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对论
cultural relativism
人类学的一个学派。这一学派认为,任何一种行为(例如信仰或风格),只能用它本身所从属的价值体系来评价,没有一个对一切社会都适用的绝对价值标准。作为一种哲学,文化相对论认为,每一种文化都会产生自己的价值体系,即是说人们的信仰和行为准则来自特定的社会环境。在文化相对论者看来,社会学和人类学用民族自我中心的偏见解释行为的理由——即以调查者自己群体的价值标准来评价其他民族的行为方式——是站不住脚的。不过,许多作者都已认识到,完全中立和超然的观察也是不可能的。
美国人类学﹑民族学中的一种思潮。由于文化相对论者时常讨论文化价值问题﹐因而他们的理论又被称为“价值理论”。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当时法国有的学者对北美印第安人进行民族学分析时提出﹐不要以欧洲人的道德标准去看待土著居民文化的思想。其後﹐美国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民族学家博厄斯﹐F.也曾表述过这一思想。但文化相对论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思潮﹐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其历史背景是﹕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後﹐由于亚非及其他大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欧洲中心论及其类似的理论受到了毁灭性打击﹐於是对各民族文化“价值”的评价就成了现实的问题。在此历史条件下﹐文化相对论经过博厄斯的学生M.J.赫斯科维茨等人的极力宣扬﹐遂得以流行。
文化相对论的基本论点是﹐认为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因此﹐在比较各民族的文化时﹐必须抛弃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我族文化中心主义”观念。他们认为﹐每个民族的文化时常会有象征该民族文化中最主要特征的“文化核心”。例如﹐现代欧美文化中的技术﹔中世纪欧洲的宗教统治﹔现代大洋洲的美拉尼西亚人中的社会威望﹔印度托达人的水牛﹔大洋洲加罗林群岛的波纳佩岛的薯蓣等。文化相对论认为﹐尽管各民族文化特征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本质是共同的﹐其价值是相同的﹐即它们都能起到对内团结本民族﹐对外表现为一个整体的作用。大洋洲土著居民的文化在为大洋洲土著居民服务时﹐就像欧洲文化为欧洲人服务那样好。因此﹐他们也像功能学派的领导人﹑人类学家马利诺夫斯基﹐B.K.一样﹐主张保存落後民族的固有文化﹐而不要用先进的文化去使他们发生变化。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赫斯科维茨的《人和人的劳动》(1948)以及後来据此改编的《文化人类学》(1955)﹐被认为是文化相对论的主要代表作。
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有些美国学者说﹐既然文化相对论认为一切文化都具有同等价值﹐都要受到尊重﹐那么法西斯主义文化也是一种文化﹐难道就不必对它进行抨击了吗﹖
文化相对论者主张抛弃欧美中心主义﹐尊重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反对用暴力干涉落后民族的文化﹐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他们不作分析地把一切文化都看作是具有同等价值的文化﹐忽视社会的发展水平﹐不主张帮助落後民族提高文化等﹐又起了遏制亚非人民觉醒﹐使不发达地区继续处于被殖民主义者支配的落后状态的作用。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