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山
概述
“万壑松涛百丈澜,千峰翠影一湖莲”。千山由近千座状似莲花的奇峰组成,自然风光十分秀丽。她虽无五岳之雄峻,却有千峰之壮美,以独特的群体英姿,像一幅无穷无尽的天然画卷,展示在辽东大地上。“欲向青天数花朵,九百九十九芙蓉”,这是清代诗人姚元之对千山的绝唱。千山位于省市东南17公里处,总面积44平方公里,素有“东北明珠”之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她南临渤海,北接长白,群峰拔地,万笏朝天,以峰秀、石峭、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称,具有景点密集、步移景异、玲珑剔透的特色。千山为长白山支脉,主峰高708.3米,总面积72平方公里。山峰总数为999座,其数近千,故名“千山”,又名“积翠山”、“千华山”、“千顶山”、“千朵莲花山”,千山“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无处不幽”。古往今来,一直是吸引众多游人的人间胜境。
千山,以奇峰、岩松、古庙、梨花组成四大景观。按自然地形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西部四个景区。包括20个小景区和200余处风景点,分布在几条沟谷内。景色秀丽,四季各异,是集寺庙、园林于一山的风景旅游胜地。盛夏时节,这里气候极为凉爽,空气特别清新,到千山避暑度假绝对是您的明智选择。
千山,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梨花遍谷山花满壑;夏天重峦叠翠,郁郁葱葱;秋天漫山红叶,落霞飞虹;冬天银装素裹,雪浪连绵。美景佳境终年纷呈,吸引游人流连忘返。千山不仅以其秀丽风姿吸引众多游客,更适于痴迷于自然山光水色、松青花艳的摄影爱好者一年四季从事创作。5月的千山,到处是盛开的梨花,嫩绿丛中,花香袭来沁人心脾。6月初夏的千山,松涛阵阵,树影婆娑,似在上演着绿色的圆舞曲,给人以和谐、优美的感觉。金秋十月,蓝天白云下,漫山遍野处处金黄,触目皆是染霜红叶,是摄影采撷收获的黄金季节。12月的千山到处是银装素裹。风雪中,松柏更加挺拔,山势尤为峻奇。难得的冷峻壮美,更会使摄影创作美不胜收。
千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统一,而宗教文化是千山人文景观的主体。“临山已谛金钟响,入庙先闻玉炉香”。千山有寺、观、宫、庙、庵等20余处,宛如一颗颗闪光的宝石,镶嵌在奇峰秀谷之中,使古老的千山更加迷人。这些古老而宏伟的寺庙,有的高耸于险峰之上;有的依偎于群山环抱之中;有的坐落在向阳坡上;有的隐蔽在古松怪石之阴,与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为一体,构成一幅优美、雅致、幽静的动人画面。正如清初镇国公爱新觉罗高塞在诗中描写的那样:“梵宇起中天,香岩响碧泉。虚堂清晓露,幽壑静鸣蝉。恣引螺峰翠,松含像巅烟。寺以峰为屏,山借寺为显。”除庙宇外,还有无数洞、塔、亭、碑也是千山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峰
仙人台,又名观音峰,以丁令威成仙化鹤归来的传说而得名,位于南部游览区诸山脉之巅,大安、中会,香岩诸寺和五龙宫诸庙宇拱卫之中。海拔708.3米,为千山风景区最高峰。登山远望,诸峰千姿百态,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古松参天迎风泻涛,怪石嶙峋星罗棋布,古洞宝塔云烟缭绕,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仙人台峰奇、地险,峰头似蛇背,长20余米,宽10米,峰头西端,撅起一巨大石柱,呈四棱形,高7米,直径约20米,由东稍北倾斜,状如鹅头,故俗称鹅头峰。西南北三面均为峭壁深渊,唯东一面可行。明朝初年,在峰顶大兴土木,将半球峰顶变成一平台,修建成仙人台。上面基石上刻有棋盘,周围安放八仙和南极寿星的石雕坐像,布陈为庆寿,奕棋行图。鹅头下峭壁上,有一佛龛,内浮雕一尊半身观音菩萨像。佛龛之上横刻“仙人台”三个篆字,系清光绪举人徐景涛所题。鹅头峰原名华表柱。大佛
在众多的奇峰中,最为奇特的是千山大佛。千山弥勒大佛(石佛)位于千山风景区北部,是自然造化的全国特大石佛之一。佛像身高70米,体宽46米,头高9.9米,头宽11.8米,耳长4.8米,依山而坐,貌似弥勒,形象逼真,神态可掬,栩栩如生,端坐于千朵莲花山之中,为千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大佛地处千山第二高峰五佛顶的东南方,距著名的庙宇南泉庵东南300米,海拔520米,整座大佛就是一座高耸的山峰。圆圆光亮的头部高如三层楼房,长满绿苔的浓眉之下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其五官摆放位置适宜,比例恰到好处。