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论体系界定
考古学属于历史科学的一部分,但又区别于传统意义的历史科学。与历史科学的主要以文献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相比,考古学中实物资料占据了更大的比重。在研究内容上,考古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时代的文化遗迹,包括城市、水利、交通、宗教建筑等;另一方面就是文化遗物,简称文物。这两方面的内容合在一起,形成文化遗产,这是考古学研究的物质文化。通过对这些物质文化的研究分析,进而揭示出这些文化遗产所处时代的精神文化等上层建筑的东西。实现这些成果的科学手段有以下四步:调查、挖掘、报告数据和研究分析。2、我国考古现状
目前我国的考古水平很高,居世界前列,很多其他国家这方面的工作、研究人员和爱好者都纷纷来我国进行学习和进修。另外,我国考古工作开展的历史也很长,从1929年就已经开始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此外,我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这些都为考古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尽管如此,我国的考古工作仍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费短缺,技术装备落后,还处在“小米加步枪”的状态,这使得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和靠考古工作者们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艰苦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3、水下考古
我国的水下考古起步较晚,大概有10年左右的历史,相关工作开展得也不是很多。在人员方面,只有历史博物馆有一支水下考古队。但是我国水下考古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因为古代的人都要居住在离水源近的地方,因此,水边和水下面往往会有重要的文物出现。到目前位置,在云南有关汉代以前的考古发现绝大部分集中在湖的旁边,所以说,虽然经费紧张,设施落后可,但我们还是要加大这方面的考察和研究力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开展水下考古的工作。“南海Ⅰ号”22日整体浮出水面,世界首创的整体打捞古沉船方式取得成功。一些考古专家表示,“南海Ⅰ号”的成功打捞,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4、南海一号考古大事记
·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阳江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时,意外在一艘宋代商船中打捞出200多件瓷器。考古界认为可能与海上丝路有关,引起世界瞩目,该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2000年,考古部门对“南海一号”正式展开调查。
·2001年4月,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水下考古专业队员共12人,搜寻和定位沉船遗址。
·2002年3月至5月间,水下考古队再度下水,对海底沉船进行细挖掘、细打捞,打捞出文物4000多件。
·2003年10月,广东省文化厅召开《“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方案》专家论证会。
·2003年11月,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主持召开会议,规划、立项“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项目。
·2004年3月,广东省发改委同意筹措资金,在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2005年12月28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工兴建。
·2007年1月16日,考古队前往沉船海域开展打捞前最后一次海底勘查。
·2007年4月:“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启动。
5、中国水下考古中心 南海沉船不少于2000艘
在打捞古沉船“南海Ⅰ号”的时刻,又传来发现“南海Ⅱ号”的消息。中国水下考古中心推测:南海古沉船不少于2000艘。6月9日,在明代沉船“南海Ⅱ号”抢救性保护情况汇报会上,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专家透露出一个惊人信息:南澳县附近海域很可能还沉睡着其他古船。
魏峻告诉记者,2002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粤东、粤西展开沿海古沉船调查,对广东沿海沉船情况有了大致把握。南海海域星罗棋布般散落着不少古代沉船。2005年,汕头市南澳岛附近有渔民在海上打捞出一批铜钱和宋元瓷器,省考古所专家大都认为,南澳海域的沉船不止“南海Ⅱ号”一艘。有关专家透露,根据比较清晰的资料显示,南澳海域还掩埋着另一艘清代古船。而据中国水下考古中心的一项报告,中国南海海域的沉船不少于2000艘。
“整个潮汕地区以前也发现过不少沉船,汕头市澄海一带海域以前清理过红头船遗迹,包括一些保存比较好的,这个海域的沉船应该不止一条。”汕头大学教授隗芾认为,潮汕对外交往从元末明初开始兴起,于清朝中叶达到鼎盛繁荣期的汕头樟林古港,就是当时整个粤东韩江流域重要的海上交通港口。“南海Ⅱ号”的发现,为再现当时潮汕一带繁荣社会经济生活面貌提供了“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