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洲自然保护区系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简称。保护区位于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长江故道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3′,北纬29°49′。保护区南面紧接长江,北面和东面为长江故道环绕,西面是防洪民堤,堤内为农业区。面积1567公顷。是典型的江河泛滥湿地。
区内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生物量很大。初步统计共有植物64科168属238种。从故道浅水区到沿岸洲滩逐渐向高处分布,有湖泊植被的沉水植物,如眼子菜、苦草等;浮水植物如菱、芡实、等;挺水植物如、荻、等及沼泽植被的丰富草类,如苔草、蓼、水灯心、稗草、蒿类和多种豆科植物,其中以芦苇和荻群落为主,也有比较开阔的浅滩草地和成片的旱柳灌丛。区内的脊椎动物以鸟类最为丰富,共有鸟类14目28科45属60种。鸟类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1种,其中一级保护3种(、黑鹳、大鸨),二级保护8种。此外,还有分布有丰富的两栖爬行类动物和鱼类。
与其它自然保护区不同,天鹅洲自然保护区建立的目的不是保护区内现存的自然对象,而是为了把早已从野外绝灭的麋鹿重新引进到它原来生活的自然栖息地中重建自然种群。其结果将既保护了麋鹿,又促进了作为其栖息环境的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保护区始建于1991年,最初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建成后与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合作,开始实施麋鹿重引进项目的第二阶段——“麋鹿回归自然”阶段。1993、1994年分两批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运送64头麋鹿放归保护区内,2003年又再次放归30头,共计94头。麋鹿放归后,在保护区内自由生活,完全依靠野生植物为食。经过多次洪水泛滥的考验,表现出对湿地环境的高度适应。多年来种群稳定发展,截止到2008年种群总数达到1000头以上。
麋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湿地生态系统中特有的大型食草动物,是当地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荆有云梦,麋鹿满之。” 生动地传达了二千多年前的信息。保护区作为麋鹿回归自然的实施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自然种群,并逐渐向周围的自然湿地扩散,形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亚种群。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长江两岸荻花洲头将到处出现麋鹿身影,它们将在重新建立的自然栖息地上与人类协调共存。天鹅洲自然保护区也将发展成为我国人口密集的东部季风区内最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
根据保护区的总体发展规划,保护区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恢复湿地物种,重建水禽栖息条件等,以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自然性和稳定性。
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后,为了改善提高保护区的管护能力,国家和湖北省在资金上给予了保护区大力支持。现已更新了全部围栏设施,综合性的科普宣传楼正在兴建中。今后保护区必将在物种保护、科普宣传教育和生态旅游等方面开创新局面,并作出应有的贡献。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