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②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在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完成,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共有40出,舞台上常演的有《访翠》、《寄扇》、《沉江》等几折。通过男女主人公侯方域(朝宗)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戏剧。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当时清初正是考据学极盛时期,影响了作者忠于历史的态度,剧本中绝大部分人物是真人真事,剧本所写的一年中重大历史事件甚至考证精确到某月某日,但由于并不是历史书籍,剧中加入故事情节,人物感情刻画,从深度和广度反映现实,并且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是一部对后来影响很深的历史剧。
戏剧家欧阳予倩对《桃花扇》可谓情有独钟,曾分别在话剧、京剧、电影等领域涉猎过这一题材,他对《桃花扇》的改编甚至影响了民国以来不少的戏剧创作。田沁鑫认为:欧阳予倩先生当时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改编了这出戏,有着极强的影射和借古讽今意味,后人大都追随并沿袭了这一版本。可以说《桃花扇》曾被各种颜色调和了很长时间,而我们则是想恢复其本真和古朴的原貌。我想我们最多能够整理出七八出,我想用一晚上演完。其实整理出多少都没有关系,关键是如何取舍,如果舍得有意思,相信会是另一番风貌。田沁鑫所说的恢复《桃花扇》原貌,在情节上主要体现在结尾。欧阳予倩版的电影广为流传,结尾是李香君自尽,侯方域降清。事实上,在孔尚任的原作中,结尾是侯、李二人在国破家亡后出家。
【历史背景】
当时正处于明朝末年,李闯王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攻下北京,中国北方大乱。凤阳总督马士英在南京拥立福王为皇帝,取年号弘光建立南明。当时清兵不过有十多万,如果励精图治,完全可以如同南宋一样自保,偏安江南。但南明皇帝耽于声色;朝臣卖官鬻爵,搜刮钱财;武将拥兵自重,互相打内战,只有史可法带领三千残兵坚守扬州,结果不到一年,扬州陷落,南明王朝土崩瓦解。
明朝人明白亡国与亡天下的不同,普通百姓奋起反抗。满清推行剃发衣服,不屈死难者数千万。主人公李香君就是一个有着民族气节的女子。
【出场人物】
全剧只有30名出场演员,作者将其分为色部、气部和总部。
色部是贯穿全剧表现离合之情故事主要情节的人物,又分为以男主角侯方域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左部和以女主角李香君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右部,共16人。
气部是表现背景历史兴亡之感的人物,又分为以史可法为首的忠臣的奇部和以马士英等为首的奸臣偶部,鉴于历史上不敢骂皇帝,将弘光皇帝分在奇部,共12人。
总部只有两人;经星张瑶星道士,纬星南京太常寺老赞礼,作为全剧幕中穿插,介绍背景,以情节外人补充交代叙事的人物。
【情节梗概】
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的阮大铖斗争。其中复社中坚侯方域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侯方域送李香君一把提诗扇,而和其梳栊(和妓女结婚非正式叫梳栊)。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香君坚决不从,撞头欲自尽未遂,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
全剧其中穿插当时历史事件,南明君臣如何花天酒地,四镇带兵打内战,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投河自尽等。
【历史影响】
桃花扇一剧形象地刻画出明朝灭亡前统治阶层腐化堕落的状态,中国各代王朝的灭亡实际和明代是如出一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剧本脱稿后立即引起社会的关注,在舞台上经常演出。康熙皇帝专门派内侍向孔尚任索要剧本,看到其中描述南明皇帝耽于声色的情节,常皱眉顿足说:弘光弘光,虽欲不亡,其可得乎!康熙对怀念明朝的百姓十分忌惮,曾多次编造谎言污蔑明朝,自然借此机会发挥。康熙一生追杀明朝皇子,直到在康熙四十七年凌迟了最后一个已经七十八岁的明皇室嫡子朱三太子,才放下心来。这部戏对明代一些气节之士的赞美更令康熙为首的满洲人不满,不久作者就被借故罢免。
满清强迫中国人剃发易服,剃发并非如今天电视剧里所演的阴阳头一般。历史上真正的剃发是金钱鼠尾,脑袋上的头发几乎全部剃光,只留中间一块。丑陋屈辱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屈辱,普通百姓奋起反击,死难者以千万计。
