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蒂瓦纳科(Tiahuanaco 或 Tiahuanacu)
大陆:美洲
国家:玻利维亚
海拔:3 840 m
位置:的的喀喀湖以南 17 km
鼎盛:15000 到 12000 年前
【概况】
引言:在南美洲安第斯脉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横跨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边境的高山湖泊的的喀喀湖。湖面高度为海拔3900米。在湖东南20多千米的玻利维亚境内的高原荒野里,这个高原上的景象,看起来不像是地球上的,倒像是别的星球上的。这里的气压很低,大约只有海平面气压的一半,空气中氧含量也挺少。体力劳动对于任何一个非本地人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但是,恰恰在这样的高原上,有一座神秘的古城遗址蒂亚瓦纳科。从残存的废墟石块中可以看出,蒂亚瓦纳科曾经是一座相当坚固的大方城,四面有着高不可攀的城墙,每座城门都用一整块重达几十吨甚至数百吨的大石雕凿而成。考古学家还在巨石的缝隙中发现了一些小金属钉,其作用是固定石头,据推测,这些金属钉是把金属熔化后再倒入凿出来石头模子中制成的。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整块岩石凿成的石门:“太阳门”,驰名世界,号称“世界考古最伟大发现之一”。
概况:蒂瓦纳科(Tiwanaku,旧写 Tiahuanaco 或 Tiahuanacu)文明被认为是印加文明的先驱。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蒂瓦纳科一直是安第斯1)世界最大、最重要的土著城市。这座古城的遗迹位于的的喀喀湖附近,在拉巴斯以西约 72 公里处。
蒂瓦纳科海拔 3840 米(高于拉萨和加德满都),但并非山地——它位于山脉东西交界处的平原地带。
蒂瓦纳科城位于玻利维亚,但是蒂瓦纳科文化的影响则不仅限于玻利维亚。这是南美洲的古印第安文化,分布在玻利维亚和秘鲁,并扩及厄瓜多尔南部、智利和阿根廷北部。
蒂瓦纳科当今的名字 Tiwanaku 可能来自艾马拉(Aymara)词汇“taypikala”,意思是“中央之石”。但是蒂瓦纳科真正的居民们是如何称呼这个他们所居住的城市的却是个永远的谜,因为蒂瓦纳科没有留下文字,即使现代研究怀疑那些石像上的沟纹可能是某种象形文字,也没有人能够解读。
【文化】
玻利维亚蒂瓦纳科遗址是蒂瓦纳科文化的宗教、政治中心,玻利维亚印第安古文化遗址。位于的的喀喀湖以南约20公里处。海拔3500米。蒂瓦纳科在古印第安语中是“创世中心”之意,大批宗教建筑、绘画雕刻以及高度发展的古印第安文化都集中在此。5世纪到9世纪它达到了鼎盛时期。遗址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阿卡帕纳金字塔,这是遗址中最长的建筑。二是大卡拉萨萨亚神庙,它是蒂瓦纳科人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太阳门”是该遗址中最著名的古迹。门是用一整块巨大的安山岩雕凿而成,门框的上下左右均布满了轮廓清晰、刀法雄健的石雕神像和各种花纹图案。太阳门上端正中部分有一个维拉科查太阳神像的浮雕。太阳门上的雕饰最集中地反映了蒂瓦纳科文化的艺术特色。第四部分是位于一座巨大的庭院中央的石墓宫地墓。
