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2°29′--102°59′,北纬33°25′--24°80′,总面积16670.6公顷。保护区于1994年经若尔盖县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
本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位于若尔盖沼泽的腹心地带,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区内为平坦状高原,最高海拔3697米,最低海拔3422米,气候寒冷湿润 ,泥炭沼泽得以广泛发育,沼泽植被发育良好,生境极其复杂,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特有种多,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也是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据初步调查,区内植物(包括菌类)有207种,其中星叶草、冬虫夏草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脊椎动物有21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鹤、胡兀鹫、秃鹫、大天鹅等30多种,并为黑颈鹤的集中繁殖区之一,种群数量达480只左右。本区还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黑河和白河两条黄河上游的支流纵贯全区,便该区生态系统脆弱,一旦破坏后很难恢复,辖曼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研究自然环境变迁,古老生物物种保存,繁衍,分化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为您推荐
四川灯戏的命运,掌握在巴蜀地区生存主体的手中。决定于戏曲事业的领导者、研究者、从业者、爱好者是否真正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与传统旧观念的负面影响划清界限,是否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而形成合力开拓进取。特别是党的十..
如从明代与灯会结合的'有灯有戏'之'灯戏'算起,四川灯戏已约有400年历史。即便从清代嘉道年间'剧中实无灯'之'灯戏'开始计算,四川灯戏也流传了约200年。但目前四川演出的'灯戏',实指川剧的一种'声腔剧目'。例如1984年以来..
对四川灯戏历史沿革的重新考察:数十年来,四川戏曲界论及的'灯戏',在川剧研究中被视为'声腔',在剧种划分中又被视为'剧种'。这种对'声腔'与'剧种'不加区别的认识,又引申出'灯'、'戏'不分的泛解。今不妨把四川戏曲史志研究..
四川灯戏的现状是声腔不是剧种.20世纪80年代,四川灯戏被视为一个'声腔剧种'(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分类目录'戏曲声腔剧种'及'四川灯戏'条)。但在国家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今天,四川灯戏既没有代表..
戏曲剧种。流行于川东北和川北一带。原为农民庆贺丰收和春节时平地围灯边歌边舞的'跳灯',后来逐渐发展为有故事情节的'灯戏'。据说清乾隆、嘉庆年间已有演出活动。后来,由于农村经济破产,灯戏班纷纷解散,部分灯戏艺人便与..
灯戏,是源于川东北的地方剧种,它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创建,经长期发展不断完善和丰富的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瑰宝,也是一代又一代的无数民间艺人心血与智慧的结晶。灯戏始为自编自演,忙时生产,闲时进行,多为业余性质,或只在农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