20世纪之初,王国维自1908年至1912年钻研中国戏曲,曾极口称赞元剧之文章,但却认为不及《桃花扇》。他在《文学小言》中说: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物为何事。至国朝之《桃花扇》,则矣!王氏指出,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1915年,吴梅为暖红室校订《桃花扇》后,写了一篇题识,并在所著《顾曲麈谈》中赞扬此剧不独词曲之佳,即科白对偶,亦无一不美。1918年7月,他又写了《桃花扇传奇跋》,专论其艺术成就说:东塘此作,阅之久,凡三易稿而成。自是精心结撰,其中虽科诨亦有所本。观其自述本末,及历记考据各条,语语可。自有传奇以来,能细按年月确考时地者,实自东塘为始,传奇之尊,遂得与诗文同其声价矣。王国梅是20世纪中国戏曲史学科的开创者,他俩对《桃花扇》的艺术评价很高,但都没有触及孔尚任的身世的思想内容。在清末民初,能结合文艺思潮来探索孔尚任《桃花扇》主旨的学者,当推梁启超为第一人年,他在《小说丛话》中首先揭示了《桃花扇》的民族主义实质,他说:《桃花扇》于种族之戚,不敢十分明言,葢生于专制政体下,不得不尔也。然书中固往往不能自制之使人生故国之感。读此而不油然生民族主义之思想者,必其无人心者也。(注:阿英编:《晚清钞小说戏曲研究卷》,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14页。)
在抗日战争时期,著名剧作家欧阳予倩先生曾改编过这部剧本,将结尾改成侯方域剃发留辫,改换清服入仕,找到李香君后,李香君愤而和其断交,以讽喻当时的卖国汉奸汪精卫之流,(其实历史上真实的侯方域确实在顺治年间回河南参加了乡试)。1964年剧作家梅阡、孙敬把它改编成电影剧本,采用的是欧阳予倩剧本的结尾,由著名演员王丹凤和冯喆主演,并以昆曲曲调作插曲,有的唱段选了牡丹亭的词,更烘托出悲壮的气氛。但由于写的是末代王朝,文化大革命中被无端指责为怀念失败的国民党政府而受到严厉的批判,文革后被平反。
【鉴赏】
桃花扇是侯方域、李香君定情之物。孔尚任以此记录着男女主人公的沉浮命运,又用它勾连出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一把纤巧的扇子,在孔尚任手中不仅串络着纷乱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并雄辩地展示出它们的破灭的必然性。在民族沦落、社稷倾圮的时代,作者把高尚的人格给予身为妓女的李香君,把一个孱弱的灵魂赋予了享有盛名的才子。而将最深沉的同情寄予在社会地位卑微的民间艺人身上。孔尚任借助他们的口,抒发了对末世既临的无可奈何、无可挽回的叹息。
苏昆生的悲歌,不仅是对回光返照的南明王朝的凭吊,不仅是对三百年大明江山一旦覆亡的伤感,也不仅是对瞬息万变的历史兴亡的慨叹,在这些凭吊、伤感、慨叹的深处,涵蕴着对封建社会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历史趋势的预感,唱出了封建未世的时代哀音!在这种时代哀音中,流溢着封建末世文人心中破败感、失落感、忧患感交织躁动的感伤情怀。
【作者简介】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
他的一生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仕前阶段:三十七岁前,在家过着养亲、读书的生活。他接触了一些南明遗民,了解到许多南明王朝兴亡的第一手史料和李香君的轶事。对写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历史剧萌发浓厚兴趣,开始了《桃花扇》的构思和试笔,但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桃花扇本末》)。
二、出仕阶段:1684年康熙南巡北归,特至曲阜祭孔,三十七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讲经,颇得康熙的赏识,破格授为国子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岁,奉命赴江南治水,历时四载。这个时期,他的足迹几乎踏遍南明故地,又与一大批有民族气节的明代遗民结为知交,接受他们的爱国思想,加深了对南明兴亡历史的认识。他积极收集素材,丰富创作《桃花扇》的构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奉调回京,历任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广东司外郎。经过毕生努力,三易其稿,康熙三十八年,五十二岁的孔尚任,终于写成了《桃花扇》。一时洛阳纸贵,不仅在北京频繁演出,岁无虚日,而且流传到偏远的地方,连万山中,阻绝入境的楚地容美(今湖北鹤峰县),也有演出(《桃花扇本末》)。次年三月,孔尚任被免职,命薄忍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诽谤(《容美土司田舜年遣使投诗赞予〈桃花扇〉传奇,依韵却寄》),从这些诗句看,他这次罢官很可能是因创作《桃花扇》得祸。
