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灯影戏②

  灯影戏是集民间、、为一体的、有独立音乐声腔系统的地方剧种。它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艺术魅力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灯影戏精巧细腻的雕刻制作,是构成其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方面。青海灯影戏,皮影戏剧种,俗称“影子”。唱灯影戏叫“唱影子”,看灯影叫“看影子”,灯影戏唱腔也叫“影子腔”。
  青海的广大农村,生产落后、交通不便、文化贫乏。解放前,群众的文化欣赏主要靠当地的皮影戏班子的演出,成为一项山区群众的主要文化娱乐活动。它和当地的时令节日、民族风情相联系。青海各地的传统庙会、节日都有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例如花儿会、社火、秧歌、赛马等等,皮影戏是必演的节目。而且群众习惯以皮影戏来祭祀神明、企求丰年、灭灾降福,表达人民的美好愿望。
  【角色行当】
  灯影戏的人物形象,道具(如车、马、刀、枪、桌椅等)是用加工的黄牛皮革雕制而成。人物脸谱神态各异,服装花纹细腻,色彩鲜明,对比清晰。它是由演员操纵皮影表演,透过灯光投影于银幕,让观众看影像的一种戏曲表演形式。演员、演奏员通过演唱,演奏、吟诵、道白等手段来表达戏曲内容。它主要流行于青海东部农业区汉族地区,在长期流传过程中,表演艺术日臻完美,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剧种。皮影戏班由半农半艺的民间艺人组成,农忙务农,农闲演出。其中演员一人称“前台”,也称“把式”,乐队四人(俗称后台),承担伴奏,帮腔和杂务。乐器有弦乐、管乐、打击乐三种。班社可自由结合,或以家庭为单位。灯影戏剧目可分为“大传戏”和“单本戏”两大类。大传戏是根据历史长篇小说改编,单本戏是根据民间口头文学改编。过去灯影戏没有文字脚本,全靠师傅口传身授或艺人自编自演。因此同一台戏各艺人唱法不同,艺人本人每次表演也大同小异,但主要内容、道白、及唱词较固定。
  【传统剧目】
  青海灯影戏的传统剧目有《铡美案》、《状元媒》、《黄鹤楼》、《斩秦英》、《满园春》、《百子图》、《北国盗甲》等。青海灯影音乐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从当地民间音乐和其它戏曲中吸取营养,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唱腔和唢呐曲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淳朴的乡土色彩,表演形式生动活泼。素为青海农村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为您推荐

青海平弦戏发展走向

青海地方戏曲音乐以坐唱曲艺'平弦'音乐为主基调,在形成青海地方戏风音乐之前,广泛吸收了青海河湟民间小调、曲牌、社火、秧歌等音乐,并借鉴了国内其他剧种之后才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的。 随着大小不同剧目的深入引进,青海..

青海平弦戏代表作《青海情》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第四届曲艺艺术节上,青海平弦第一次登上了首都长安大剧院的舞台,受到曲艺家们和观众的好评。 这次由青海省文联曲协和中国曲协选演的节目,是西宁市文艺家谢承华创作的青海平弦《青海情》,由青海省中..

青海平弦戏平弦戏的发展

2014年,国家文化部对青海省平弦戏和皮影戏《红罗传》给予的126万元扶持资金。 发展平弦戏,如果仅盯着专家、内行、戏迷,仅满足他们的需要,对青海平弦戏来说可能永远凑不齐满满当当的一场观众,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所以我..

青海平弦戏平弦戏

青海平弦戏主要特点

地方戏的音乐唱腔是剧种与剧种之间区分的主要标志。平弦音乐虽有十八杂腔曲调作为基础音乐,但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戏剧舞台上的表演程式、人物性格,创作出适合自己剧种的演唱、表演等一整套音乐唱腔体系。这并不是照搬照..

青海平弦戏剧种介绍

平弦,青海地方曲种,民间坐唱艺术。因其主要伴奏乐器三弦定弦格式属于民间定弦法中的'平弦'而得名。主要唱腔为'赋子',俗称'西宁赋子'。流行于以西宁为中心的湟中、平安、湟源、大通、互助等地。唱腔属于联曲体,除'赋子'外..

青海平弦戏平弦

平弦是青海地方曲艺中影响较大的曲种之一。它又叫'赋子',或名'赋腔'。这是因为在它的众多曲调中,最基本的一个曲调的名称叫做'赋子'。它的曲调优美,绚丽典雅,曲词格律严谨,诗词化程度较高,可以说是青海地方曲艺中的'阳春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