51年至1955年就读于华东纺织工学院染化工程系。1955年至1956年在山东省济南成通纺织染厂见习。1956年起在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9月更名为,后又于1999年8月更名为东华大学)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86年晋升教授。1984年起任系副主任、1985年主持全系工作、1986年至1993年任系主任。1981年至1983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农业部南方研究中心合作科研。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任九三学社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常务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上海市政协委员。
2.《东方娃娃》主编
1956年生于陕西凤翔.在江苏南通度过童年.毕业于美术系,现任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东方娃娃》主编。1992年参加中国现代绘本原画展(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CBBY)等主办)。1998年作为江苏省中日儿童文学美术交流协会的理事前往日本进行交流。此后以《东方娃娃》为平台努力引进绘本,宣传绘本的理念.挖掘和培养新人.同时还从事儿童读物的插画和绘本创作。其创作的绘本《小猫和老虎》1987年获全国儿童美术邀请赛优秀作品奖;《泥阿福》1992年获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一等奖;《贝贝流浪记》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CBBY)第一届小松树奖;《小青虫的梦》1992年五个一工程奖;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CBBY)第二届小松树奖。
3.中山大学教授
性别 男主要研究方向 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
有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物理
教学科研情况 教学情况:
本科教学:大学物理(自2004.9)
研究生教学:专业英语(自2003.9)
科研情况:
一直从事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物理的研究。
1999年毕业于物理系,获博士学位,导师为侯晓远教授。
1999.7-2000.11,2001.9-2003.1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 Professor Karl Leo。
2003年起受聘为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教授。
承担课题 1)中山大学“百人计划”第二层次科研启动项目(2003.3-2006.3);
2)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4.7-2006.7);
3)教育部高校博士点专项基金(2004.11-2007.11);
4)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5.6-2007.6);
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1-2007.12);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06.1-2008.12);
发表论文 已在包括应用物理快报(APL)、先进材料(AM)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共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第一作者10篇)。
已发表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共被他人引用超过100次,SCI2005):
1)X.Zhou et al., Appl. Phys. Lett. 81,4070(2002).
2)X.Zhou et al., Appl. Phys. Lett. 81,922(2002).
3)X.Zhou et al., Appl. Phys. Lett. 78,410(2001).
4)X.Zhou et al.,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11,310(2001).
5)X.Zhou et al., Adv. Mater. 12,265(2000).
6)X.Zhou et al., Appl. Phys. Lett. 74,609(1999).
4.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
Xiang Zhou学位:博士学位
职称职务: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主要
研究方向:1.核酸交连剂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2.小分子作为核酸结构探针的研究
工作经历及教育程度
1982.9-1989.7 学士,硕士,化学系
1992.12-1995.5 博士,化学系
1989.7-1992.12 助教,讲师
1996.10-1998.10 博士后研究员,美国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ofessor Dr. S. M. Hecht 课题组
1998.11-2001.5 博士后研究员,美国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Biochemistr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Professor Dr. S. E. Rokita 课题组
2001.5-至今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导
教学情况:
主讲研究生专业课《化学生物学》。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化学生物学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以核酸为靶目标分子的药物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任基金):以核酸为靶目标分子的药物合成
(4)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基金
获奖情况: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近五年发表的主要科研论文:
1. Ping Wang, Renpeng Liu, Xiaojun Wu, Hongjuan Ma, Xiaoping Cao, Ping Zhou,
Jiangye Zhang, Xiaocheng Weng, Xiao-Lian, Zhang, Jun Qi, Xiang Zhou*, Linhong Weng, 2003, “A Potent, Water-soluble and Photoinducible DNA Cross-linking Agent”, J. Am. Chem. Soc., 125, 1116-1117
2. Jiangye Zhang, Xiaojun Wu, Xiaoping Cao, Fang Yang, Jiangfeng Wang, Xiang Zhou* and Xiao-Lian Zhang, 2003, “Synthesis and anti bacterial study of 10, 15,20-triphenyl-5- {4-hydroxy-3-(trimethyl ammonium) methyl} phenylporphyrin as models for combination of porphyrin and alkylating agent”, Bioorg. Med. Chem. Lett., 13, 1097.