三、隐居阶段:罢官后,孔尚任在京赋闲两年多,接着回乡隐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这位享有盛誉的一代戏曲家,就在曲阜石门家中与世长辞了,年七十岁。他的作品.还有和顾采合著的《小忽雷》传奇及诗文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长留集》等,均传世。
孔尚任年谱
顺治五年(1648年),一岁
九月十七日,生于山东曲阜
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岁
读书于曲阜北石门山中。
少年时期,博采遗闻,准备写一部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戏曲。
康熙八年(1669年),二十一岁
此前,应童子试,为诸生。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十岁
前往济南应试,未中。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十三岁
用田产捐国子监生。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三十五岁
应孔毓圻之聘请,参加修编《孔氏家谱》及《阙里志》。
并训练礼生、乐舞生,监造礼乐祭器。
康熙二十三年(1684),三十六岁
康熙帝南巡,路过曲阜,祭孔子。
孔尚任受荐于御前讲经,受康熙帝赏识。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三十七岁
破格任为国子监学士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三十八岁
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出差维扬,疏浚黄河海口。
于扬州登梅花岭,拜访史可法衣冠冢。
于南京登燕子矶,游秦淮河,拜明孝陵,于栖霞山白云庵访道士张瑶星。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四十一岁
回京。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四十五岁
奉旨回曲阜,送御书万世师表匾额,参加曲阜孔庙落成的祭祀典礼。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四十六岁
升户部主事,职务为宝泉局监铸。
与顾天石合作,创作传奇《小忽雷》。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五十一岁
《桃花扇》创作经十余年,终于脱稿。上演,反响热烈。
宫中内侍索要《桃花扇》剧本。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五十二岁
升户部广东司员外郎,不到一月即被罢官。
康熙四十年(1701年),五十三岁
逗留北京。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五十四岁
回曲阜石门山老家。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五十八岁
到河北访友,观演《桃花扇》。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六十一岁
因津门诗人佟蔗村资助,《桃花扇》刻版印行。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六十八岁
到淮南访问刘延玑,合编《长留集》。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七十岁
卒于曲阜石门山家中。
【昆曲:桃花扇】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昆曲代表作《桃花扇》,名列中国古典戏曲五大名著之一,作者孔尚任为孔子六十四代孙,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明末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深刻描写南明王朝的兴亡与明朝的覆灭。
《桃花扇》有末世百象图之说,内容庞杂,人物众多,场景斑驳。经孔尚任十余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剧本写成后,王公显贵争相传抄,金斗班首演于京中舞台,一时轰动。
在《1699 ? 桃花扇》的演出中,素有明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破天荒以舞台布景的形式首度全景亮相,淋漓尽致地重现明朝永乐年间南京旧都繁华奢靡的景象。此外,舞台上将有众多价值不菲的宝物,譬如三百件苏绣精品──包括当代刺绣皇后姚建萍亲手绣出的主角戏服、昆曲大师俞振飞题写的折扇、名师祖传的头饰、明代家具等等。今次的制作集昆曲四代传人之心力,名师高徒荟萃,而且更连接起中、日、韩、台各地优秀艺术家共同打造,基本恢复了三百年前文武并重的演出规模,从秦淮风情中再现昆曲盛世之美。这出巨构稍后将巡回南韩、瑞士、意大利等地演出。