蒂瓦纳科古城是公元400年玻利维亚人在的的喀喀湖边建造的。很快居民聚居中心就繁荣发展起来,成为一座繁忙的城市。在这片土地上,修建了许多梯形金字塔、法庭和城市中心建筑。今天的艾马拉印第安人聚居的小村落就很靠近西班牙征服前的蒂瓦纳科遗址。
考古学家对这一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上,蒂瓦纳科遗址的梯形金字塔和城墙上还紧密排列着大量的雕刻十分精美的石头。据估计,曾经有3万到4万人口居住在往日这座生机勃勃的古城内外。但不幸的是,现代人类对蒂瓦纳科古城当时的手工业、食品贮藏系统、美洲驼队和蒂瓦纳科人创造的蒂瓦纳科式捕鱼法所知甚少。
有考古学家描述蒂瓦纳科古城中心和城周围的壕沟更象是为仪式庆典服务的,而不是用于战争中的进攻防御。而且由于常年降雨量很达,壕沟还起到了将雨水分流到城中其他下水道中,引流入蒂瓦纳科河的作用。阿卡帕那是最大的梯形金字塔,曾被认为是一座人工堆建的小山。经过考察,人们后来发现阿卡帕那的地基是由一块一块经过完美切割的石头严丝合缝地垒砌起来的,成为蒂瓦纳科的标志性建筑。蒂瓦纳库古城中心还有六个带有垂直石柱的“T”形台地,是蒂瓦纳科的另一个显著标志。台地的地面满是灰土,极有可能是从周围的壕沟中挖出来的。
考拉塔在法庭遗址周围挖掘出一些遗骸和大量的手工艺品显然是城中的能工巧匠的杰作。这些遗骸的姿势是坐着的,其中一人拿着一件陶器,上面描绘着代表蒂瓦纳科的神物美洲豹和美洲狮的图案。在周围当地居民还发现了祭祀用的美洲驼、陶器、铜器、银器和黑曜岩。从发掘出来的东西看,蒂瓦纳科主要敬奉着一位带着有翅膀随从的门神。这个有人形的有翼形象在许多发现的陶器上很常见,是保佑蒂瓦纳科日常生活中农业丰收、渔牧业富足的神明。
蒂瓦纳科有着自己独特的与当地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相适宜的农业耕作,他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这一地区的湿地。蒂瓦纳科人挖出多条相距16到30英尺宽的渠(有些地方长达650英尺),渠和渠之间用于耕种,渠中养鱼和种植水生植物,用于使用和肥料。渠中的水还可以调节土壤的温度,保证作物不被冻坏。实际上,这种被证明为非常成功的耕作方式一直被艾马拉人沿用至今。
蒂瓦纳科人一直统治着南部河谷,在公元400年到500年间,他们控制了的的喀喀湖的西部和北部地区,也把他们的货物和耕种方式带到了这些新的地方。在这段时间内,蒂瓦纳科人和周围地区贸易往来频繁,载满货物的美洲驼队穿梭在城市之间,整个经济网络覆盖了安第斯南部的大部分地区。
【文明发展】
蒂瓦纳科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 15000 年左右,是一个以种植土豆和藜麦2)为主的小村庄。蒂瓦纳科确定耕田在各个区所占的土地比例,同时,灌溉区、牧场和梯田的比例也予以规定。人工开发的农耕区由沟渠分开。这些划分了各个农耕区的沟渠提供了水分,也吸收了强烈阳光下的热量。到了极其寒冷的夜晚,这些热量则被散发出来。沟渠同时也用来养鱼,沟渠底部的淤泥则是上佳的肥料。这种先进的农耕手段让这个小村落逐步发展起来。
在公元 15000 年至 12000年期间,这个原本的小村落发展为重要的都市。它占地约 5 至 25 平方公里,人口达 10000 至 40000。蒂瓦纳科文明的影响力却大大跨越了这个区域,它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今天的玻利维亚高地、秘鲁、智利和阿根廷均有发现。当年这些国家在政治上是否都属于同一个帝国,或者仅仅是因为文化和贸易上的交流的结果,今天的我们已经无从知晓。