3. Anil T. Abraham, Xiang Zhou, and Sidney M. Hecht, “Metallo bleomycin- mediated Cleavage of DNA Not Involving a Threading-intercalation Mechanism”, J. Am Chem. Soc., 2001, 123 (22), 5167.
4. Xiang Zhou, Jason Shearer,Steven E. Rokita, “A Ni(salen)-biotin Conjugate for Rapid Isolation of Accessible DNA”, J. Am. Chem. Soc., 2000, 122, 9046.
5. X. Zhou, Man Kin Tse, De-Dong Wu, T. C. W. Mak, K. S. Chan, “Diverse Reactivity of Rhodium b-(Tetraphenyl)tetraphenyl Porphyin Chloride with Benzonitrile: Formation of Rh Porphyrin Aren and Imineo Complexs”, J. Organomet. Chem., 2000, 598, 80.
6. Xiangyang Wang, Xiang Zhou and Sidney M. Hecht, “On the Role of 20-hydroxyl group in Camptothecin Binding by the Topoisomerase I-DNA Binding Complex”, Biochemistry, 1999, 38, 4374.
7. Anil T. Abraham, Xiang Zhou, and Sidney M. Hecht, “DNA Cleavage by Fe(II).Bleomycin Conjugated to a Solid Support”, J. Am Chem. Soc., 1999, 121, 1982.
8. X. Zhou, R. –J. Wang, F. Xue, T. C. W. Mak, K. S. Chan, “Novel Rhodium porphyrin Complexes: Intermolecular Acyivation of Arene Carbon- Hydrogen Bond and Formation of a Nitrile-Bridged Coordination Polymer”, J. Organomet. Chem., 1999, 580, 22
9. Kiyoaki Katano, Haoyun An, Yoshiaki Aoyagi, Mark, Overhand, Steven J. Sucheck, William C. Stevens, Jr., Cynthia D. Hess, Xiang Zhou and Sidney M. Hecht, “ Total Synthesis of Bleomycin Group Antibiotics. Total Synthesis of Bleomycin Demethyl A2”, J. Am. Chem. Soc., 1998, 118, 11284
10. Xiang Zhou, Qi Li, Thomas C. W. Mak and Kin Shing Chan, “Synthesis of rhodium porphyrin aryls via intermolecular aren carbon-hydrogen bond activation”, Inorg. Chim. Acta, 1998, 270, 551
11. Xiang Zhou, Kin Shing Chan, “Synthesis of b-Linked Diporphyrins and their Homo-and Hetero-biometallic complexes”, J. Org. Chem., 1998, 63, 99
5.武汉音乐学院舞蹈系副教授
女,湖南长沙人,1946年生,舞蹈系副教授,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舞蹈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美育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教委艺教期刊《楚天艺术教育》副主编,《湖北省高校艺术论文集》副主编。 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80年,参与组织了《全国首届汉族民间舞蹈座谈会》;1980年,参加了国家八五计划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湖北卷)的收集、整理和编写工作,编写的《跳丧》获优秀稿本二等奖;1986年,合作出版《探戈花样集》;1989年,在《少年知识大全》一书中撰写了舞蹈部分《流动的雕塑》;1991—1992年,参加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筹备组织工作,任大型活动部副部长,开幕式大型团体操《极目楚天舒》副总编导,闭幕式大型文艺晚会《青春—阳光—希望》总导演。团体操《极目楚天舒的表演和研究》获全国第四届大运会科研成果一等奖,个人获先进个人表彰。担任湖北省第三届美育节组织工作,大型闭幕式晚会《心灵的阳光》任总导演;1994-1995年,出任全国第六届中学生运动会大型活动部副部长,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我们这一代》总编导;1996年,任湖北省第四届美育节组委会委员,文艺节目部部长。受国家教委体卫艺师之聘担任全国首届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评委工作;1999年,任湖北省第五届美育节组委会委员,文艺节目部部长。业绩被收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届名人录》、《中国当代青年名人大词典》及《中国文艺家传记》。
撰写了《歌唱演员的舞蹈训练》、《长阳双龙跳丧四大步浅析》等论文。参加《大型团体操—极目楚天舒》一书的编写。与人合作出版舞蹈教学录象片《少儿舞蹈创编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