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错银铜牛灯②

基本信息

  【名称】:东汉错银铜牛灯
  【类别】:铜器
  【年代】:东汉
  【文物原属】:江苏邗泉2号东汉墓陪葬品,东汉时期照明用具。
  【文物现状】:出土于1980年,现藏。

文物简介

  通高46.2厘米,牛身长36.4厘米。
  灯座为一立牛,牛腹中空。灯体作长圆筒式,盏为一圆盘,盘沿有銴,盏上有两片瓦状的镂空罩,可开合。罩上有一穹顶形盖,盖中心有一弯状管连接牛头。除灯罩外,通体有流云状的错金银龙凤纹饰。该灯不但设计精美,而且在制作时巧用铜银二种不同材质的色泽,形成颜色的完美搭配。铜牛灯通体光滑,工艺精湛,整体纹饰运用流云纹、三角纹、螺旋纹图案为地,饰以龙、凤、虎、鹿以及各种神禽异兽等图案,线条流畅,飘逸潇洒,是汉代众多青铜灯具中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

造型奇特

  此灯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它的三部分均可拆卸,使用和擦洗相当方便。灯座是一俯首站立、双角上耸、四足矮而敦实、尾卷曲向上、雄浑壮硕的黄牛。牛腹中空,背负圆形灯盘,灯盘一侧设置扁平把手,便于转动灯盘,盘上饰两片可以灵活转动的灯罩,其中的一片刻镂空菱形斜方格形纹,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灯罩上紧扣穹顶形罩盖,盖顶之上均匀弯曲的烟管与牛头顶上方凸出的短管紧密套接。当灯火点燃时,所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被溶解,从而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新。

环保设计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在青铜灯具的设计上就已具备了环保意识,如长信宫灯宫女的袖筒、云纹牛灯的双角,它们即是造型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发挥着烟尘导管的作用,匠心独运,令人叹服。这项发明在世界灯具史上处于领先地位,如15世纪意大利科学家达·芬奇发明铁皮导烟灯罩,与我国相比晚了1500年,到了18世纪,法国人肯开和瑞士人阿干德才改用玻璃罩代替了铁皮灯罩。

为您推荐

东汉陶砖②

马文化博物馆收藏的东汉陶砖 东汉陶砖是一种汉代普遍使用的建筑材料,陶质砖、瓦及管道的使用,到秦、汉时亦有了新的发展。陶砖不但用于铺砌室内地面,而且用作踏道,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还被用于贴砌墙的内表面。中国马文..

东汉②

东汉 东汉,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汉朝。西汉与东汉之间有一个新朝,后被东汉所取代。东汉亦是汉朝的一部分,与西汉不同的是,东汉乃建都洛阳,而西汉则建都长安。 东汉-历史 光武中兴及明章之治(25年-8..

东汉辞赋②

辞赋 东汉辞赋并上先前的西汉辞赋合称为称汉赋。东汉辞赋是东汉涌现出的并盛行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

东汉妾徼玉印②

东汉汉卢水仟长印②

【名称】 东汉汉卢水仟长印   【类别】 铜器、   【年代】 东汉   【文物原属】 东汉政权颁赐给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卢水胡人的官印   【文物现状】 现藏北京   【简介】   印面2.3×2.3cm,通高2.2cm。  ..

东汉累丝镶嵌金辟邪②

说明:现藏定州市博物馆 高3.1厘米,长3.9厘米,底座长5.5厘米,宽1.6厘米,重8.4克。   这件累丝镶嵌金辟邪高3.1厘米,长3.9厘米,底座长5.5厘米,宽1.6厘米,重8.4克。采用焊接、累捏、缠绕和镶嵌技法。形似虎,作昂首迈步状,前额隆..

东汉鎏金熊足铜樽②

【名称】:东汉鎏金熊足铜   【类别】:鎏金铜器   【年代】:东汉   【文物原属】:东汉酒器,传世器物。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   【简介】:   通高41厘米,樽下承盘,自铭为“承旋”。樽的形制如常制,圆筒形,通体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