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巷②
何家巷坐落于寿宁斜滩镇区坂尾坑头里,巷外环绕小溪涧,巷内楼宇“之”字型排开,那高高防火墙、幽幽小曲巷、厝厝相连、门门相通,从外径直往里走,恰似曲径通幽处。看那一幢幢古色古香的老民宅,顿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据《何氏家谱》记载,何家巷形成于道光十九年(1838)前,巷里的古民宅迄今至少有160—200年历史。实际上,这条小巷是一处集居住、聚会、休闲、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城堡建筑群,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当年何家巷人丁兴旺时居住着500多口人,平均每幢民宅都住有六七十人,不少是四、五代同堂。
我们在知名人士故居前看到,大门上方有一块清光绪年间钦赐题刻的大横匾,上书“大夫第”三个粗笔大字,“文革”期间被人铲除,留下的斑痕字迹还清晰可辨。这座为两进两厢、三层木质结构的楼房,外围防火墙、内铺三合土地面,冬暖夏凉;房内木柱立于磉石之上,整座建筑未受潮湿影响。屋顶翘角飞檐,厅堂上方雕梁画栋,门窗格扇花鸟浮雕栩栩如生,熠熠生辉;门楣及正厅装饰优雅精致、古朴典雅。巷子里还有7座像这样建筑考究、风格别致的清代古宅,保护得基本完好。
当地老辈人信奉此说:何家巷面朝斜滩张家龙岗和郭家龙岗,此乃双龙灵秀钟会之地,文化底蕴深厚,灵气十足,孕育无数英才。近代史上,从这里走出许多志士名人,如国民党中常委、“国大”秘书长何宜武和著名科学家、国民党国防科委主任兄弟就是出生这里,此外,名震中外、义释苏共友人夫人的大法官何凤丹,大义凛然营救共产党人、为革命立大功的国民党南京最高法院检察官何修及胞弟、河北省通县县长何简等一代名人,都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他们的音容足迹和启迪后人的故事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