除此之外,蒂瓦纳科居民还建设了大规模工程:神庙,环绕城市的城墙,以及贯通全城的下水道系统。专为上层人物而建的宫殿位于城市中心,以砖和经雕刻的石块建成。
蒂瓦纳科在公元 1000 年以后崩溃。很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变化,或者归咎于从南部侵入的入侵者,抑或对蒂瓦纳科宗教信仰的丧失,或者这三者兼而有之。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蒂瓦纳科赖以生存的的的喀喀湖湖水退却,因此不得不弃城。到 13 世纪左右,蒂瓦纳科忽然陨落。但是,故事可能并未就此结束:崛起于库斯科的印加帝国,可能就是蒂瓦纳科文明的继承者——蒂瓦纳科一支居民可能在蒂瓦纳科弃城时到达了库斯科地带,逐步建立起辉煌的印加文明。
西班牙殖民者在 16 世纪侵入印加帝国,土著称,根据印加传说,他们的祖先就来自蒂瓦纳科。
【建筑和艺术】
蒂瓦纳科建筑的特征就是巨大的石块,甚至达到 100 吨。这种巨石建筑为蒂瓦纳科独有,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太阳门。【太阳之门】
“太阳门”矗立在长30英尺、宽15英尺、厚6英尺的基座上, 而基座和门是用同一块岩石雕凿而成的,重量至少在10吨以上。太阳门的两侧画着48幅方形图案,分列三排,簇拥着太阳门上方的一个会飞的神。太阳门上雕刻有1万2千年前灭绝的古生物“居维象亚科”(跟现在的大象类似)和同期灭绝的剑齿兽。太阳门上还雕刻有既繁复又精确的天文历法。还镂有许多象形文字。离“太阳门”不远处,有一个奇特的凹陷方形天井,长118米,宽112米,当中竖立着3块雕凿精致的红砂岩石板。 在蒂亚瓦纳科遗址挖掘出了大量的海洋生物贝壳、飞鱼化石,显示它过去曾是一个港口,拥有完善的船坞和码头,其中有一座庞大的码头可供数百艘船舶同时装卸货物使用。而建造这座码头所用的石块每块大致在100~150吨之间,最大的达440吨。根据毕生研究蒂亚瓦纳科文化的玻利维亚学者Posnansky教授用天文黄赤交角推算,该古城可能建于1万7千年前。1932年,美国人温德尔·贝内特率领的考古队,在蒂亚瓦纳科城的一座古神庙废墟地下3米深的地方,挖掘出了一尊高7.5米, 重20吨的大神像。大神像身上有几百个谁也看不懂的神秘符号,在大神像旁边还躺着另一尊高2.4米的神像。这两尊神像都是用红砂岩雕凿成的,但风格却截然不同。在另一座神庙废墟的墙上,还有用红砂岩石块雕成的表情不一的奇形怪状的人头像。在已发现的最大建筑物“皮马皮纳”废墟上,有些石块长达10.5米,宽达6.5米。
虽然有这些惊人的发现,但是至今谁也无法确定这座神秘废城的年代。城门之内,早已空寂荒芜,昔日蒂亚瓦纳科城的居民好像也没有留下什么文字记载。也许大神像上的神秘图纹符号就是某种象形文字,但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能够破译出来。
最先尝试释译这些象形文字的,是考古工作都波斯纳斯基和契什,后来阿希敦继承了他们的事业。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在1949年结束了此项研究。他声称,太阳门镂刻的象形文字可能是一份天文历。不过,这个天文历独具特色,与我们的太阳历大相径庭。它的一年不是365天, 而是只有290天,并且,在一年的12个月中,有10个月只有24天, 其余两个月25天。
那么这部天文历代表什么意义呢?莫非它包含有某种我们还不曾了解的宗教意义?它又是按什么作为标准的呢?