大佛左手分开放在膝盖上,右手握拳,手臂压在右腿上,右胳膊上方还端坐着一尊南极寿星,从整体看去是向右倾坐的姿态。在其胸前还天然形成一只捻珠,其长短比例及位置非常神奇,迎着阳光还可以看到圆圆的珠环。大佛的右手背上有人工凿刻的直径约3米的大圆环,其凹凸部分迎着阳光从远处看去自然形成一个明暗对比强烈的光环。有人说这个光环是个“八卦图”,也有人说是个“法轮”,种种说法不一。在大佛腹部中央有一个高2米、宽1.2米的椭园型的空洞,在其边缘还长着棵小松树,从远处看去宛如一丛长毛掩盖着大佛的“肚脐眼”。在大佛的最低部还长着两只宽大的脚。在对这尊大佛的挖掘考证中,竟然发现了许多历史上有人拜祭的痕迹。在距大佛对面200米,高约70米的峭壁上有一个人工凿刻的1米宽、6米长的古拜佛台,其花岗岩台面已经风化,据地质专家鉴定,花岗岩风化到如此程度,起码要有上千年时间。在古拜佛台的下方30米处,人们还发现曾有人焚香拜祭用的瓷质供碟和近尺厚的香灰。据考古学家考证发现,挖掘出来的供碟是明清时期的瓷制品。由此可见,大佛早在明清时期或者明清之前就已被高僧所识,并供奉膜拜。1993年3月19日,千山管理局曾接到盘锦卫校高级讲师张柳春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民国时期一个叫于文波的人曾在千山出家,那时曾有人指点,让于文波去拜祭大佛……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在民国时期一些出家人就知道弥勒大佛。
天上天景区
天上天景区位于千山风景名胜区北部,东起千山正门,西至,五佛顶,面积约5平方公里,海拔450―-550米,为千山第二高岭,山峰奇峭,怪石嶙峋,悬崖绝壁,苍松翠柏,错落其中,以峰奇,石奇,松奇而著称。是千山唯一一个高岭游览区,平均海拔520米,唐太宗李世民,清康熙、乾隆等帝王曾游览过此景区。相传唐王李世民,住大安寺到无量观“振衣冈”上抖过战袍;金代皇帝世宗完颜雍曾到千山灵岩寺探望其母贞懿太后;清代康熙,乾隆、嘉庆皇帝也都到或从辽阻古城望千山,并留下遗迹题词和诗文。王尔烈陪同嘉庆皇帝在千山找的那块“木 鱼石”、即曹雪芹写的石头记(红楼梦)中那块有灵气石头,金世宗住的遗址、蛰龙亭、博爱树、贞懿太后住的遗址内出土的30多万枚铜钱均在景区范围内。
1996年在景区内建了索道,在索道下文建了御览殿,殿为高台基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雕粱画栋,在,其后面又建了半月牙式迥廊, 内嵌青石板雕像千山著名传说:仙子绣莲、童子奕棋、令威化鹤、薛才征东、无佛五佛、御赐龙泉、伏虎禅师、香岩雪庵、全后修禅、敕建龙泉、梵腿煮石、剩人函可、无根奇石、太琳铸鼎、释道同源、康熙巡游、寓居龙泉、嘉庆寻石18幅,游览至此品佛、仙之悠,睹圣君、明主之奕彩、回顾历代珍闻,逐幅赏玩,体会中滋味、定能生悦意之快,至身佳境之愉。
天上天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以奇峰、怪石、古庙、岩松而著称。千山著名道观无量观和五大禅林之一的祖越寺位于此景区。景区由正门至御览峰为上段,至玉霞关为中段,至五佛顶为下段,上看怪石,中看秀峰,下看奇松。著名景点有天上天、七重天、.九重天、天外天、一线天、一字天、夹扁石、无根石、木鱼石、鹦鹉石、可怜松、探海松、望天蛙等100余处。乘座天上天索道您可以安全快捷地到达主峰天上天,尽览千山的秀美景色。
天上天景区有全国唯一、民间普遍信奉的喜神、财神、三星(福、禄、寿)、文昌帝君等民神为主的喜神殿、财神殿、文昌个阁。该景区每年举办的增福、添寿、发财的礼拜祭活动,其中文昌帝君更是人们求学进取的可禄之星。
正如古歌谣云:
福星高照把福施,禄星送印下祥云。
寿星骑鹿献蟠桃,吉星高照喜盈门。
百鸟园景区
千山百鸟园与午山第二高峰五佛顶彼邻,东南是天然弥勒大佛,西面是唐城古道关。四面环山、百齐鸣,园内尽展群鸟风姿。她是千山风景名胜的一枝独秀,也是亚洲第一大的鸟语世界。,为您感受人与自然、人与鸟类的种种情感,提供了一处自然、休闲、观赏和游览的圣地。全国占地五万六千多平方米,由外园和内园两部分组成。外园与西海广场连接形成整体,由十几米高的水坝、蓄水池、草坪和刻有园名的工艺雕塑组成,内园由2万多平方米的人工湖、欧式建筑的服务设施和古典风格的桃花岛组成,占地二万四千平方米的天网式观赏鸟园形成一座“园中园”。
园内拥有鹤、鹭、鸵鸟、鸭子、小鸟、斑鸠、鸠鸽等七大类100多种近五千只鸟。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丹顶鹤、金雕、黑天鹅。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白天鹅、秃鹫、鸳鸯、苍鹰、红腹锦鸡等。此外,还有珍稀的巴哈马鸟,中美洲的“琉璃金刚”鹦鹉等。这些大自然的使者与熊猫、东北虎一样倍受人们的青睐。
还有精心为大家准备的人鸟对话、人鸟共处等驯化项目将令您耳目一新。仙鹤凌空展翅翱翔在青山白云之间的“丹顶鹤放飞”,随着几十只孔雀东南飞,鹦鹉“陶陶”拼字问候“大家好”。会骑自行车的“笨笨”悠然自得,走钢丝、升旗等精彩致公党准使您开怀一笑;看似温顺的猛禽出其不意的制服猎物又会让您大吃一惊!
