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地点
省保护区级别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概况
福建闽江源自然保护区全区总面积13 022 hm2。主要保护对象为重要的生物区系、独特的生物群落、大面积的种群、福建闽江正源头森林植被及重要的经济植物种质资源等。保护区内的地貌属于中、低山地貌,海拔在250~1858 m之间,为武夷山脉中部的主体向西南延伸部分,山体庞大,最高峰白石顶海拔1 858 m。
保护区特色
闽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建宁县境内东南部,东北部与交界,总面积13022公顷,千里闽江正源发源于保护区内严峰山西南麓。区内海拨1858米,是三明第一个高峰,地层古老,又是建宁椴、建宁金腰的模式标本采集地。该区是武夷山脉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良好栖息地,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6种,国家级保护动物17种。建立闽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对于闽江水源涵养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具有重要义。成立时间
福建闽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8年,于2001年10月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3 022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4 633 hm2,缓冲区面积3 441 hm2,实验区面积4 948 hm2,并按此确定保护区界碑标志,2003年按此面积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5月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票通过国家林业局初审,2004年12月全票通过国务院委托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评审。植物资源
根据科考,福建闽江源自然保护区有11个植被型44个群系84个群丛,其中群落、群落、福建山樱花群落、群落、群落、浙江红山茶群落为这里的特色,目前尚未见这些群落在其他地区分布的报道。自然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28科899属2 268种(含136变种,1栽培变种,9亚种,5变型),占全省维管束植物种类的60.7%,占武夷山脉维管束植物种类的73.6%。
保护区内经济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等食用植物127种,药用植物881种,园林绿化植物252种,材用植物97种,鞣料植物54种,油脂植物123种,芳香植物44种,蜜源植物129种,纤维植物94种。此外,还有不少树脂和树胶植物、色素植物、饲料植物、经济昆虫寄主植物、环境监测和抗污染植物、改良土壤植物和种质资源植物。
保护区内有丰富的珍稀濒危植物,其中国家Ⅰ级保护的植物有南方红豆杉、钟萼木及历史栽培的等3种,钟萼木在保护区内种群数量较大;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粗齿桫椤、、、、、、、、、、、、短萼黄连、莲、金荞麦、绞股蓝、中华猕猴桃、蛛网萼、野大豆、花榈木、红豆树、半枫荷、榉树、、、喜树、香果树27种及钩距虾脊兰、心叶球柄兰、、细叶石仙桃等64种兰科植物。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黄山木兰、乐东拟单性木兰、华南桂、沉水樟、黑锥、青钱柳等23种。模式标本种有建宁金腰、建宁椴和建宁野鸦椿3种。
动物资源
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35目99科385种。其中鱼类资源有5目11科47种,占福建省鱼类总种数的24.21%,两栖类2目7科25种,占福建省两栖类总种数的54.35%,陆栖爬行类2目12科61种,占福建省爬行类总种数的56.48%;鸟类18目48科194种,占福建省鸟类总种数的35.35%,兽类8目21科58种,占福建省兽类总种数的55.23%。。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有云豹、豹、蟒蛇、黄腹角雉、华南虎(历史记录) 等5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豺、黑熊、大灵猫、、金猫、、以及鸢、赤腹鹰、雀鹰、、普通鵟 、鹰雕、乌雕、蛇雕、白鹇、褐翅鸦鹃、小鸦鹃、草鸮、红角鸮 、斑头鸺留、褐林鸮和虎纹蛙等38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简称“三有”动物)256种,中国与日本两国政府协定保护候鸟34种,中国与澳大利亚两国政府协定保护候鸟14种。属于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刘氏髭蟾[崇安髭蟾]和黑斑蛙、滑鼠蛇、舟山眼镜蛇、赤狐、黄腹鼬、黄鼬、食蟹獴、豹猫、毛冠鹿、(大)棕鼯鼠等32种。保护区内有昆虫30目(含蜱螨亚纲)245科1425种。在福建闽江源自然保护区已知的昆虫中,金裳凤蝶等8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也有些是重要的森林害虫或有益昆虫。
保护区内有大型真菌38科156种,估计有300种以上,野生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红皮美口菌、正红菇、梨红菇、鸡 、高大环柄菇等珍稀种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福建闽江源自然保护区有微生物资源18科34属59种,其中,芽孢杆菌属、链霉菌属和小单胞菌属是细菌和放线菌的优势属;芽孢杆菌在不同群落中均有广泛分布,数量范围在103~104之间;土壤丝状真菌优势属为青霉属和木霉属。植物内生真菌以青霉属、拟青霉属和枝孢属为优势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