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②

  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于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部面积8000公顷。
  一、 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广西合浦县东南部沙田半岛的东西两侧,由该岛东侧和西侧的海域、陆域及全部滩涂组成。岸线总长50公里,东部分区是莫罗港西部海域,西部是丹兜海湾。
  二、自然环境
  保护区海岸外层为海漫淤泥,淤泥沙质,局部为玄武岩,陆地土壤新圩北界村为玄武岩砖红壤,土层深厚肥沃,其余大部分是浅海沉积砖红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少,肥力较差。滨海地带为沙地,潮间带为盐溃淤泥、半沙半泥或泥。气候特点是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年均温22.9℃,极端高温37.4℃,终年无霜,年均降水量1663毫米,相对湿度82%,年平均风速3.4米/秒,常出现7~10级台风或大风。
  三、植物资源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及河口潮间带特有的森林植被,由红树林科和其它有相似生境要求的植物种类组成。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富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之一。
  保护区现有红树林700公顷,宜林滩涂3000公顷。红树林有3科5种,有红树科的红海榄、木榄(图1)、秋茄树,紫金牛科的桐花树,马鞭草科的海榄雌。其中红海榄占50%,木榄占8%,秋茄树占2%,桐花树占37%,海榄雌占3%。红树林群落由内到外,显现出木榄、秋茄树、红海榄至海涂外缘的桐花树和海榄雌的分布序列。红海榄林分布在东西两岸淤泥较深厚的滩涂,群落外貌绿色,总覆盖度80%,植株一般高2~3米,最高达6米,组成种类中红海榄占绝对优势,其主茎退化,支柱根发达。秋茄树、桐花树林分布在平缓的海滩上,土壤为重粘壤土,群落外貌分布上下两层,下层为海桐花,上层为秋茄树。桐花树林成带状或块状分布于滩涂水沟两旁,土壤表层松软淤泥,群落结构简单,有时还杂生有海榄雌、木榄等树种。
  木榄林多分布近海提的地段,往往形成宽窄不一的木榄林带,也有小面积片林。多生长于海涂地势较高,高潮水期海水能达到地方,土壤为重粘壤土。涨潮时红树林浸泡于海水之中(图2)。
  除海涂红树林外,陆上人工林面积600多公顷,林木畜积量16883立方米,窿缘桉占16203立方米,这些森林资源的存在,对保护红树林有巨大的作用。红树森素有“海口森林”之称,为热带海岸独有的地理景观,与其它海岸风光比较有一种截然不同的别致风情(图3)。
  陆上还保存少量的热带雨林树种,如箭毒木、锯竹叶节树,以及大青、刺葵、露兜树、假茉莉、水黄皮及海漆等灌木。此外,有人工营造的台湾相思、窿缘桉、大麻黄、湿地松林和村庄附近常见的苦楝树、黄槿、细叶榕、倒吊笔、龙眼、木菠萝等。
  四、动物资源
  枝繁叶茂的红树林不仅为海洋生物和鸟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栖息环境,而且以大量的凋落物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从而形成并维持着一个食物链关系复杂,生产力高的生态系统。环境区内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区内鱼类有鲈鱼、真绸、鲻鱼、梭鱼、弹涂鱼、狼牙虾、虎鱼、海龙、海马、黄鳝及鳗鲡等。虾类有墨吉对虾、长毛对虾、脊尾对虾、周民新毛虾及中华管鞭对虾等。蟹类有锯缘青蟹、招潮蟹等。贝类有牡蛎、僧帽牡蛎、中国绿螂、蓝虫蛤及泥蚶等。红树林下泥滩底栖生物有沙蚕、蠕虫和星虫,以及蛇类等。栖居于红树林外侧的儒艮是世界稀有珍贵的海洋哺乳动物。林内还栖居有猫头鹰、树鹞、白鹤等鸟类。
  儒艮——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哺乳纲、海牛目,儒艮科。体呈纺锤形,长1.5~2.7米,前肢呈鳍状,无指甲,后肢退化。尾不呈圆形。头骨厚大,口内有齿,雄性上门齿特别发达,舀齿呈圆筒形,无珐琅质。皮肤灰白色,有稀少分散的毛。栖息海口或浅海湾内,以藻类或其他水生植物为食,年产一仔;哺乳时用前肢拥抱幼仔,头部、胸部露出水面,宛如人在水中游泳,故有“人鱼”之称。
  红树林
  红树林是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的一种特殊的植物群落,红树不是分类学上某种植物,而是指生活在较浅海滩上具有适应海潮浸淹生理机制的一类维管植物。大部分生长在较少受到风浪冲击的平坦海岸、海湾浅滩,其基质是通气不良、含盐量很大的深厚淤泥,并且是受海水潮涨潮落的规律性浸淹的环境。红树林群落一般分为两大类型:大陆海岸型和海洋岛屿型。大陆海岸型的最大特点是受到河流淡水入海的影响,其在组成种类上明显受盐分浓度梯度影响而变化,其组成种类的分布常与海岸线形成平行的带状分布,其耐盐特性由海岸边向外逐渐增大;而海洋岛屿型的红树类植物则主要受到因大雨降水与强烈的蒸发作用所引起的盐分深度在时间的改变的影响。