历史
千山历史久远,早在时,千山就有了佛教徒的踪迹。辽金时代,佛教更加兴盛,著名的“五大禅林”香岩寺、大安寺、祖越寺、中会寺、龙泉寺等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古建筑群。明清以来,道教进入鼎盛时期,有九宫、八观、十二茅庵。全景区有寺庙30多座,僧道数百人。千山第一峰仙人台在千山东南,峰上有八仙石像和石制棋盘。相传有仙人乘鹤飞来,在台上对弈、以次得名。无量观位于北沟,是千山庙宇中最大的一个,其建筑之精美也居千山之首。交通
火车站前乘308路公共汽车40分钟即到千山。买好进山门票前行数百米,即有景区内中巴车接送您到五佛顶山下的索道站,10分钟车程,票价5元。在乘20分钟缆车就可轻松抵达山顶。新开设的千山索道直连小黄山景区深受游人欢迎。诗词
丁令威[东晋]陶渊明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作者简介:陶渊明(?-427年),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人。据《隋书.经籍记》记载,《搜神后记》计117篇系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撰著,但后人对此尚有怀疑和争议。陶渊明遗有《陶渊明集》等。
辽城望月[唐]李世民
玄莬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影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九都,停观妖氛灭。
作者简介:李世民(599-649),史称唐太宗,擅长武功,韬略过人,劝说并协助其父亲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王朝,即帝位改元贞观,626-649年在位,鼓励大臣犯颜直谏,重视农业生产,倡导诗文,曾撰《帝范》12篇。他的“水可载船,水可覆船,民众好比水,人君好比船”之说,为后志所称道。
沁园春.有感[宋]陆游
孤鹤归来,再过辽天,换尽旧人。念垒垒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栽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何曾轻负春。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交亲散落如云,又岂料,而今余此身!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吾何恨,有鱼翁共醉,溪友为邻。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大诗人,今存诗歌九千余首,风格雄浑豪放,悲愤激昂,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陆游先后任镇江、隆兴通判,投身军旅,后官至宝章阁待制,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诗人之一。
入千山[金]王寂
我来连日苦风霾,不见千峰剑戟排。要识玉山真面目。雪晴明月射苍崖。
作者简介:王寂(1128-1149年),字元老,蓟州(今河北)玉田人,金天德年间进士,先后任太原祁县令、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中都转运史,遗有《拙轩集》、《辽东行部志》、《鸭江行部志》等。他是金代一位著名作家,清人评价“寂诗境清刻馋露,有戛戛独造之风”。
祖越寺[明]张鏊
使节约山灵,征鏖斩尔亭。龙宫翠山谳,鸟道上青冥。夜宿莲花嶂,朝看贝叶经。酒醒啼鸟缓,花雨满禅庭。孤亭不忍别,更上翠微间。南海八千路,辽东第一山。杯前云出岫,檐下鸟知还。天远何须问,征人正度关。
作者简介:张鏊,字济甫,江西南昌人,明代嘉靖年间进士,历任浙江提学副使,南京兵部尚书。现今千山正门有书法家启功所书“南海八千路,辽东第一山”,即出自此诗。
罗汉洞[明]薛廷宠
罗汉洞天一径遁,烟丛林杪放行踪。海螺捧出云千叠,锡杖飞来阁几重。石涧长鸣昙雨落,香风不动法门空。蓬莱未必能胜此,缥缈笙歌绕梵宫。
作者简介:薛廷宠,福建人,明代嘉靖年间进士,工科左给事中。《辽东志》序言撰写者,并参与修订志。
千山温泉[明]徐景嵩
万世温泉水,百年几度酉。炎流从地发,暖气蹴天浮。风过亭台爽,山环景致幽。自怜多病客,不是濯缨俦。
作者简介:徐嵩,字伯瞻,辽阳人,明正德年间进士,曾任山西按察副使。遗有《沙州稿》四卷。
游千山祖越寺登莲花峰[清]爱新觉罗.高塞
七岭行初尽,千岩宿雾开。路回青嶂底,寺隐白云隈。洞口闻清籁,碑文暗绿苔。莲花天际出,顿觉绝尘埃。
作者简介:爱新觉罗.高塞,又号敬一主人、敬一道人,清太宗皇太极第六子,顺治皇帝庶兄,初封辅国公,后封镇国公,久居盛京,工诗词曲,善书画,遗有《恭寿堂集》。
游香岩寺[清]函可
千峰顶上香岩寺,积雪何年道古堙。航海尚传元学士,登台空拜石仙人。宝幢雨洗灯还亮,禅榻云封草渐新。伫望双飞天外锡,寒山早布几分春。
作者简介:函可(1612-1660年),字祖心,号剩人,人称剩和尚、千山剩人。明末广东博罗人,其父韩缵,官至礼部尚书。崇祯末年,国事日非,函可二十九岁削发为僧,清兵进入南京后,他写有私史《再变记》,被清兵发现,幸免一死,流放沈阳。函可倡导成立了“冰天诗社”。系辽沈文坛活动的中心,受到文人的欢迎和响应,函可四十九岁圆寂,葬于千山,遗有《千山诗集》二十卷,以及《千山剩人禅师语录》。清太宗第六子镇国公爱新觉罗.高塞,曾写有《悼剩和尚》诗。
悼剩公[清]陈之遴
朔雪萧萧只树林,紫衣长掩石龛深。公真圣果身如寄,我自凡情涕不禁。电火难留方外友,风霜偏集客中心。千尚有莲花座,夜夜松涛想法音。
作者简介:陈之遴(1605-1666年),字彦升,号素庵,浙江人,明崇祯进士,清顺治官至礼部尚书,授弘文院大学士,后被流放。
游千山登璎珞观[清]郝浴