【生活】
市中心被笔直的道路分割,简单的住宅仅一间房,一个家庭的起居均在同一间房内。蒂瓦纳科居民习惯于在房子地下埋藏美洲驼胎。而死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总是伴随着生者:埋葬死者的墓地通常距离房屋不远。直到今天安第斯地区还广泛保留着这个习俗。人们通常将家族前辈的遗骸或木乃伊保存在瓦罐或者篮子中,以证明自己居住于此的合法性,并在必要时候向祖先征询意见。
统治者可能下令将木乃伊移放到首都,以保证蒂瓦纳科的重要地位。而统治者自己可能被埋葬在经过雕刻装饰过的纪念性的建筑中,但是这只是猜测:目前为止还没有在蒂瓦纳科发现这类建筑。
由于缺少文字记录,现在很难确切地知道蒂瓦纳科的统治者如何行使他们的权力。但是蒂瓦纳科在宗教仪式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众多的朝圣者慕名而来。蒂瓦纳科在宗教上的威仪足以显示其重要性。一些仪式由权力上层主持,统治者很可能借此将命令付诸实施。如耕田的规划,或者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众多神庙和金字塔环绕着城市,但是如今仅剩一些遗迹。城外,湖附近的两个岛分别被称为太阳岛和月亮岛,均为圣岛。
蒂瓦纳科城南的普玛彭古(Puma Punku)神庙享有盛名,朝圣者很可能来自的的喀喀湖附近——传说中创世之神在所在。太阳门则可能是神庙的入口。
【考古】
蒂瓦纳科衰落之后,古迹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在西班牙殖民者到达这块土地后,破坏仍在继续。19 世纪和 20 世纪早期,古迹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对蒂瓦纳科的考古研究始于 19 世纪中期。在 19 世纪 60 年代,美国人类学家 Ephraim George Squier 在此处考察,稍后发布了他考察期间绘制的地图和素描。德国地理学家 Alphons Stübel 在 1876 年花了 9 天时间在蒂瓦纳科考察,并细心绘制了古迹的地图。同时,他还绘制了草图,并记录了蒂瓦纳科雕刻以及其他建筑特征。一本包含了大量照片的关于蒂瓦纳科的专著发表于 1892 年,作者是工程师 B. von Grumbkow。这是关于这一遗迹的最早的深入研究文献。
19 世纪的蒂瓦纳科 蒂瓦纳科胸甲
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修复古迹的尝试开始了,然而很不成功。到 2000 年,蒂瓦纳科古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553年,西班牙人侵占了这块地方。占领者曾留下这样的记载:“这里的人无视神(西班牙人的神)的旨意,而遵照奇特的法律生活。”也有这样的传说:这些人以为西班牙侵略者是印加创世神——维拉科查重返地球,所以根本就没有抵抗。
但有关“维拉科查”这个神话般的人物,人们的争论分歧却不大。为了解开蒂华纳科和太阳门的修建时间为何时及修建者为谁?考古学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还是先从“维拉科查”说起吧。
坐在蒂华纳科城地下神庙的地板上,有一张昂起的脖子,仰望着的脸孔——学者们都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维拉科查。许多世纪以前,有个不知名的工匠将维拉科查的肖像雕刻在一根高大的红色石柱上。尽管饱受风沙侵蚀,这座肖像所呈现的面容,却依旧那么祥和恬静,流露出一股莫名的慑人力量....