  红树植物的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其形成独特的生态特征:因经常受到海水的浸淹,土壤中的含盐量很高(一般在4.6~27.8‰之间),因而红树植物绝大部分属于盐生植物,具有排除或分泌盐份的结构,能将吸入体内的盐份分别经过茎、叶表面分布的盐腺排出,排在茎、叶表面的盐分晶体被雨水等淋洗掉;都具有相应的耐干旱的结构特征,如它们的叶片呈革质且叶表皮光亮,这样有利于将强烈的阳光反射掉;海榄雌等的叶背面生有短而密的茸毛,可阻止海水进入到气孔内部去,以适应潮水的浸淹;大部分红树植物具有特殊的呼吸根,这些呼吸根的外表生有粗大的皮孔并和内部的海绵状通气组织相连,有利于通气和贮存一些空气;这些呼吸根的再生根的再生能力很强,当其下端部分被打折之后,其断面的基部能很快生出新的呼吸根;海榄雌的指状呼吸根密布于植株四周的淤泥中,当潮水退后,呼吸根像手指般伸出在淤泥外暴露在空气之中;红海榄具有极发达的支持根,尤其是在群落四周的支持根最为发达、常交织成网状扎入在淤泥之中,使植物体能抵抗强烈的风浪冲击而不倒下。
  红树林植物适应海岸边生活的另一个重要的生态特征是以“胎生”方式进行繁殖。这种方式在红树科植物中最为普遍,例如红树、秋茄、木榄、还有紫金牛的桐花树等。当他们的果实还没有脱离母树时,其内的种子已经成熟并且开始萌发。首先发育形成绿色杆状的胚轴,从果实中伸出悬挂在果实的下端,这实际已是一个幼苗了。胚轴的下端是胚根部分,粗而重;胚轴的上端是胚芽部分,比较细而轻。这样悬挂着的幼苗在外力作用下,如风雨、海浪的冲击而脱离果实坠落时,胚根部分总是在下而胚芽向上、或直接落在淤泥之上,或落于海水中随海潮漂浮散播到远处,在退潮之后分布在淤泥上。一般在12小时内胚根部分立即长出根来,伸入到淤泥中固定而不会被下一次的潮水冲走。
  红树林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内,中南美洲和东亚是两个主要的分布中心。尤其以东亚的红树林更为繁茂良好,如在马来半岛及其相领近的岛屿上生长的红树林最为繁茂,建群的种类也最丰富。这些地区的红树林大都是由嗜热性的红树科的种类组成,形成高大的乔木。但一般因为红树植物的特殊生境条件,加上组成红树林的建群种类很少,因而大多数的红树林群落的外貌看上去整齐,而内部结构层次比较单一。这和大陆上热带雨林的丰富树种、复杂的层次结构相距甚远。红树资源相对丰富的印度洋——太平洋沿岸的红树林群落,也只有大约40种红树植物,而在西半球只能找到约8种,并且常见的只有3种。
  我国的红树资源相比其他地区来讲是比较丰富的,仅广东、海南就有26种,分属于17个科。主要是红树科的红树、秋茄树、红海榄、角果木、木榄、海莲等,海桑科的海桑、海榄雌科的海榄雌、紫金牛科的桐花树、大戟科的海漆、卤蕨科的卤蕨、使君子科的红榄李、榄李等。我国的海南岛因地理位置等原因,气候温暖,适应各种红树植物的生长,因此红树林群落中组成种类比较丰富,分布和生长也较好,共有20多种的红树类植物,并且大部分是红树科中的嗜热性种类。现存保护的比较好的红树林群落可分为三个层次;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乔木层的高度可达10~15米,群落外貌浓绿稠密。随着纬度的上升,群落中的红树科植物种类逐步减少转而由非红树科植物的组成占优势,群落的结构简单,一般只有灌木层和林下稀疏的草本层植物,植株的高度只有2~6米,只有保护好的群落高度可达到6~10米(主要是秋茄树和桐花树),这属于纬度较高的类型。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断续分布生长的,以海榄雌、桐花树为主的红树群落更为简单,高度只有1~2米,保护较好的才3~6米,因常被砍伐多呈小灌木丛状分布。
  红树林作为一个特殊的热带海岸生态组合,具有相当重要的生物学意义。首先是它们占据和适应了热带海岸这一特殊的生态位置并得以成功的发展,形成一个特殊的自然生态景观。红树林内生活着极丰富的藻类植物和蠕虫、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一些专家在对中美洲伯利兹附近的Twin礁岛上的红树林内的物种进行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新物种,其中有藻类、海绵动物和蠕虫类,也有林中生活的昆虫。各类生物在红树林这一特殊生态空间中各占据自己的生态位置。林间底部有一群适应在高潮与低潮间薄层水域内生活的生物种类。淤泥中生活的是众多的蠕虫类、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林冠的中、上部分为鸟类栖息的场所。
  生长在海岸滩涂的红树林是一个天然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带,具有极好的保护海岸、减缓海浪冲击的功能。在一些特定的区域内,红树林能提高海陆交界带海陆生生物存环境的延伸度(注:“与海争地”不是红树林;功能也不是现代生物学者所提倡的,红树林实际提高了海陆交替带的功能,使海向陆延伸,陆向海西伸,达到陆海生生物双向的功能)。地质学者Ian·G·Macintyre的研究表明,Twin岛的红树林群落大约建立在7000年前刚上升的地面上,随着红树林群落对地面的作用,到现在已形成了7米厚的泥炭土地基。此例是一方面的证据,红树林同时为海洋生物提供场所。
  当然红树植物还是有现实的意义,它为当地人的生活提供薪材、制取绿肥等,植物体中能提取大量的单宁物质。