照海一千峰,参差如泼翠。我行一玩心,也谓养神智。烟霞入衣裙,庶用清寤寐。瞥看云生处,翻身若摩翅。斯须款其间,乃是高明位。精庐架九霄,天可揖而至。不怪挂瓢人,凭将轩冕弃。推窗远岫来,一一如拥彗。青霭诸峰和,白飞万壑肆。犹记客秋来,红紫纷如醉。霜风日夕生,潇然本色出。历落见茅庵,仿佛开十地。琅琅梵声发,谡谡松涛沸。世道在神州,悠然兴远思。得无有救拯,巨细争一臂。常恐遮人伦,于此成逊避。泉壑虽幽暇,安忍极深邃。寄语爱山人,斯言无不意。
作者简介:郝浴(1623-1683),字雪海,又字冰涤,号复阳,直隶定州(今河北省定县)人,因定州古称中山国,故又称郝浴郝中山。顺治六年进士,两年后任湖广道御史,揭露平西王吴三桂为非做歹,吴三桂怀恨在心,瞒天过海,诬陷郝浴,郝浴被流放东北。一直到康熙十四年,即吴三桂被康熙皇帝平乱后的第三年,郝浴冤案得以昭雪,康熙皇帝御批他官复原职,后又授广西巡抚。郝浴是清代著名的诗人,遗有《郝中山文集》。
海云横处是千山[清]尹继善
论文樽酒忆清闲,锦水城隅菜圃间。廿载乡心劳远目,海云横处是千山。
作者简介:尹继善,字元长,晚号望山,镶黄旗锦州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举人,雍正元年(1723年)进士,授编修,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入千山[清]爱新觉罗.玄烨
晓入千山路,烟光织翠萝。崎嵚缘石磴,宛转历岩阿。树杪朱旗出,藤荫玉勒过。物华看亦好,景色爱清和。
祖越寺
青山横古寺,羽旆陟层巅。地僻茅堂小,桥危石径穿。夏条含嫩叶,春卉发余妍,寂寞空林舞,时闻钟磐传。
龙泉寺
狭径才容骑,香台欲起龙。悬崖千仞落,断碣百年封。泉细通幽壑,庭深暗古松。临高一骋望,积翠霭重重。
作者简介: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即清圣祖康熙皇帝,系清世祖顺治皇帝第三子,八岁即位,在位六十一年。执政期间,文武兼施,开博学鸿词科,编纂《全唐诗》、《字典》等书籍。曾出兵驱逐盘踞黑龙江流域克萨的沙俄侵略军,还平定了内蒙古、西藏等地的叛乱分子,他重视农业生产,治理黄河、大运河,加强多民族的团结,同时也兴起文字狱。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东巡至千山,写有《入千山》、《祖越寺》、《龙泉寺》诗三首,这里选入一首。遗有《康熙御制诗集》28卷。
题画[清]曹寅
锦石幽花一院深,日长无事罢弹琴。应谁说似千山里,门外跫跫有足音。
作者简介:曹寅(1659-1712年),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栋亭,祖籍辽阳,满洲正白旗包衣人,系《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13岁为御前侍卫,历官江宁织造,兼巡视两准监察御史。工诗词,署名千山曹寅,遗有《栋亭诗抄》八卷,《栋亭诗抄别集》卷四等,这里先其一。
游千山[清]高士奇
霏雨陵芳晨,轻阴散林薄。修板被青苕,穷崖吐红药。流泉既觱沸,危石亦龈腭。微微仙梵声,三五列兰若。憇足惬幽尝,晚烟张翠幕。松欹云欲随,海静潮初落。缅想平生怀,愿言还丘壑。矧兹尘外镳,俯仰欣有托。
作者简介:高士奇(1644-1703年),字澹人,号江村,浙江钱塘人。经书法、诗文为康熙皇帝所注重,先后供奉内廷、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詹事、官至礼部尚书。康熙皇帝出巡,常命高士奇跟随,他曾担任《大清一统志》副总裁官、《康熙御制诗集》校编,著有《清吟堂文集》、《扈从东巡目录》等,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此诗是高士奇于康熙二十二年(1682年)随康熙皇帝东巡千山时所作。
寄题千山[清]爱新觉罗.弘历
千山胜景久芗哉,三度徒教寄咏回。本异唐宗曾驻辇,空传丁令有遗台。底须石径花岩到,原匪探奇问景来。却笑前遭泐崖处,侵寻应已漶莓苔。
望千山
我闻古来称奥区,必有名山为作镇。况兹辽阳实天府,羲经已兆帝出震。长白巫闾众所瞻,千山亦复高千仞。设在晋郊鲁甸间,太华泰岱应齐峻。我起谯邑揽形胜,南望巑岏映青润。朝岚夕霭俨相接,峦光峰态如堪引。龙泉祖越久闻名,灵迹相传半疑信。何时长啸观沧海,千仞冈头衣试振。
欲游千山不果
念结龙泉祖越间,游期又复爽千山。如怜倦马当秋瘦,且付枯僧抱月闲。坐可披图观空色,恍如对瀑听潺湲。终须卧象诸峰侧,霜磴烟萝取次攀。
作者简介:爱新觉罗.弘历(1736-1795年),即清高宗乾隆皇帝,系清世宗雍正皇帝第四子,在六十年的皇帝生涯中,成为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诗人。他抗击外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主权,鼓励垦荒,使耕地显著增加,还在倡导汉学等方面做出了努力。乾隆皇帝迭兴的文字狱,也使很多官员和文人遭难,他晚年陶醉于文治武功,听任大学士和珅专权,政治日益腐败。遗有《乾隆御制诗集》,系中国封建社会写诗最多的一位皇帝。
千山[清]裘曰修
我生爱水兼爱山,山山出地犹人间。兹山夙闻在天上,觌面何肯辞跻攀。歇马步入祖越寺,罗汉古洞相寅缘。探幽缒险下复上,狮口一线光明穿。最上云是卧象脊,缕缕细路愁愁猱猿。眼中仿佛见远水,岛屿的的撑如掌。樵人拾级更前导,嵌空旧刹临龙泉。挂天一瀑喷白玉,照海千朵开青莲。山僧瞧盱揖客坐,棱棱瘦骨来癯仙。为言山中五大寺,大安中会栖东偏。中有仙台号绝胜,香岩路沓隔云烟。石梁架鹤凡数折,况复冰雪连孱颜。我言斯游愿已足,未可恣意稽輶轩。向来奇境岂有此,相与叹诧卑中原。别山欲云还俄延,愧无好句留山巅。我尝恭读御制集,天情往往超尘寰。前云华泰应齐峻,后谓且付孤僧闲。翠华两幸未果至,几经念结形诗扁。山兮会当邀玉趾,名山亦藉诗俱传。山灵闻言似慰意,松涛响答声翛然。寒风日晚吹我前。徐徐理辔回吟鞭。尚余一事怀抱牵,东欲奋飞无羽翰。从来可望不可即,岩岩长白万古高于天。
作者简介:裘曰修,字叔度,江西新建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吏部侍郎、军机处行走、工部尚书。乾隆皇帝常与其探讨诗文。
来鹤亭[清]王尔烈
襄平城郭近山垠,丁令威来华表存。五刹不闻留姓字,千年何独觅儿孙。灵波渺渺云烟幻,僧塔累累草木繁。谁共青山不生灭,鹤来应为问真源。
