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藜图②

燃藜图

  《别传》记载:汉代刘向在黑夜里独坐诵书,来了一个神人,手持青藜杖,吹杖头出火照着他,教给他许多古书。“燃藜图”就是用这个“勤学”古时为题材的古画。
  《》第五回提到一幅《燃藜图》和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里一画一联,画的内容取材于六朝无名氏《三辅黄图·阁部》所载故事:“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拄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烟然(燃),因以见面。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
  《燃藜图》乃是神仙劝人勤学苦读的画面。而这副对联说,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人情世故的本领也就是文章。画与对联相辅相成,实为劝学“仕途经济”的楷模和格言,个中哲理,颇令人读后玩味不已。贾府是寄希望于贾宝玉荣宗耀祖的,他们采取种种手段强迫他读书,盼望他在仕途上能飞黄腾达,而他却偏偏“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所以贾宝玉对于劝人勤学的《燃藜图》和劝人学“仕途经济”的格言对联不屑一顾,连叫“快出去!快出去!”这就十分突出地勾勒了贾宝玉所处环境的特点,以及贾宝玉对所处的典型的环境的态度,从而更为形象地凸现了贾宝玉的思想情操,充分显示了这个封建叛逆者的性格特点。
  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文辞精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所讲修身处世之法,如果把它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中抽出来,单独予以品味,并把人情世故提升为一门交际学问来研究,则大有文章可做。这副对联不能不说是千百年来人们凝聚成的处世哲学的形象概括。由此,我们可见曹雪芹的高明之处。
  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红楼梦》启功注,这个故事出自《刘向别传》。《刘向别传》已佚,除此以外,仅《括苍山恩仇》注中引用过,但不知出自何种古籍的引用。

为您推荐

三希贴②

  所谓“三希贴”就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殉的“伯远帖”这三幅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的书法字贴。   清朝乾隆皇帝酷爱书法,于是他在自己卧室旁边专门设置了一间十平米不到的小暖..

清代玉器②

  【注音】:qīng dài yù qì   满清入关以后,经顺治康熙帝励精图治,扫清叛乱,发展生产,雍正帝肃整吏治,繁荣经济,出现了“康乾盛世”。康熙时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帝入交趾,开通了缅甸翡翠进入中原的路线。乾隆时期在西..

徕卡相机②

  藏品名称:徕卡相机   年代:20世纪30年代   收藏者:胡雁凌   藏品来历:这件藏品是朋友花两万元收藏的。藏品特征  这件藏品比较完整,包括1个原装牛皮机器箱,箱内有一台带标头的机身,一个广角镜头,一个中焦镜头,..

螺钿嵌②

碑学②

  清代,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康熙皇帝推崇董其昌的书法,所以书风一时尽崇董书,这一时期,只有傅山和王铎能独标风格,另辟蹊径;乾隆皇帝喜爱赵孟頫行楷,因此空前宏伟的集帖《三希堂法帖》刻成,此时帖学达到极盛,出..

绿釉②

  绿釉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则呈绿色。我国传统的绿釉和绿彩都是以铜作着色剂,属于铜绿釉。   我国在汉代就已用铜作着色剂烧铅绿釉,宋时瓷器上的绿釉已较普遍。但是,在明代孔雀绿烧成熟..

花几②

  【注音】:huā jī/jǐ   花几又称花架或花台,大都较高,它的用途主要是承托花盆、盆景,常置于纱槅前的天然几的两侧,或置室隅。高1.66米或1.66米以上。花几比茶几出现得晚。到了清代中期以后才开始出现这种细高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