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书
《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原名《齐书》,至宋代为区别于李百药所著《北齐书》,改称为《南齐书》,撰著者为萧子显。
南朝萧齐皇朝在历史上只存在二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年代很短的一个封建皇朝。撰写萧齐皇朝时期历史即《南齐书》的萧子显,是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一个史学家,以他曾经是宗室的身份来撰写这个皇朝的历史,这在二十五史的众多的作者中别无第二人。
萧子显(487—537),字景阳,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他十三岁的时候,萧齐皇朝被萧衍推翻了。萧衍的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他们都是萧姓,而且同族,但毕竟从他们的高祖父时候就分支了。萧衍建立了梁朝,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梁武帝。在梁朝,萧子显凭着他的才华、风度、谈吐的出众,受到梁武帝的礼遇和信任,官至吏部尚书。
萧子显是一个“风神洒落,雍容闲雅,简通宾客,不畏鬼神”的人(南史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二)。他“性爱山水”,曾在《自序》中说:“若乃登高目极,临水送归,风动春朝,月明秋夜,早雁初鸎(yin),开花落叶,有来斯应,每不能已也。”他又是一个“颇负才气”的人,做吏部尚书时,“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只是举起手中的扇子一挥而已,所以有些士族地主内心里对他很不满。但梁武帝倒是自始至终都把他看作是一位“才子”。事实上,他的文才的确是有社会影响的。萧子显的同时代人、《宋书》的作者沈约甚至称赞他的文章是属于东汉名家班固一流的佳品。这个评价当然是过分高了,但也可以看出沈约对他的文才的赏识。
史学是萧子显所酷爱的事业,在他的四十九年的生命历史上,撰写了五部历史著作:《后汉书》一百卷,《晋史草》三十卷,《齐书》六十卷,《普通北伐记》五卷,《贵俭传》三十卷。他撰《齐书》,是向梁武帝请示并得到梁武帝的批准的。萧子显撰写和完成《齐书》的时间,按照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说法,是在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年)。如果刘知几的说法是有根据的话,那么《齐书》的撰成当在天监八年(509年)至十八年(519年)期间,即萧子显二十岁以后至三十岁以前这十年当中。果然如此,那真是一位青年史学家了。除了《齐书》以外,萧子显的其他著作包括文集二十卷都已不存。后人为了区别萧子显的《齐书》和唐初李百药所撰的《齐书》,把前者称为《南齐书》,后者叫做《北齐书》。
萧子显在撰写《南齐书》的过程中,可以参考的文献资料和思想还是不少的。早在齐明帝时,史学家檀超和江淹奉诏修本朝史,他们制订了齐史的体例,但没有最后完成修撰工作。此外,还有熊襄著的《齐典》、沈约著的《齐纪》、吴均著的《齐春秋》和江淹著的《齐史》十志。萧子显的撰述工作,在史书体例上“本(檩)超、(江)淹之旧而小变之”;在史书材料上汲取诸家成果,终于著成《南齐书》六十卷。
《南齐书》包含:帝纪八卷,除追叙萧道成在刘宋末年的政治活动外,主要记萧齐皇朝(479—502年)二十三年间的史事。志八篇十一卷,其中有的上承刘宋,有的起于萧齐立国,断限比较明显。传四十卷,其中不少是记少数民族地区史事的,而以《魏虏传》记北魏史事,这在性质上同《宋书·索虏传》是一样的。序录一卷,刘知几都不曾见到,说明它佚之甚早,故全书今存五十九卷。上面讲到,萧子显既是萧齐皇朝的宗室,又是萧梁皇朝的宠臣,所以他撰《南齐书》一方面要为萧道成避讳,一方面又要替萧衍掩饰。例如他写宋、齐之际的历史,就不能直接写萧道成的篡夺之事,只能闪烁其词,微露痕迹;他写齐、梁之际的历史,则用很多篇幅揭露齐主恶迹,以衬托萧衍代齐的合理。这是他作为齐之子孙、梁之臣子的“苦心”,也反映出他在史学上的局限性。