作者简介:王尔烈(1727-1801年),字君武,号瑶峰,辽阳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二甲一名,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御史、内阁侍读、大理寺少卿。嘉庆皇帝于1796年举行千叟宴,御赐王尔烈如意、鸠杖等。王尔烈七十寿辰时,大学士纪晓岚、刘墉、程伟元、翁方纲等百余知名人士为其赋诗作画,成《万寿图》屏风(现存辽阳博物馆)。王尔烈是千山诗坛上很有代表的一位诗人,有《瑶峰集》传世。电视连续剧《木鱼石的传说》,描写的就是他辅助嘉庆皇帝,游历千山,铲除贪官的故事。
仙鹤图并诗[清]纪昀
鹤立霜林,神骨笔秀。性洁故高,气清故寿。五百年黄,五百年元。然物表,望之如仙。
作者简介:纪昀,(1724-1805年),字晓岚,一字青帆,直隶县(今河北)人。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四库全书馆总纂,遗有《纪文达公遗集》、《阅微草堂笔记》等。
金刚峰[清]穆彰阿
一鹤下金刚,回首多惝恍。高高不可攀,白云独来往。
作者简介:穆彰阿(1782-1865年),字鹤舫,嘉庆进士,道光皇帝宠臣,任宫机大臣二十余年,权倾满朝,有“穆党”之称,卖国求荣,先后诬陷林则徐、邓廷桢等爱国者,支持投降派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道光皇帝死后,穆彰阿被咸丰皇帝革职,六年后卒。
五佛顶[清]吴教滋
古雕石佛镇名山,灵境嵯峨万壑环。渤海南连空色外,陪都北望渺茫间。俯临东岭低千叠,遥指西河缩一湾。若欲升高开俗眼,壮游半日费登攀。
作者简介:吴教滋(1797-1886年),道号慈祥道人,俗名树古,河间人。青少年好读书,考场不弟,后弃科举,37岁出家千山。遗有咏千山诗集《医俗清凉散》。
无根石[清]郭永慧
凌空拔地累然存,拟向南宫细讨论。底事峥嵘一怪石,也同仙草无凡根。
作者简介:郭永慧,道号智光道人,清咸丰、同治年间住持千山无量观,著名道士、诗人。其遗作《无量观二十四景》诗,与吴教滋的《医俗清凉散》合集。
游千山[民国]陈兴亚
忽闻法鼓与金铙,风雨半天洒树梢。放下清凉医俗散,听经更比读书高。
作者简介:陈兴亚,字介卿,海城人,民国年间曾任东北军宪兵司令。工诗,所作咏千山诗多首,并遗有《游千山记》。
千山 张平化
千山不足千,人造一株莲,此说谁为证,请问天上天。
作者简介:张平化,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1979年游览千山题此诗,由全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廷风所书全诗,镌于无量观东山卧象峰峭壁上。
夏游千山[越南]黄文欢
千山风景最宜人,郁郁葱葱胜入神。游客八方来不绝,同声称赞夏如春。
作者简介:黄文欢,越南老一辈革命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91年5月1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黄文欢病重期间,江泽民、杨尚屁、李鹏、陈云、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医院看望和慰问。
二、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
区情概况
鞍山市千山区位于辽宁省南部,辽东半岛北端,环抱鞍山市区,亦城亦乡。千山区全区土地面积5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3万人。区人民政府驻南建国路28号,邮编:114041。行政区划代码:210311。区号:0412。拼音:Qianshan Qu。千山区东南部1.2万公顷土地林木繁茂,生长着上千种野生动植物,盛产30余种水果,已探明的地下矿藏10余种,铁矿储量为全国之最。西北部1.3万公顷平原,土质肥沃,蔬菜生产历史悠久。境内还有多处地热水和冷矿泉,自然资源丰厚。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千山区东南部是低山丘陵,中部、西北部是冲积平原。
气候特点
千山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温度适宜,年平均气温9.7度。
水文状况
千山区位于辽河平原中下游。主要河流有三条,分别是南沙河、运粮河、杨柳河。
南沙河:源于千山山脉的韩家峪和上石桥村一带,属太子河的支流。自南流西向北,经鞍山市的陈家台、立山和城昂堡村,穿过沈大高速公路入辽阳县境。经刘二堡镇,至柳壕镇青鱼湾村南下口子入太子河。河长65.4公里,流域面积458平方公里,境内河长25公里,河道比降1.32‰,多年平均径流量7328万立方米,1960年最大洪峰流量1090立方米每秒。
运粮河:太子河支流,古名运粮沟。源于鞍山市郊,经红旗堡村,越沈大高速公路,流入辽阳县境内,经刘二堡镇、穆家镇、唐马寨镇,流向西南,在穆家镇大台子村入太子河。河长36.23公里,流域面积168.8平方公里。境内河长17.23公里,河道比降1.7‰,多年平均径流量2363万立方米。运粮河水流小,河道上陡下缓,河床高,堤距窄,一旦暴雨,极易漫堤成灾。
杨柳河:下游为辽阳、海城界河,源于鞍山市境摩云山和海城县的英不落村,是太子河支流,自南流向西北,越中长铁路,流入市境穆家镇胜利村。经接官堡、新台子村到小河口入太子河。河长42.8公里,流域面积300.1平方公里,境内河长15.6公里,河道比降3.05‰,多年平均径流量4201万立方米。杨柳河集水面大,河床上窄下宽,堤防高低不均,多弯曲,每遇洪水,太子河回水顶托,时间长,河水易漫堤成灾。
自然资源