他的额头宽阔,眼睛又大又圆,嘴唇丰润,鼻子挺直,鼻梁虽然狭窄,却向两边伸张到鼻孔。这张脸庞最引人瞩目的特征是他那造形奇特、令人望而生畏的胡须,使他的下颚看起来比太阳穴宽广。仔细一瞧,考古学家发现工匠在雕刻这座肖像时,刻意将他嘴唇颊上,跟鼻尖平行,然后沿着嘴角夸张地延伸下来,在下巴形成一撮威武的山羊胡,再顺着颚骨转回到耳鬓上。
在他头颅两侧,耳朵上、下方,雕刻着奇异的动物图形。严格说,奇异的并不是图形,而是动物本身,因为他们看起来像体型硕大、举止笨拙的史前哺乳动物,尾巴肥肿,四肢畸形。
维拉科查的这座石雕像,还有一些耐人寻味的特征。例如,他的两只手和胳臂交叠在胸前,环抱着身上那件飘逸的长袍。长袍的两边雕刻着一条弯弯曲曲的长蛇,从地面蜿蜒攀升到维拉科查的肩膀。
供奉维拉科查雕像的“庙宇”是露天的,坐落在一个长方形的大坑洞中,形状像一座游泳池,深达6英尺。庙堂的地板用坚硬平滑的碎石铺成,约莫40英尺长、30英尺宽。墙十分坚固挺直,由许多块大小不同、搭配得天衣无缝的方石组成,接合处完全不使用灰泥。沿着墙,每隔一段距离矗立着一根高大粗糙的石柱。
维拉科像高约7英尺,坐北朝南,背对着的的喀喀湖古时的湖岸线。排列在这座树立在庙堂中央、代表维拉科查的方尖形石碑后面的,还有两座比较矮小的石碑,显然是代表维拉科查传说中的门徒。
早在16世纪,就有一批寻找“黄金国”的西班牙人到过这里。他们当时所看到的蒂亚瓦纳科已经是一片荒凉的断垣残壁。这些西班牙人从住在附近地区的印第安人口中得知, 比他们早100多年来到这里的印加人所看到的蒂亚瓦纳科古城就已经是一座残石颓墙的废城了。当地的印第安人传说,蒂亚瓦纳科城是在洪水退去后,由来历不明的巨人在一夜之间建造起来的,但是,他们不相信太阳会升起的预言,结果被太阳光毁灭,连他们的宫殿也化为灰烬,这种传说给蒂亚瓦纳科古城披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对于搞清楚该城的起源毫无帮助。
100多年来, 为了揭开蒂亚瓦纳科废城之谜,考古学家们做了大量工作。美国考古学家温德尔·贝内特在本世纪30年代曾经根据发掘结果提出过自己的看法,认为蒂亚瓦纳科经历过3个不同的文化时期, 可分别称为早期、古典期和衰落期。在本世纪50年代,玻利维亚考古学家卡洛斯·蓬斯·桑切斯又率领考古队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工作,结果发现蒂亚瓦纳科废城底下共有5座古城遗址,它们一城叠着一城。所以,桑切斯认为, 蒂亚瓦纳科城经历了5个历史时期,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1200年,历时近1400年。
但是,在这5层古城遗址中发现的资料并不多,所以, 对于蒂亚瓦纳科城究竟是哪个民族兴建的,它究竟是一座宗教圣城,还是某一个帝国的古都,以及它为什么会几度兴废等问题,仍然找不到答案。有关蒂华纳科城的历史及太阳门的历史到底有多古远?这成为考古界争论的焦点。
据说在蒂亚瓦纳科城废墟上有一些野草丛生的人造土丘,面积达4000平方米。迄今还没有人发掘过这些神秘的土丘。但愿有朝一日,考古学家们会从这些神秘的土丘底下找到解开古城之谜的钥匙。
【电影中的描述】
蒂瓦纳科目前只是出现在古墓丽影第七代——《古墓丽影:传说》中。劳拉听说了一个传言,而来到蒂瓦纳科寻找一个古石坛。但是意外碰到的詹姆斯·威廉·拉特兰使她决定前往秘鲁。在秘鲁,劳拉曾与她的朋友们挖掘一座古墓,劳拉认为那里埋葬着蒂瓦纳科末代女王。一场可怕的悲剧导致劳拉长久以来都没有继续对那座古墓的探索,但是在蒂瓦纳科之旅后,劳拉决定前往这座古墓,继续数年前的探索。在那里劳拉发现了一个石碑,上面刻着蒂瓦纳科末代女王的故事——蒂瓦纳科没有文字传世,只有尚未能够解读的沟纹可能是文字。劳拉看到石碑居然毫不费力就即时翻译成了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