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②

  内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1984年建立,1988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858公顷。它是国际湿地公约保护对象,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重点保护对象。
  一、地理位置
  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内伶仃岛和福田红树林两个区域组成,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河口的东侧,总面积921.64公顷。其中:
  1、内伶仃岛位于珠江口伶仃洋东侧,地处深圳、珠海、香港、澳门四城市的中间,东距香港9公里,西距珠海30公里,北距深圳蛇口17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13ordm;47′—113ordm;49′北纬22ordm;24′-22ordm;26′之间,面积为554公顷(高潮位477.8公顷)。
  2、福田红树林区域位于深圳湾东北部,东起新州河口,西至海滨生态公园,南达滩涂外海域和深圳河口,北至广深高速公路,沿海岸线长约9公里,平均宽度约0.7公里,地理坐标位东经113ordm;45′,北纬22ordm;32′,总面积为367.64公顷。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一水相隔(最近距离约300米),与深圳特区城市新中心区相距2.2公里。位于深圳市福田南部的上、下沙头一带。
  二、功能区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有关规定,把地域连片或不连片、生态系统较具有典型代表性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的重点区域划为核心区;把地域上介于核心区和实验区之间,对核心区保护和缓冲作用的区域划为缓冲区;把离核心区较远,受城市和道路影响较大,人为活动较频繁的区域划为实验区。功能分区有利于全面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为保护对象创造良好的生存、栖息环境;有利于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多功能作用;有利于自然保护区资源的合理、持续利用。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如下:
  (一)核心区
  1、内伶仃岛区域
  核心区面积为177.8公顷,占全岛32.1%。坐落在南峰坳—尖峰山—东角山的山脊线以南和西南部,至环岛公路为界。该区动物种类较多,也是猕猴集中的区域。野果、阔叶食性植物主要集中在该区;水源也比较充足,全岛6条溪流有4条在该区域。
  2、福田红树林区域
  核心区分二块,总面积122.2公顷,占保护区福田红树林区域总面积的33.3%。核心区是保护区(红树林部分)的主体和核心,该地是红树林生长最茂盛地区,是许多冬候鸟包括黑脸琵鹭等濒危鸟类的栖息地和觅食地,也是当地多种鸟类的繁殖地。
  (二)缓冲区
  1、内伶仃岛区域
  该区分三块,面积为193.1公顷,占全岛面积的34.9%。
  2、福田红树林区域
  缓冲区分为两块,共计面积116.58公顷,占保护区福田红树林区域总面积的31.7%。缓冲区范围内的基围鱼塘,芦丛洼地,是从湿地到陆地的过渡地带,小生境复杂多样,因此鸟类种群出现多样化,该区是各种动物及鸟类盘旋飞翔觅食区。
  (三)实验区
  1、内伶仃岛区域
  实验区区分三块,分布在岛上的东湾、南湾和蕉坑湾,面积为183.1公顷,占33.0%。
  该区的地势开阔,主要为灌丛、果园、台湾相思林、松林占多,沿岸风景好,三个海湾均适宜开展科普环保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活动。
  2、福田红树林区域
  实验区具体范围在保护区的西面,面积123.26公顷,占保护区红树林区域总面积的33.5%。
  三、气候特点
  内伶仃岛和福田红树林尚未有气象观测资料,以下为深圳资料。