千山山脉蕴藏十多种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藏,铁矿石储量占全国1/4,为全国之最。矽砂、石灰石、花岗石、石英石储量也极为丰富。在这560平方公里的黑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它的东南部1.2万公顷丘陵山地,林木繁茂,生长着上千种野生动植物和中草药材,盛产30多种水果,年总产量超过2万吨。香味独特的香水梨,早在清代就成了宫廷贡品。南果梨口味堪称一绝,被誉为中国唯一的梨国皇后,它的祖树现仍存活在大孤山镇上对桩石村的东坡山地。
这里的地热、矿泉资源异常丰富,汤岗子、倪家台地下热水含有钾、镁、钠、硫等多种矿物质,是理想的理疗健身胜地,矿泉水储量丰富,水质清澈甘甜,是世界矿泉水中上品。中国著名的汤岗子温泉理疗医院就座落在它南部的小镇上。这里的水质清冽,含多种元素,有极高的医疗价值。
地名由来
因境内有东北名山——千山,故名为千山区。历史沿革
2000年,千山区辖2个街道、10个镇。全区总人口36622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旧堡街道 27985人, 大孤山街道 24581人, 抄河街道 18553 人,东鞍山镇 33223 人,唐家房镇 21203人, 大孤山镇 20762人, 千山镇 29036 人,齐大山镇 28759 人,沙河镇 16855人, 宋三镇 41404 人,宁远镇 41749人, 大阳气镇 7905 人,汤岗子镇 18569人, 高新区虚拟街道 24012人, 风景区虚拟镇 11625人。2002年3月4日辽政[2002]61号文件批复:撤销宁远镇、大阳气镇,合并设立宁远镇;撤销宋三台子朝鲜族满族镇,设立宋三台子镇。
2004年辽政[2004]219号批复:将宋三台子镇更名为达道湾镇,镇政府驻地由宋三村迁移至达道湾。
文物古迹
祖越寺祖越寺是千山最早的庙宇建筑之一。相传,在开始建寺时,有一位祖师从这里路过,曾仔细察看该寺的建筑,遂名为祖越寺。据考证,它最初建于唐朝,当时的建筑宽阔宏伟,大于现在几倍。后来,在金、元时期,山洪暴发,寺庙被冲毁,遗址就在现址前的低洼开阔处。从遗址中曾发掘出较大的浮雕石栏板、望柱莲花佛座、柱基、残石碑头、瓷片等。这些遗物为考察千山的庙宇建筑和宗教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祖越寺现址为明朝时建筑,清乾隆、道光、光绪年间曾相继重修、整饰,解放后,又多次进行修缮。现有建筑七幢,释迎殿为正殿,它的东侧是胡仙堂和客室,正殿阶下为东西配殿,配殿南有钟楼、鼓楼,呈东西对称。释迦殿正对寺门,门外是一堵石墙,长达五十多米。祖越寺的建筑比较紧凑、集中、规整。它建造在蜿蜒、狭长的喇叭形山谷中,山的地势北高南低,寺前的平地边沿距下面坡地约有十余米,庙宇低洼部分全由石块垒筑垫高,可见当时的建筑工程是很艰巨的。
祖越寺殿宇壮观,山色秀丽,景致优美。东西两面山峰将它紧紧抱合,如双手捧着一颗明珠。上面峰青壁翠,林涛激涌;下面柱红瓦绿,殿宇辉煌。寺旁,山水汩汩而下,清新凉爽;后山,小亭岌岌而立,幽静雅致,使人留连忘返。古人多有游祖越寺颂咏唱和之诗作,今人也多赞叹祖越寺之秀美壮观。前人用“祖越多奇境,天工亦幻哉”的诗句来赞颂,明人徐文华也写诗赞赏:“常遑回合水潺湲,路转坡坨百折还。上界钟声霄汉杳,前山塔影夕阳间,松涛涨壑千岩响,花雨浮空满地斑。坐久虚堂疑误入,恍然身世出入寰。”明御史程启充、明前给事中刘琦、给事中薛廷宠、监察御史朱篪、巡按御史史褒善等都有唱和。有的赞叹祖越寺“岩松宿雾常浮翠,石涧流泉漾落花”,有的赞“山引楼台连碧落”,“山川迤逦画图中”,令人“共来不倦登临兴”,乐游忘返。
龙泉寺
龙泉寺,在千山北沟中部,东距无量观约1.5公里,立于群峰环抱中,地势宽阔,建筑宏伟,是千山五大禅林中现存最大的佛寺。该寺始建于唐代,金元时期规模还小,明代大兴土木,建筑较多,后来重修仍保持明代风格。该寺半依峭壁,半筑短垣,坐落在幽壑丛林之中。寺内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韦驮殿、毗卢殿、龙王庙、藏经阁。寺中神像造型、雕刻精巧,栩栩如生。
寺后有清泉一处,常年流水潺潺,相传是“龙诞水”,又由于山水下流弯曲似龙,因此得名龙泉寺。寿后山坳有后阁,是明嘉庆年间和尚刘宾创建。寺周围有松门塔影、瓶峰晨翠、螺峰月夜、黾石朝日、狮口钟声等16景,在千山风景区中亦久负盛名。清人王尔烈曾吟诗赞叹龙泉寺胜景:“一千峰呈烟霞胜,十六景中图画存”。
南泉庵
南泉庵是一座道院。据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重修碑记载,自唐建庵,中经很多朝代,屡次重修,一直到万历已酉年(公元1609年),“孙公”等人见古刹已成废墟、便募金伐石,开始重建南泉庵。先后建了佛堂、斋堂、门楼、垣墙等,后来又经数岁补茸,又开拓殿宇三间。清代道教进入千山以后,经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相继重修与扩建,使南泉庵才具有现在这样的规模。
南泉庵当年是收藏经版和刻印经文之所。据清嘉庆十四年九月(公元1809年)、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所立之碑文载,南泉庵道人“南泉庵观商议”,“处心数载,募化八年,敬刊经版百余块”,“印经者俱来此”;“道教经版久存千山”,“不意前有之经施散已尽,吾等遂捐资重修刷印,并增金科玉律之版”。南泉庵收藏经版和刷印经文的经堂现已无存,但遗址尚可见到,一进院门,即可见地下有青石房基,这就是当年经堂的遗迹。
香岩寺
香岩寺在千山南部,虽处诸峰环抱之中,但入其境并不觉其狭,反有远峰近坡层次鲜明、深远开阔之感。《辽阳县志》载:“寺当山阳,山花极盛,春夏之交,满山花开,香气氤氲,故名香岩寺。昔人谓香岩寺中名胜最多,为一山之冠。盖龙泉至狭,大安近险,祖越亦少纡回,惟香岩外境既旷,近复双崖夹护,鸟道千盘,如往而复,万树参差阴翳,时有怪石出没其间”。
香岩寺是千山的早期建筑,相传始建于唐,最迟也不晚于金、元时期。寺东山上的“双峰塔”就是金代留下的古塔,是千山现存的最古建筑,塔上有砖雕飞天等图案,建筑美观大方,是香岩寺的著名景点之一。寺前还有元代和尚雪庵的墓塔,元代皇庆时雪庵碑,寺内有明、清石碑十余块。据文献记载,香岩寺曾遭灾被毁,现址是在废旧址上重建的。清代,香岩寺已远近闻名。清雍正、乾隆、道光、光绪等年间又相继对其进行重修和扩建。
