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圆内方钱②

  中国货币收藏专用词汇.秦始皇在天圆地方的观念下创造了外圆内方的半两钱。成为中国历史钱币的传统样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币制,以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铜钱以“半两”为名,后人称之为“秦半两”。从此中国的铜钱(以后还有铁钱、铅钱等)取得了外圆内方的固定形式,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秦半两外圆内方,不少研究或收藏古钱币的人津津乐道这是象征天圆地方。有研究中国货币史的学者认为秦半两是象征天圆地方的,那是因为受了研究条件的限制。当时考古发掘的材料不够,使得货币史研究者误以为秦始皇统一币制是创造了一种新钱。战国时天圆地方的观念盛行,因此就将两者联系起来,以为秦始皇是在天圆地方的观念下创造了外圆内方的半两钱。但是后来的考古证明,秦始皇只是将秦国的一种老钱推向全国,他并没有创造新钱,这样自然就否定了象征天圆地方之说了。原来战国时铸造的众多钱币中,有一类是圆形的,后人称为“圜钱”或“环钱”。早期圜钱外圆内圆,后来发展为外圆内方。秦半两原是圜钱的一种。最早说方孔圆钱象征天圆地方的是西晋的鲁褒。他在《钱神论》中谈到铜钱的产生时说:“上智先觉者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故使内方象地,外员(圆)象天,大矣哉。”但鲁褒的《钱神论》意在讥刺钱能通神的社会现象,采用夸张的笔法,并不是真的在谈货币的起源,象征天圆地方只是借题发挥,故不能以他的话作根据。圜钱为什么从圆孔发展为方孔呢?这可以从技术需要予以说明。第一,方孔便于钱上文字的定位,两字的钱文安排在方孔的左右。第二,钱铸成后还要作一定的加工(如锉边),方孔用方形细木棍插入,可以使钱固定不动,便于操作。

为您推荐

岳南②

  岳南   一九六二年生,山东诸城人。1979年毕业于诸城第五中学。1981年入边防武警部队服役,后调部队机关从事宣传工作。后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所、鲁迅文学院作家研究生..

说书俑②

  1957年在四川省天回山墓出土的一件高53厘米的“说书俑”,此俑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高55厘米。其造造型极为生动、传神、活泼、幽默,引人入胜。其绝妙之外便是作者善于抓住人物动态的刻划,在动势中表现物象的内在..

托尔特克文明②

  托尔特克 Toltec简介  托尔特克文化(公元900-1521 年) 因尚武好战的托尔特克人而得名,文化中心最初在墨西哥西部的图拉,后来在阿兹特克人的威胁下东迁至的玛雅人地区。托尔特克文化受到了文化的强烈影响,其建筑与艺..

青铜器中纹②

唐大圣遗音琴②

  这架唐代大圣遗音琴为神农式,桐木斫,髹栗壳色漆罩以黑漆,朱漆修补,纯鹿角灰胎,发蛇腹间牛毛断纹。通长120厘米、肩宽20.5厘米、尾宽13.4厘米、厚5厘米、底厚1厘米。琴背作圆形龙池、径7.6厘米,扁圆凤沼为12厘米长,1.2米..

铜器铭文②

  古代上的文字。亦称“”、“”。商代至春秋的铭文,一般是铸成的,内容多记奴隶主贵族的祭典、训诰,征伐功勋、赏赐策命和盟誓契约等。简单的仅以一二字标出奴隶主或其氏族的名称。商代铜器铭文较短,西周后常有长篇铭文..

澄江金莲山②

  在距离云南省城4公里处的金莲山,境内青铜器时代最大的古墓群被发现并正在进行发掘。参与发掘的专家称,这些墓葬的年代可确定为时期,此次发现对于研究古滇文明具有重大的价值。   金莲山是澄江县右所镇旧城村东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