  福田红树林区域属东亚季风区,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22.4ordm;C,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14.1ordm;C,最低温度为0.2ordm;C,7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28.2ordm;C,最高气温38.7ordm;C。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1900毫米,集中在4-9月。年蒸发量1500毫米-18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全年日照时数约2000小时。常风较大,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夏秋多台风,年受台风袭击2-4次。内伶仃岛因四面临海,其各项气温指标较福田稍低。
  四、水文情况
  一、内伶仃岛:全岛虽然陆地面积不大,但因为有良好的天然植被,大大提高了环境的水容量,因而岛上淡水水源较为充足,成为常年有溪流存在的岛屿。
  1)地表径流:露出于水湾、东湾、东湾、蕉坑湾、东角嘴、东角山东南坡等6处。经中山大学1997年12月份进行的实地测量计算,该岛屿在枯水期的地表径流量约为1501立方米/天。
  2)地下水:主要露出于南湾和北湾两口人工井中,枯水期贮水量为194立方米。
  二、福田红树林区:影响本区的河流主要是深圳河以及注入河口湾的一些小河,年径流量达2.043亿立方米,表明湿地生态用的河川淡水,可以得到满足。本区地处河口与海湾之间,咸淡水交界处,受海洋潮汐影响,但潮差不大。大潮时潮差3米,小潮时潮差0.5米,属弱潮性质的河口湾。
  深圳河口湾的水质目前已被严重污染,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污水和畜牧养殖排放的有机废水。
  五、自然环境
  保护区为丘陵海岸的基岩岛,岛上地势东高西低,山峦起伏,峭壁峥嵘,最高点尖峰山海拔340.9米,大多数丘地在100米以下,地形起伏较大,坡度20~50°,局部有裸岩和陡壁。海岸线长11000米,曲折多沙滩。年均温度为22℃,年均降水量1948毫米,最多达2662毫米,5~9月为雨季,相对温度为80%,岛上水资源丰富,多处山溪常年水流不断。深圳湾的海岸带河口,地热平坦,为河流冲积的淤泥和沙层,一般厚度在10米以上。
  六、植物资源
  保护区有维管植物443种,福田红树林植物有20种。地带性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目前多为破坏后的次生林,主要组成树种有樟类、栲类、榕树类等。还有马尾松林、木麻黄林、相思树林以及荔枝、龙眼、柿、菠萝蜜、芒果等果树林,野果类很多,如假苹婆、小叶榕、油甘子、桃金娘、番石榴、芭蕉等,都是猕猴喜吃的果类。(图1)群猴觅食
  图1
  红树林主要植物有秋架、木榄(图2)、海雌榄、海漆、海桑、红海榄、珍珠茅、水生黍、铺地黍、桐花树等。(图3)红树林——桐花树群落
  图2 图3
  虾塘中有芦苇、苔草等。保护区的植物中只有穗花杉为国家级保护植物。
  穗花杉——我国特有树种
  红豆杉科,常绿乔木或灌木,高约7米,小枝几对生,开张。叶革质,披针形,长3~11厘米,宽6~11厘米,下面有两条银色气孔带,与绿色边带等宽。雄花序单生或两三个簇生,雄蕊花药2~5个。种子单生,长2.5厘米,下垂,除顶端外,几乎全部为鲜红色肉质假种皮所包。木材可供雕刻,种子能榨油,同时是观赏树种。
  七、动物资源
  深圳湾海滩上的红树林,既是防风固沙、防坡保堤的海上森林,又是迁徙鸟类和海洋生物栖息的、繁衍的良好场所。这里约有鸟类256种,每当进入秋季时节,候鸟向南迁飞的时候,这里便成为鸟类的乐园。
  小白鹭是保护区的留鸟,它们主要以鱼为食,所以经常活动在缓冲区的水塘边。1993年小白鹭达到4~5千只,1994年下降为2~3千只。因其繁殖期对环境十分敏感,它们要求在3平方公里以内有大量鱼塘,才能保证雏鸟的喂养需求。
  保护区内有21种珍稀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鹳、白肩雕。黑脸琵鹭为二级保护动物,全世界共有288只,而深圳红树林中有84只。它们不是留鸟,每年11月来,第二年4月初飞走。黑脸琵鹭有一张如同琵琶的扁嘴。
  福田野生水禽有白鹭、夜鹭、池鹭、白骨顶、水鸭、海鸥等以及水生动物鱼、虾、蟹。
  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猕猴、穿山甲、蟒蛇、虎纹蛙等生存繁殖。特别是猕猴,共有10群300多只,每当人们上岛旅游时,既可观赏山色海景,又可海浴逗猴,饶有趣味。
  潮间带鱼类有36种,两栖、爬行类20多种。
  弹涂鱼(图4)
  图4
  也称“跳跳鱼”、“泥猴”。鱼纲,弹涂鱼科。身体稍侧扁,长约10厘米,淡褐色,体侧散布暗色小斑。眼上位,能突出。腹鳍愈合成—吸盘,胸鳍基部具肌肉柄。常出水跳跃,退潮时常匍匐或跳动于海滨泥滩上觅食,可以食用。
  灌木丛中彩蝶飞舞(图5)
  图5
  八、其他资源
  陆上的植物、水中的动物、空中的鸟类自然形成一体,使海湾成为一个具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的重要区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保护区在保护的前提下求得自身的发展,突出经济特区的特色,为国家保存下这一不可替代的宝地。