香岩寺的建筑艺术素为人们所赞叹。它那精巧的结构,玲珑剔透的雕刻,秀丽华美的装饰,为千山其它庙宇所不及。这里的庙宇都属单檐硬山式,脊上有彩色浮石雕装饰,斜脊有跑兽,檐下有五铺作的补间、柱头、转角斗拱等,枋下燕尾,有盘龙与脊牛等透雕,梁、柱头有三重昂和逼真的动物、花草等彩色装饰。这样精湛的雕刻与装饰,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艺术才能。
香岩寺古迹很多,这些古迹又多半和寺僧连在一起。俗话说:名寺出高僧。雪庵就是香岩寺的高僧。《东北文献征略》载:“雪庵和尚名普光,字元晖,号雪庵,俗姓李氏,大同人。元(代)至元(年)间,特封昭文馆大学士,赐号玄悟大师,图绘宝鉴,但载其善画山水,学关同,墨竹学文湖州……雪庵善书八大人觉经,用笔俊劲,深得鲁公三昧。”由此看来,雪庵是颇有才学的。《辽阳县志》还记有雪庵的一段轶事:雪庵是元代人,家居鞍山西沟家寨。当时战事频繁,雪庵从征十年,一日归家,时已夜半,借着月光,从窗外窥见其妻与一个少年同床共寝,心中大怒,顿起杀心。但又转念一想,何必慈红尘烦恼,不如弃家出走,以断尘念。于是就把刀扔在窗下,到千山附近崔家屯的“夕阳寺”出家。他的妻子探听到他的消息,就领着女儿去找他,说:“你冤枉了我,睡在床上的是你走后生下的女儿。”可是雪庵佛心已定,誓不归凡,为避妻女哭诉,就转往香岩寺,在这里苦修得道,成为高僧。香岩寺的“雪庵塔”、“老祖洞”和“炼魔石”等都是同雪庵有关的古迹。
历史事件
日俄鞍山大战日俄战争是日俄两个强盗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侵略战争,这场长达两年的战争,一直在辽东进行,战火一直在旅大、营口、鞍山、辽阳地区蔓延,特别是辽阳会战,这是继旅顺口攻坚战之后的又一次重要战役,就是在鞍辽交界地区进行的,日俄鞍山地区大战,1904年8月27日日军第二军、第四军与俄军西伯亚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第四军团交战于今千山区的上石桥子、下石桥子、汤岗子和今海城市的四方台一线。8月28日,日本西起刘二堡、南沙河、判甲炉、石灰窑、响山子、四方台、小岭子、栗子园、石嘴子至英守堡一线。
这场历时19天的大战,给鞍山和辽阳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凡是日俄侵略军经过的地方,这帮强盗野兽见房就烧,见人就杀,见物就抢,见钱就劫,见女就奸,无恶不作,日俄双方对抓来的俘虏,优厚款待,及时释放,而把中国人抓去之后,却严刑拷打杀害。在日俄辽阳会战中,有几百个富饶村屯被摧毁,树木被砍光,猪、鸡牛、羊全部抢光,杀尽辽阳鞍山不下三万余人的难民,无家可归,恐惶不安地逃往奉天城,侵略者犯下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行政区划
千山区辖2个街道、8个镇:旧堡街道、大孤山街道、东鞍山镇、唐家房镇、大孤山镇、千山镇、齐大山镇、达道湾镇、宁远镇、汤岗子镇。旧堡街道办事处驻西宁,人口2.89万人,辖9个社区居委会:东烧、东矿、平安、东升、东小、矿区、西宁、高炉、柳河。
大孤山街道办事处驻白楼,人口2.46万人,辖6个社区居委会:白楼、影院、北选、西红楼、东红楼、十中。
东鞍山镇镇政府驻旧堡,人口3.06万人,面积54.20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东鞍山第一、东鞍山第二;14个村委会:旧堡、四方台、前三家峪、马驿屯、东河南、沟家寨、西河南、前中所屯、解家堡子、地所屯、侯爵屯、房身、鞍山城、后中所屯。
唐家房镇镇政府驻唐家房村,人口2.12万人,面积78.64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唐家房;15个村委会:唐家房、摩云山、太平沟、什间房、网户屯、鸡王屯、顾家房、文洞沟、李氏房、枣峪、学房、东果园、西果园、英家堡、四家子。
大孤山镇镇政府驻崔家屯,人口1.78万人,面积60.35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大孤山;11个村委会:大孤山、下对桩石、上对桩石、下石桥、花麦屯、长岭子、獐子窝、崔家屯、谢家房身、腾家房身、黄岭子。
千山镇镇政府驻七岭子,人口4.06万人,面积131.85平方千米,辖4个社区居委会:七岭子、眼前山第一、眼前山第二、鞍钢牧场;11个村委会:七岭子、谷首峪、忠心堡、关宝山、三印子、调军台、梨花峪、倪家台、韩家峪、庙儿台、上石桥。其中:千山风景区,人口1.16万人,面积74.35平方千米,辖4个村委会:倪家台、韩家峪、庙儿台、上石桥。
齐大山镇镇政府驻樱桃园村,人口3.12万人,面积44.81平方千米,辖4个社区居委会:樱桃园、俱乐部、齐大山、新楼;9个村委会:樱桃园、桃山、王家堡、肖家堡、张家堡、胡家庙、金家岭、判甲炉、白家堡。
宋三台子镇镇政府驻吴三台子,人口4.14万人,面积52.72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宋山、城昂;24个村委会:东台、城昂堡、郎家厂、烟一、烟二、黄家屯、红旗堡、红旗堡朝鲜族、小营盘、小营盘朝鲜族、大营盘、李三台子、李三台子朝鲜族、吴三台子、吴三台子朝鲜族、邢阳气、邢阳气朝鲜族、达道湾、达道湾朝鲜族、大郑台、永丰、宋三、宋三朝鲜族、联村。
宁远镇镇政府驻北地号,人口4.97万人,面积52.56平方千米,辖3个社区居委会:南地号、二台子、大阳气;15个村委会:宁远屯、新堡、丰盛堡、笔管堡、南地号、北地号、二台子、小台子、张忠堡、张忠堡回族、大阳气、双楼台、包董岳、孙青堆、周家。
汤岗子镇镇政府驻汤岗子,人口1.86万人,面积28.13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汤岗子第一、汤岗子第二;8个村委会:汤岗子、老虎屯、小岭子、活龙寨、靛池沟、东汤河、西汤河、鹤临岗。
经济概况
工业基础好,全区现有工业企业3075家,初步形成冶金、机械、石化、建材等4个支柱产业。农业资源丰富,综合开发潜力很大。千山区属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东部山地12000公顷,盛产各种水果,尤以辽南特产素有梨中“皇后”美称的南果梨盛誉全国。中西部平原13300公顷耕地物产丰富,以蔬菜为主的农副产品生产历史悠久。
