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尸②
古墓是在位于南昌市郊的华东交大校园修建学生公寓时发现的。12月3日,华东交大正推平古墓所在小山坡,挖土机突然挖到坟墓,省考古研究所接报后赶到现场进行处理。因挖地施工,棺盖早被打开。清理完堆埋在木棺上面的泥土后,8匹褐色绸缎出现在众人眼前。绸缎搬开,笔者见到的是用大量衣物裹着的墓主,但此时还看不见墓主的真面目。
因天色已晚,还下着小雨,下午4时45分,考古人员将墓主重新裹好,抬出木棺,将其同出土的随葬物一同运回省博物馆。在木棺底下,铺有一层15厘米厚的棉皮和一些起干燥作用的灯芯草,棺木底部还有3个圆圆的钱形孔。
当晚8时许,考古专家在省博物馆里进一步撩开了墓主的“面纱”。
首先摘除金冠。因年限长,金冠的部分金花金叶已断落,加上金冠用布绸系在头部,因此摘除难度较大,约15分钟后,终于摘除成功。墓主身上的第一层裹布打开后,又有10多件夹衣、布裙,均为紫褐色。剥开了3层夹衣后,是10余个用白纱布打成的死结、活结。据了解,这或许同当时的埋葬风俗有关。
解开11个结后,一件刺绣精致、光滑,看上去极为华丽的长衣出现了,长衣的胸前绣着凤舞祥云的图案。当脸上的面纱从头往下撩开时,古尸的面目展现在人们面前。据初步断定为是一具女尸。只见一缕黑发和两弯细眉,脸上的皮肤看上去很苍白,但极富水分。与此同时,考古专家在墓主的胸前及后脚部各发现一块蓝色的16厘米长的大件玉饰和一只金器。
5日下午,江西医学院、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专家对女尸进行了初步病理鉴定。据尸表分析,墓主约为55岁至60岁。意外的是该墓主生前就已是秃顶,在其头顶部戴有一顶假发,假发是用针缝在一块褐色的布上,然后再盖上去的。
经过多方探寻,考古专家终于在工地南面的余土堆里找出一块残片碑,随后又相继找出了9块残片,残碑约5厘米厚。经拼合后只能看清右边“皇明”两个竖排的小篆文字,在明的下面,只有一个“宁”字中的“宀”,和资料表明的“明宁王”相符。根据发掘的文物特征、墓穴形制查阅相关文献,确定该墓属于明后期,距今约500年。早在1982年,在江西南城曾发掘过4座明墓,交大的古墓的葬法、陪葬品等同南城明墓极吻合。据江西省考古所樊所长介绍,根据确凿资料查明,该墓主可能是朱元璋第17个儿子宁王的一个妃子,该墓属王妃墓。专家称,可能是个小妃之墓。
据江西省考古专家介绍,朱元璋在江西封了3个王,分别为益王、淮王和宁王。益王在南城,其王墓早在1982年就被发掘。当时益王墓是同两个王妃合葬的,两王妃的尸体已腐烂。淮王在鄱阳地带,至今还没有类似古墓发现。这次华东交大古墓出土,是宁王府系列墓葬首次被发现。
从安葬术来看,这座古墓也非常特别,虽无前后室之分,仅长190厘米、宽49厘米,但极具特色:坟墓分4层,扒开虚土后便是一层12平方米的三合土,紧连着是用青砖沿棺木四周砌成的矩形,最里面是一层10至15厘米厚的松香。
王妃墓为啥规模不大,且只有一个墓穴?据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徐主任解释说,汉晋等早期的埋葬方式是多墓室的,到了唐宋后,特别是南方,墓室就较为简单了。然而,一般来说南方雨水多,土壤酸性大,历经这么多年,尸体肯定腐烂,而这个墓主却保存如此完好,实属罕见。
因此该墓的葬术极具特色,具研究价值,考古专家说,要将整个坟墓整体迁回收藏作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