  九、交通情况
  一、内伶仃岛区域:
  内伶仃岛外部交通靠船运,在北湾建有码头,是岛外航运的衔接点,每星期有2次运输船来往岛上运送供应物资;岛内已有公路3条,全长16公里。现只有北湾码头通往蕉坑湾和南湾的路段约5公里汽车可通行,其余路段则需维修才能通行车辆。
  二、福田红树林区域:
  紧靠深圳市中心福田区,交通方便。深南大道由东向西横贯福田中心,广深高速公路和滨海大道由东向西从红树林区的边缘经过。
  十、地质地貌
  1、内伶仃岛是一个大陆型的岛屿,地质特征与深圳陆岸非常相似,据分析其四周的海陆下显示在第四纪时期才发生的,其岩性组成主要有震旦纪变质岩、燕山期花岗岩和花岗长岩,还有少量的第四纪洪、坡积和海积而成的松散沉积物。也是一个丘陵海岸基岩岛,地势东高西低,最高的尖峰山海拔340.9米;海拔200米以上的山峰有南峰坳和东角山,分别在岛的中部和东南部;其余山丘大部分在海拔100米以下。岛内地势起伏较大,坡度在20ordm;-50ordm;之间,局部岩石裸露,怪石嶙峋,海岸线长约11公里。
  2、福田红树林地处深圳湾河口西北侧,与河口南侧香港米埔红树林共同形成一个半封闭的、且与外海直接相连的沿岸水体,并具河口和海湾的性质。该处河海相互作用,咸淡水混合,并有潮汐作用,还有丰富的细物质沉积和肥沃的水质,为红树林湿地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地貌与物质环境。本地区主要地貌类型有:冲积平原、沿海沙堤、红树林滩涂、泥质光滩涂、滩涂潮沟水道等类型。

为您推荐

长江新螺段白鳍豚保护区②

  长江新螺段白鳍豚保护区1987年建立,1992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江段全长135.5公里。江面约320平方公里。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湖北省嘉鱼县和洪湖、蒲圻两市,长江中游新滩口至螺山一段。其北岸在洪湖市..

内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②

  内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1984年建立,1988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858公顷。它是国际湿地公约保护对象,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重点保护对象。   一、地理位置   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②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和维西县境内,保护区地跨九个乡(镇),即:德钦县的升平镇,奔子栏乡、霞若乡,维西县的巴迪乡、..

威远江自然保护区②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②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北隅,地处习水县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0′~106°29′,北纬28°07′~28°34′,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48 666hmsup2;,核心区面积17 436hmsup2;,缓冲区面积4..

逊别拉河自然保护区②

  逊别拉河自然保护区亦称逊河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逊克县境内逊别拉河流域。保护区总面积1.4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大麻哈鱼、鳇鱼、鲟鱼及其产卵场、越冬场、育肥场。江里生海里长的大麻哈鱼,每年8月末9月..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②

  一、保护区概况:   保护区1984年建立,为省省级。总面积为14181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水禽及其栖息生境、水禽湿地生态系统、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   二、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中旬县境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