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澳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②

  Guangdong Nanao Natural Reserve for the Migrator
  广东南澳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于一九九○年一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它不仅是我省唯一的候鸟自然保护区,也是我省乃至我国进行候鸟学术研究的基地。
  一、保护区地理位置
  南澳县地处粤东沿海,位于闽、粤、台三省交界处,由23个岛屿组成,主岛面积106.36平方公里。候鸟自然保护区分布于主岛以外的其它22个岛屿,陆地总面积256公倾,海域面积43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24公里。 候鸟活动核心区主要在勒门列岛的乌屿、平屿、白涵、赤屿等四个岛屿及其周围海域的明礁。其中以乌屿尤为突出,该岛屿位于南澳主岛东南方,北纬23°22′,东经117°08′,距主岛约3.9公里,全岛呈长椭圆形,西南至东北长约250米,西北至东南宽约150米,面积约4.2公顷。周围礁石棋布,船只难靠,人迹罕到,岛上无人居住。
  二、保护区自然条件
  自然保护区诸岛屿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气候,春季湿润多雾,夏秋季多雨,并多台风雨,冬季较干燥,全年无霜。年平均气温21.5℃;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在1348mm左右,降水多集中在4~9月;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323小时,大于或等于10℃,年积温达7785℃;空气湿度较大,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8%;气候适宜于各种留鸟和候鸟栖息。自然保护区植被良好,岛上基本被草本植被所覆盖,植物资源有46种,隶属于38属,26科。周边海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岛屿周围有着众多鱼虾,给各种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候鸟觅食、栖息、繁衍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场所。
  三、保护区鸟类资源
  南澳候鸟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十分丰富,素有“海鸟王国”之称。据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有关专家的调查,一年四季在保护区停留过的各种侯鸟、旅鸟、留鸟和繁殖鸟等约有90多种,隶属于32科,14目。中、日两国在1981年签订的《中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侯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共同保护的227种鸟类中,约有46种可以在保护区见到;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白腹军舰鸟、白尾海雕和短尾信天翁等3种,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斑嘴鹈鸪、岩鹭、黄嘴白鹭、红脚鲣鸟和褐鲣鸟等5种。在旺季时,在保护区核心区可见到数以万计的海候鸟。
  四、保护区管理机构
  2002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成立“广东南澳侯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对南澳候鸟自然保护区的具体管护工作。历年来,通过不断提高管护手段和质量,为候鸟营造了一个优良的栖息环境。
  

为您推荐

完善广东省文化志愿者艺术团发展的对策和思考

  (一)广东省文化志愿者艺术团专业水准   鉴于广东省文化志愿者艺术团年龄偏大,大部分人员都是离退休干部或工人,为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准,建议加大宣传的力度,动员更多艺术家参加,吸取一批年轻化艺术人才的参与,推动形成专..

广东省文化志愿者艺术团成立基本情况

  2012年3月份,广东省文化志愿者艺术团开始筹备。从筹备之初,艺术团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相应,大批群众文艺团体和热心人士踊跃参与,经过精心筹备与策划,于2012年7月在广州市图书馆广场举办了广东省文化志愿者艺术..

汉剧广东汉剧

广东汉剧唱腔优美,以皮黄板腔体为主,兼收昆曲、小调、吹牌、大板、佛曲、安春调等,红净唱腔为独有特色;伴奏音乐分'文乐'、'武乐'两大类,以头弦为领奏主要弦乐,三弦、月琴、二胡、提胡、柳胡等作伴奏,清雅古朴。角色分为生..

广东音乐代表作品

广东音乐艺术特色

地方特色 广东音乐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自明清以来,经历了萌发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等阶段,曲名和乐谱可稽的乐曲现有五百多首。代表性曲目有《雨打芭蕉》、《旱天雷》、《双声恨》、《三宝佛》、《步步高》、《平湖秋月》、..

广东音乐传承意义

作为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广东音乐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自成体系,风格独特,深深植根于岭南民间。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如今也面临传承和发展的问题,保护和扶持工作急需加强。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

广东音乐历史渊源

广东音乐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成型于清代光绪年间,繁荣于民国时期。内容广泛,包括粤剧和潮州音乐、小曲及地方性民歌曲艺等等,如今则专指丝竹音乐。 广东音乐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的乐种,产生和流传在广东珠江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