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青花瓷②

  曾经有人反复留言,强调北宋没有青花瓷
  其实这是一个一直在考古界争论的话题
  一派观点是,盛唐时期就已出现了青花瓷,巩县窑“唐青花”是青花瓷的始祖。另一派认为,青花是元代中期陶瓷业的发明,巩县窑“唐青花”器是两种烧成温度不同的釉中彩蓝彩器,而不是真正的青花瓷器,景德镇才是青花瓷器发祥地。
  随着巫山古墓的发掘,几乎已经给出了最后的结论,据悉,巫山县这次发现的青花瓷,是在一座北宋晚期的墓葬中找到的。瓷碗高5.2厘米、口径13.2厘米、底径5.5厘米,敞口外撇,圆唇弧腹,平底加矮圈足,内壁3圈青花圆圈,内底一字符,外壁饰花草,用笔随意,青花釉色蓝中略泛灰黑。
  由于该青花瓷蓝里带黑,与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接近,如果最后能确认其为宋代或更早年代的青花瓷,并能确认产自景德镇,无疑将带来学术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景德镇青花瓷的烧造始于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到了元、明(公元13~17世纪)两代,青花瓷器的逐渐流行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使得景德镇青花瓷在生产技术和规模上都得以进一步提高。清代(公元1644~1911年)是青花瓷的鼎盛时期,景德镇青花瓷以其烧造精致而独占鳌头,成为中国近代青花瓷的代表。
  青花瓷是一种彩绘装饰瓷。它以含氧钴为着色剂,先在瓷坯上描绘花纹,再施一层透明白釉,入窑经1300℃左右高温烧制而成。青花瓷虽然着色单一,但它较五彩瓷器更显清丽、娟秀,因而广为众人所爱。景德镇青花瓷造型优美,色彩绚丽,装饰精美,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它无铅无毒,耐酸耐磨,面色经久不退,素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称。

为您推荐

考古图②

  《考古图》    中国宋代金石学著作。吕大临撰。吕大临字与叔,原籍河南汲郡 (今汲县),后移居京兆蓝田 (今陕西蓝田)。宋元□年间曾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为当时著名经学家。所著《考古图》一书即出于其研究古礼..

种竹诗②

  Wu Kuan Zhongzhu Shi Juan   吴宽《种竹诗》卷   中国明代吴宽书法作品。(1435~1504),字原博,号匏,江苏苏州人。此卷纸本,纵28.2厘米,横582.6 厘米。行书 118行,录自作《种竹》长篇七言古诗及《园中竹》、《次韵陈..

双连壶②

  双连壶, 1972年郑州市北郊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房基内出土.高20厘米,藏郑州市博物馆。两壶并列,腹部相连处有一圆孔相通。西壶两侧各附一耳,圆腹平底。泥质红陶,红衣黑彩,器表满布平行线条。造型别致,构思新颖,彩绘线条古..

甘肃鸟②

折觥②

  折觥(作册折觥、作册旗觥 )   这件西周早期折觥,通高28.7厘米,腹深12.5厘米,口宽11.8厘米,口横7厘米,重9100克。觥体呈长方形,前有流,后有鋬,分为盖与器身两部分。盖的头端呈昂起的兽形,高鼻鼓目,两齿外露,长有两只巨大曲..

象尊②

  象尊是商周时期一件造型、纹饰构成最具匠心的立体造型器物。全器为象形,上扬的鼻为中空的流,流口是一组虎、鸟组合,鼻下有一蛇纹;象额有涡状蟠虺纹一对;耳正面为云雷纹,背饰凤纹;器表饰龙纹、兽面纹。缺盖,根据同类器推断..

苏武墓②

  苏武墓   【地理位置】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西47公里处武功镇龙门村。   【苏武墓及苏氏宗亲会】   位于北1.5公里龙门村,代有封修,题书、碑、碣殊多。清乾隆巡抚毕沅题碑,同治间(1862-1874)知县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