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贴近就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遵循这一要求,宣传思想战线把三贴近作为改进和加强自身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
三贴近是原则更是方法论: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从事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也是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从而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并牢固占领舆论阵地的法宝。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三贴近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贯彻和落实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其内核的科学的方法论。
当前,在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中,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阵地观过于片面地理解与认识,漠视舆论宣传的规律与科学方法,人为地割裂市场与阵地的内在联系,导致一些媒体甚至是相当一部分的媒体在新闻报道上存在形式主义,远离了群众、远离了生活、远离了市场,在不知不觉中背离了大众传媒的本来意义。因此,三贴近不仅是我们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它更是一个方法论。
三贴近的要求推动着三贴近的实践,三贴近的实践深化着对三贴近的认识
第一,三贴近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贴近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以人为本的观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实践中产生,又推动实践的发展;反映社会生活,又服务社会生活;是人民群众的创造,又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落实三贴近,就是在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反映实际、反映生活,在了解群众、引导群众的过程中服务群众、教育群众。
第二,三贴近凝结着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大力倡导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批评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现象,要求一切宣传思想工作者都要当好群众的学生,使自己成为群众的忠实代言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强调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滥造,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献给人民。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江泽民同志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这些论述,既是对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指导,又是宣传思想工作实践的生动写照。三贴近,就这样和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进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发展是最好的继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鲜明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三贴近的指导方针,这是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三,三贴近反映着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这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的时期,是一个新创造、新经验、新成果不断涌现的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长,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宣传思想工作只有坚持三贴近,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多元中求主导,在多样中成主体,在多选择中争主流;才能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顺应时代要求,满足群众需要,提供有力保证,推动社会进步。
第四,三贴近体现着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倡导三贴近,就是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做到了三贴近,才能使宣传思想战线各方面的工作,体现求真务实的基本要求,找到求真务实的现实途径,才能反映实际的真谛、生活的真理、群众的真情,把立足现实和着眼长远结合起来,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落到实处,深入人心,取得成效。
第五,三贴近培育着宣传思想战线的优秀人才。实践是大课堂,生活是教科书,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在三贴近的过程中,坚定着我们的信念,磨炼着我们的意志,增强着我们的能力,提升着我们的境界。坚持三贴近,才能造就一支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让党满意,让人民高兴的高素质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第六,三贴近催生着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实际、生活、群众始终是优秀作品的活力与魅力所依、价值和意义所在。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凡称得上名著、名曲、名画的,无一例外都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正因为白居易拜烧饭老妪为第一读者,才有了香山诗词历尽千年至今留香;正因为范仲淹心忧天下,才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不朽篇章;正因为鲁迅深切关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大众,才有似匕首、如投枪的铿锵文字。历史是这样,在人民群众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今天更是这样。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