第三产业方兴末艾,房地产开发前景广阔,由于地处城郊的区域优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功能齐全,直接为我区所有,因此产地产开发投入小,见效快。
交通运输
境内现有国省干线45公里;县级公路109公里;乡级路112公里。其中;一级公路36公里、二级公路37公里、三级公路68公里。截止98年底,全区10个镇112公里乡级路全部实现黑色化,村级路90%以上实现黑色化,初步形成以国省干线为骨架,乡级路为支脉,公里横跨东西南北,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有通往千山区景区的鞍千路;有通往汤岗子温泉疗养院的鞍海路;有通往辽阳的鞍辽公路。风景名胜
天上天景区天上天景区位于千山风景名胜区北部,东起千山正门,西至,五佛顶,面积约5平方公里,海拔450—-550米,为千山第二高岭,山峰奇峭,怪石嶙峋,悬崖绝壁,苍松翠柏,错落其中,以峰奇,石奇,松奇而著称。是千山唯一一个高岭游览区,平均海拔520米,唐太宗李世民,清康熙、乾隆等帝王曾游览过此景区。
相传唐王李世民,住大安寺到无量观“振衣冈”上抖过战袍;金代皇帝世宗完颜雍曾到千山灵岩寺探望其母贞懿太后;清代康熙,乾隆、嘉庆皇帝也都到或从辽阻古城望千山,并留下遗迹题词和诗文。王尔烈陪同嘉庆皇帝在千山找的那块“木鱼石”、即曹雪芹写的石头记(红楼梦)中那块有灵气石头,金世宗住的遗址、蛰龙亭、博爱树、贞懿太后住的遗址内出土的30多万枚铜钱均在景区范围内。
1996年在景区内建了索道,在索道下文建了御览殿,殿为高台基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雕粱画栋,在,其后面又建了半月牙式迥廊,内嵌青石板雕像千山著名传说:仙子绣莲、童子奕棋、令威化鹤、薛才征东、无佛五佛、御赐龙泉、伏虎禅师、香岩雪庵、全后修禅、敕建龙泉、梵腿煮石、剩人函可、无根奇石、太琳铸鼎、释道同源、康熙巡游、寓居龙泉、嘉庆寻石18幅,游览至此品佛、仙之悠,睹圣君、明主之奕彩、回顾历代珍闻,逐幅赏玩,体会中滋味、定能生悦意之快,至身佳境之愉。
天上天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以奇峰、怪石、古庙、岩松而著称。千山著名道观无量观和五大禅林之一的祖越寺位于此景区。景区由正门至御览峰为上段,至玉霞关为中段,至五佛顶为下段,上看怪石,中看秀峰,下看奇松。著名景点有天上天、七重天、.九重天、天外天、一线天、一字天、夹扁石、无根石、木鱼石、鹦鹉石、可怜松、探海松、望天蛙等100余处。乘座天上天索道您可以安全快捷地到达主峰天上天,尽览千山的秀美景色。
天上天景区有全国唯一、民间普遍信奉的喜神、财神、三星(福、禄、寿)、文昌帝君等民神为主的喜神殿、财神殿、文昌个阁。该景区每年举办的增福、添寿、发财的礼拜祭活动,其中文昌帝君更是人们求学进取的可禄之星。
北方梅园
中国北方梅园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南部,与“亚洲最大温泉”汤岗子理疗康复中心毗邻,距鞍山市中心15公里,距沈大高速公路8公里。中国北方梅园是以赏梅、艺梅为载体,融聚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珍稀林木、名优果木、科技示范、综合商贸于一体的大型园区。
梅园小梅岭现栽有梅树1万余株,梅园园区四季分明,春季梅花盛开,沁人心脾,宛如花的海洋,使人陶醉;夏季果实挂满枝头,果香浓郁,犹如翡翠装点着童话般的世界;秋季绿水红叶,如梦境般令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梅园水景区已形成水面200亩,蓄水量可达到5万立方米。水景区不仅为梅园景观添上浓重一笔,同时也为观光农业用水提供丰富的水利资源。
百鸟园景区
千山百鸟园与午山第二高峰五佛顶彼邻,东南是天然弥勒大佛,西面是唐城古道关。四面环山、百齐鸣,园内尽展群鸟风姿。她是千山风景名胜的一枝独秀,也是亚洲第一大的鸟语世界。,为您感受人与自然、人与鸟类的种种情感,提供了一处自然、休闲、观赏和游览的圣地。
全园占地五万六千多平方米,由外园和内园两部分组成。外园与西海广场连接形成整体,由十几米高的水坝、蓄水池、草坪和刻有园名的工艺雕塑组成,内园由2万多平方米的人工湖、欧式建筑的服务设施和古典风格的桃花岛组成,占地二万四千平方米的天网式观赏鸟园形成一座“园中园”。
园内拥有鹤、鹭、鸵鸟、鸭子、小鸟、斑鸠、鸠鸽等七大类100多种近五千只鸟。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丹顶鹤、金雕、黑天鹅。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白天鹅、秃鹫、鸳鸯、苍鹰、红腹锦鸡等。此外,还有珍稀的巴哈马鸟,中美洲的“琉璃金刚”鹦鹉等。这些大自然的使者与熊猫、东北虎一样倍受人们的青睐。
还有精心为大家准备的人鸟对话、人鸟共处等驯化项目将令您耳目一新。仙鹤凌空展翅翱翔在青山白云之间的“丹顶鹤放飞”,随着几十只孔雀东南飞,鹦鹉“陶陶”拼字问候“大家好”。会骑自行车的“笨笨”悠然自得,走钢丝、升旗等精彩致公党准使您开怀一笑;看似温顺的猛禽出其不意的制服猎物又会让您大吃一惊!
英雄山
英雄山原名娘娘庙山。1949年2月16日,为解放鞍山,解放军辽南独立师与国民党的关键一役就在此展开。在这座山上,辽南独立师几千士兵为解放鞍山献出了宝贵生命。为纪念这些牺牲的革命先烈,鞍山解放后,鞍山市政府将此山命名为“英雄山”,并于2002年在此修建了“英雄纪念碑”。在建国55周年来临之际,为缅怀先烈,让更多的鞍山人不忘旧事,千山区汤岗子镇重新将纪念碑修葺一新,并受上级批准在此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教育后代纪念先烈的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