【京剧:桃花扇】
1958年,中国京剧院曾依照欧阳予倩编剧的《桃花扇》本排演,由郑亦秋导演,杜近芳(饰李香君)、叶盛兰(饰侯朝宗)、李世霖(饰杨文聪)、苏维明(饰阮大铖)、侯玉兰(饰李贞丽)、孙盛武(饰柳敬亭)、骆洪年(饰苏昆生)等联合主演。
【电影 桃花扇】
桃花扇 (1963)制作团队
孙敬 .... 导演
梅阡 .... 编剧
孔敬 .... 编剧
吕万营 .... 编剧
罗真 .... 导演助理
王志雄 .... 摄影
宋国毅 .... 特技摄影
洪嘉惠 .... 录音师(收音)
孟福印 .... 录音师(收音)
薛效强 .... 剪辑
董萍 .... 美工
胡强生 .... 美工
樊步义 .... 作曲
魏瑞祥 .... 作曲
油达民 .... 指挥
龚万里 .... 指挥
李淑君 .... 演唱
王秀英 .... 服装指导
张锡九 .... 道具
柏顺富 .... 化妆
程克林 .... 化妆
李恩德 .... 化妆
陈镐庄 .... 灯光(照明)
孙超德 .... 美术(制作设计)
陈清甫 .... 背景设计
金紫光 .... 顾问
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队 .... 伴奏
上海电影乐团民族 .... 伴奏
上海合唱团 .... 演唱
演员表:
虞俊芳 .... 郑妥娘
郑大年 .... 杨龙友
丛肇桓 .... 吴次尾
马中元 .... 苏昆生
孙元勋 .... 马士英
崔书凤 .... 卞玉京
智一桐 .... 陈定生
毕福生 .... 阮宪五
王墨农 .... 刘肇基
李倩影 .... 李贞丽
马长春 .... 小红
金馥丽 .... 寇白门
许虹 .... 九夫人
潘芄 .... 田仰
王丹凤 .... 李香君
冯喆 .... 侯朝宗
韩涛 .... 阮大铖
周文彬 .... 柳敬亭
易东林 .... 史可法
【诞生的地方】
《桃花扇》诞生的地方
张宝申
从琉璃厂西街西口往北,有一条斜向通往宣武门内大街的胡同叫海柏胡同,因胡同内有庙宇海波寺,明清时称海波巷、海波寺街。三百多年前,在这条不起眼的小胡同里,孔尚任在他的岸堂寓所,创作了《桃花扇》,并让伶人在此进行了首演,在北京的戏剧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号东塘,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他早年在家乡时,就听到过李香君血溅诗扇及南明王朝灭亡的故事,感慨颇多,萌发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冲动,有了《桃花扇》最初的构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南巡归来路经山东,到曲阜祭孔,孔尚任被举荐在御前讲经,并做了皇帝游览孔府的向导,深得康熙赏识,被破格任命为国子监博士。此后,他曾奉命到江淮了解民情,治理水患,还到过南京、扬州一带寻访,对明王朝阉党专权,官吏腐败,导致灭亡有了更多感触,为他创作《桃花扇》积累了鲜活的素材。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孔尚任到京城为官,买下了海波巷的一处宅院,将书斋命名岸堂。海波巷里红尘少,一架藤萝是岸堂。经过多年的生活积累和创作准备,孔尚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剧本的创作。北京是元杂剧的发祥地,发展到明清传奇,戏剧活动在京城已十分活跃。在这种良好的大环境中,孔尚任借鉴了前人的经验,经过十多年的艰辛努力,三易其稿而创作出了不朽的名剧《桃花扇》。《桃花扇》通过江南名妓李香君与复社文士侯朝宗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南明王朝的兴亡。孔尚任在《桃花扇小引》中,直抒胸臆:不独使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1700年正月初七,孔尚任邀集了名士挚友18人在岸堂相聚,酒席宴前,让伶人清唱《桃花扇》新曲,众友人无不称快,忘乎所以。词人满把抛红豆,扇影灯花闹一宵。此后,《桃花扇》又在菜市口胡同的碧山堂大戏台,由著名昆曲班社连演数场,一时轰动京城。这一动静,很快传入宫内,康熙皇帝闻讯索阅了《桃花扇》稿本。因《桃花扇》颂扬了史可法、左良玉等明朝抗清人物,引起了康熙及满族大臣们的反感,不久,孔尚任就被借故罢了官,回曲阜老家去了。
三百多年来,《桃花扇》曾被多个剧种上演。抗日战争时期,欧阳予倩将《桃花扇》改为话剧,广泛上演,鼓舞了人民群众爱国抗日的斗志。解放后,中央实验话剧院几度将《桃花扇》搬上舞台,在国内外演出。著名导演谢晋曾将《桃花扇》搬上银幕。上海电视台也曾将《桃花扇》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李香君》。海柏胡同里的孔尚任岸堂,现已难寻旧迹,但在这里诞生的《桃花扇》,已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块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