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山歌②

  河阳山歌是张家港南部地区,千百年来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以凤凰镇为传承中心,分布在河阳山的周围地区。由于河阳山歌存在于江南水乡的纯农耕圈内,很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独立地生存着,传承性强,亦是过去农村中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具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
  一九九七年七月以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带领的考察团来到原港口镇考察河阳山歌,在这次考察会上,专家们指出:河阳山歌中的斫竹歌改写了中国的诗歌史与中国的音乐史。他们把发现北京的周口店与发现《斫竹歌》的文化历史价值相提并论。周魏峙更是高度评价河阳山歌是人民的心声、民族的情结、国家的瑰宝、世界的奇葩,目前河阳山歌共搜集到三万余行,再加上近万行的宗教仪式山歌,共有近四万行。其中,《圣关还魂》全长有6448行。《汝河山歌》、《老姐嫁人》、《天门阵》、《荒年山歌》、《断情歌》、《沈七秀》都是原创的完整的原生态山歌,是历代传抄本。共有民国时期的传抄口袋本、十六本,其中有一本是铅印本,有几本是孤本。基本上都保留了明代以前的方言、俗语,好多方言在今已不知其解了,即使是歌唱它的民歌手也不知其意,在这些本传及口传山歌中依旧保留着。
  目前健在的山歌手大约还有数十人,其中最大的有九十岁左右。他们是新庄村的王根元、周凤宝,泗安村的王二宝,马路村的曹荷宝、马祥宝,小山村的庄银妹、陆秀英、陈小青,庄泾村的吴正兴等,基本上各个村都有,但都是六十岁以上的人了,共有100余名。
  为了使这一瑰宝得以更好地传承,2005年6月月凤凰镇出资20多万元建立了河阳山歌馆馆内科学地、历史地展示了河阳山歌的传承与传播的脉络。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展现了河阳山地区从石器时代到明清时代人类从不间断的文化遗存,说明了河阳山歌从史前到近代的有序传承。馆内还展示了部分歌手的风采,及对歌时所用的器具,并且展示了珍贵的二十二本收藏原始手抄本,其中有著名的《斫竹歌》、晋代传承下来《汝尔歌》的民间抄本长达34052行,还有《赵圣关还魂》有6648行,其中还有《田家乐》、《沈七秀》《小红郎》《荒年山歌》《天门阵》《小狄岗山歌》《老姐嫁人》《东南风起打斜来》等长篇山歌,河阳山歌共收集到1000余首,三万多行。河阳山歌馆成立后,成了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向国内外的朋友展示了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的非物质遗产。自该馆成立以来,已接待3000多人的参观,其中有中宣部、中国文联、国内多所大学的专家学者、教授,接受了人民日报、省电视台、报社及驻京十多家媒体的采访,他们在参观与采访的同时,聆听了山歌手美妙的歌唱。原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陈焕友等老干部参观河阳山歌馆后,为张家港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做的大量工作大加赞扬,对张家港市有这样优秀的文化遗产而感到自豪。
  为了更好地传承与保护河阳山歌,2006年张家港市与凤凰镇又出版发行了150万字的《中国·河阳山歌集》,将河阳山歌的相关研究论文,歌手传略与名录编撰成册。2007年,凤凰镇被江苏省命名为河阳山歌之乡,同年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吴歌之乡。为了使中国吴歌之乡这一文化品牌在全社会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提升凤凰镇,乃至张家港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附加值,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经济,2008年市镇两级又将投资5000万元,在凤凰山北侧建成5000多平方米的河阳山歌新馆,建成后的河阳山歌馆将具有以下八大功能:
  1、河阳山歌(宝卷)展示馆:该馆为主题馆,集中展示山歌文化的精髓,其内容为:河阳山歌卷本、抄本及与山歌、讲唱文化相关的器物约250件;河阳山歌全貌图片及学术研究交流成果;古河阳地域文化风貌沙盘。
  2、历史文物陈列室:集中展示河阳地区历史古韵,其内容为:河阳地区出土文物、古迹、碑刻、拓片、古遗址介绍,与讲唱文化相关的碑刻、拓片。
  3、历史文化名人馆:集中展示河阳地区深厚文化底蕴,其内容为:历史河阳名人介绍、遗物图片、史载资料、咏河阳诗抄及相关的历史故事传说。
  4、民俗风情走廊:集中体现近古时代和近代河阳地区纯朴的民俗风情,其内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情景再现;凤凰豆制品、菊花酒等传统工艺制作场景;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服饰文化、生活器具、生活场景等展示。
  5、山歌演艺馆:进行山歌表演的场所,集中建有古戏台、演示厅(容纳150名左右观众)、道具室、化妆和休息室等。
  6、学术交流中心: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窗口,同时具备接待、办公、藏书等多种功能。
  7、特色展示馆:承办民间收藏、名人书画等展览。
  8、培训学校:河阳山歌排练、培训基地及历史教育基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