  但是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来看,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很脆弱的生态结构体系,并且正在遭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甚至破坏。人们在砍伐掉红树林之后,恢复它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了。因为一旦这些树木在较大面积内被伐后,这一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中不可逆转的变化就会随之而业。一些实验表明:红树的幼苗在荫蔽的地方要比暴露在阳光下存活的机率大得多。大面积的红树林被破坏后,不是退化为裸地,就是被一些耐盐植物如黎科植物所占据。这种逆向演替所形成的群落极大削弱红树林的生态功能。
  人们对红树林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不合理的开发海岸滩涂土地资源,在原红树林生长的地方填土建造房层和一些工业设施;为养殖业的发展而在红树林处开挖各类养殖场(塘),或为某一养殖目的而砍伐全部的红树植物。这些情况在各沿海国家与地区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不合理的采伐导致群落结构简单化,群落缩小退化。还有近海的水体污染也使得红树植物生长缓慢。红树林的破坏必然影响到生活在林中的各类生物的栖息、繁殖。这些破坏直接威胁近海岸和甚至是远离海岸的生物种类,导致海岸生物资源的丧失。人们应从各方面加强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研究,使其得以永续的发展和利用。

为您推荐

山口国家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②

  山口国家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是199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类型保护区之一,1993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1994年被列为中国重要湿地,1997年5月与美国佛罗里达州鲁克利湾国家河口研究保护区建..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②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Zhanjiang Mangrov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面积20279公顷。该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海岸湿地,有红树植物24种、鸟类82种及丰富的浅海..

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②

  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于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部面积8000公顷。   一、 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广西合浦县东南部沙田半岛的东西两侧,由该岛东侧和西侧的海域、陆域及全部滩涂组成。岸线总长50公里,东部分区是..

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②

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②

一、保护区概况:  马山是1994年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74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是浅剖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硅化木及古生物化石等地质自然遗迹。二、地理位置:  位于区位于省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②

【简介】  雾灵山位于兴隆县境内,周环京、津、唐、承四市,总面积14247公顷。雾灵山为燕山山脉主峰,海拔2118米,属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年均7.6℃,夏季最高气温28℃,雨量充沛,气候凉爽,物种丰富。有高等植物1870种,有陆生脊椎动..

米埔自然保护区②

  一、保护区概况:   保护区1984年建立,面积为380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达3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资源、珍稀动植物资源。   二、地理位置:   米埔位于香港的西北部。   三、自然环境:   保护区前面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