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于1990年建立,2000年4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68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然治区北部海畔防城各族自治县的西南沿海。
二、自然环境
保护区属海岸潮间带。年均温22.2℃,每年5-10月常有4-5次台风或大风;年降水量2500-2700毫米。陆地土壤为砂页岩发育形成的砖红壤和海滨沙地。
区内海水常年比重在1.0183-1.0251之间,水温在11.5-31.5℃之间,月均盐值在1.87-3.29%之间。透明度3-8米,水深2-15米,洁净无污染,不受淡水显著影响。
三、生物资源
(一)红树林资源
保护区现有红树林面积1200公顷,宜林滩涂1480公顷。其中江平、江山片现有完整连片红树林1100公顷,是目前自治区内最大连片红树林,也是大陆沿岸最大片红树林之一。图1为“海上森林——红树林”。
红树林大部分由红树科植物组成,主要种类有海漆、红海榄、海榄雌、桐花树、海莲等。红树科植物多含丹宁,树皮、木材常呈红褐色,因此,通称红树林。它四季常绿,叶厚且硬,叶的背面有短而密的茸毛可以阻止海水侵入气孔,叶片上有许多排盐腺,以排出多余的盐分。靠近树干基部有发达的支持根,图2即为红海榄发达的支持根。气生根不仅能满足自身空气的需要,而且能抗击狂风巨浪,图3即为白骨壤的气生根。
红树具有独特的繁殖方式——“胎生”。
红树林每年春、秋两季开花结果,一年中一株成熟的母树可以结出几百个果实,在果实成熟时,它们不离开母树,而是在树上“怀胎”。这些“胎儿”经过一段时间长成20-40cm长,下端粗大而末端尖锐的形状。“怀胎”成熟后,“分娩”脱离母树,一个个往下跳,稳稳地插入淤泥,几天后,上边抽出新的茎、叶,下边长出幼嫩的新根。没有插进淤泥中的,随波逐流,漂向他方,“胎儿”的体内有气道含有空气,能在海上漂浮几个月,一旦海水退去,它们能很快扎根在滩涂上,长成一片新的海上森林。图4为木榄的胎生苗。
(二)人类经营的生产活动
区内主要经营滩涂养殖、浅海捕捞、盐业生产、红树林人工栽培等活动。
(1)滩涂养殖:养殖面积207公顷,其中对虾养殖154公顷、青蟹养殖51公顷,珠珍养殖31公顷,经济效益显著。
(2)浅海捕捞:年捕捞量达2000吨左右。
(3)盐业生产是防城县主要产业,年产原盐1万吨左右。
区内滩涂生物量丰富达650克/平方米,浅海底栖生物量67-175克/平方米,浮游生物量75-254克/平方米。
由于海区生态环境优越,红树林又可为多种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索饵、繁殖场所,区内有鱼类数百种,虾类、海蛇数十种,还有锯缘青蟹、鱿鱼、墨鱼、章鱼、海龟、海参、海马、海龙及多种贝类。
四、保护意义
1. 恢复和保护红树林,控制江河海潮侵蚀,固岸护堤,促使主航道复原。
2. 保护区为我国亚热带至热带气候过渡区域的红树林,具有重要科研价植,可作为红树林生态学的研究及教学基地。
3. 保护自治区内最大连片的红树林,对改善生态环境、护岸保滩,促进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价值。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