《南齐书》部帙不大,包含的年代又很短,竟然也撰就了八篇志,确乎难得。这里面无疑包含了江淹的首创之功。《南齐书》有些传,显示了萧子显在历史表述上的才华。如:他于《褚渊传》,先写褚渊在宋明帝时受到信任,而在宋明帝临死,则写他也参与“谋废立”,违背宋明帝的意旨;于《王晏传》,先叙其与齐高帝、齐武帝的密切关系,继而写其在齐武帝死后也参与“谋废立”的事;于《萧谌传》,先说其受到齐武帝、郁林王的信赖,后写其在协助齐明帝夺取郁林王皇位的政变中竟然领兵作前驱;于《萧坦之传》,先烘托其受到郁林王的殊特信任,以至“得入内见皇后”,后写他成了废郁林王而拥立明帝的关键人物;等等。萧子显在写这些事件和人物的时候,都不直接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前后史事的对比来揭示人物的品格。清代史学家赵翼评价说:“此数传皆同一用意,不著一议,而其人品自见,亦良史也。”用顾炎武的话说,这种写历史人物的方法叫做“于序事中寓论断”,司马迁写《史记》最善于运用这种方法。萧子显学习司马迁表述历史的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成就,被后代史学家称为“良史”,这是很自然的。
《南齐书》同《宋书》一样,都宣扬神秘的思想、佛法的深远,又都过分讲究华丽的辞藻,这是它们的缺点,也是那个时代留下的印记。
《南齐书》现存五十九卷,其中帝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所缺一卷为《自序》。
《南齐书》文字比较简洁,文笔流畅,叙事完备。列传的撰写,继承了班固《汉书》的类叙法,又借鉴沈约《宋书》的代叙法,能于一传中列述较多人物,避免人各一传不胜其繁的弊病。又书中各志及类传,除少数外,大都写有序文,借以概括全篇内容,提示写作主旨。
《南齐书》
卷一 本纪第一
高帝萧道成上
卷二 本纪第二
高帝下
卷三 本纪第三
武帝赜
卷四 本纪第四
郁林王昭业
卷五 本纪第五
海陵王昭文
卷六 本纪第六
明帝鸾
卷七 本纪第七
东昏侯宝卷
卷八 本纪第八
和帝宝融
卷九 志第一
礼上
卷十 志第二
礼下
卷十一 志第三
乐
卷十二 志第四
天文上
卷十三 志第五
天文下
卷十四 志第六
州郡上
卷十五 志第七
州郡下
卷十六 志第八
百官
卷十七 志第九
舆服
卷十八 志第十
祥瑞
卷十九 志第十一
五行
卷二十 列传第一
皇后宣孝陈皇后高昭刘皇后武穆裴皇后韩蔺英文安王皇后郁林王何妃海陵王王妃明敬刘皇后东昏褚皇后和帝王皇后
卷二十一 列传第二
文惠太子长懋
卷二十二 列传第三
豫章文献王嶷子子廉子操孙元琳
卷二十三 列传第四
褚渊子贲蓁弟澄徐嗣王俭弟逊
卷二十四 列传第五
柳世隆张瓌
卷二十五 列传第六
垣崇祖张敬儿
卷二十六 列传第七
王敬则陈显达
卷二十七 列传第八
刘怀珍子灵哲李安民王玄载从子瞻瞻兄宽玄载弟玄邈族人文和
卷二十八 列传第九
崔祖思宗人文仲刘善明从弟僧副苏侃弟烈垣荣祖从父闳从弟历生
卷二十九 列传第十
吕安国全景文周山图周盘龙子奉叔世雄王广之
卷三十 列传第十一
薛渊戴僧静陈胤叔桓康尹略焦度曹虎
卷三十一 列传第十二
江谧荀伯玉
卷三十二 列传第十三
王琨张岱褚炫何戢王延之子伦之阮韬
卷三十三 列传第十四
王僧虔子寂张绪
卷三十四 列传第十五
虞玩之孔逷何宪刘休沈冲庾杲之王谌
卷三十五 列传第十六
高祖十二王临川献王映子子晋子游长沙威王晃武陵昭王曅安成恭王暠鄱阳王锵桂阳王铄始兴简王鉴江夏王锋南平王锐宜都王铿晋熙王銶河东王铉
卷三十六 列传第十七
谢超宗刘祥从兄彪
卷三十七 列传第十八
到撝弟贲刘悛虞悰从弟袤胡谐之
卷三十八 列传第十九
萧景先子毅萧赤斧子颖胄
卷三十九 列传第二十
刘瓛弟琎陆澄王摛
卷四十 列传第二十一
武十七王竟陵文宣王子良子昭胄庐陵王子卿鱼复侯子响安陆王子敬晋安王子懋随郡王子隆建安王子真西阳王子明南海王子罕巴陵王子伦邵陵王子贞临贺王子岳西阳王子文衡阳王子峻南康王子琳湘东王子建南郡王子夏
卷四十一 列传第二十二
张融周颙
卷四十二 列传第二十三
王晏弟诩萧谌兄诞弟诔萧坦之江祏弟祀刘暄
卷四十三 列传第二十四
江斅何昌禹谢济王思远
卷四十四 列传第二十五
徐孝嗣沈文季兄子昭略昭光
卷四十五 列传第二十六
宗室衡阳元王道度子钧孙子珉始安贞王道生子遥光遥欣遥昌安陆昭王缅子宝晊
卷四十六 列传第二十七
王秀之宗人僧佑王慈蔡约陆慧晓顾宪之萧惠基弟惠休惠朗
卷四十七 列传第二十八
王融谢朓
卷四十八 列传第二十九
袁彖孔稚珪刘绘弟瑱
卷四十九 列传第三十
王奂女壻殷叡叡族父恒奂从弟缋张冲
卷五十 列传第三十一
文二王巴陵王昭秀桂阳王昭粲明七王巴陵隐王宝义江夏王宝玄庐陵王宝源鄱阳王宝夤邵陵王宝攸晋熙王宝嵩桂阳王宝贞
卷五十一 列传第三十二
裴叔业崔慧景张欣泰
卷五十二 列传第三十三
文学丘灵鞠檀超卞彬丘巨源王智深陆厥崔慰祖王逡之从弟珪之祖冲之贾渊
卷五十三 列传第三十四
良政傅琰虞愿刘怀慰裴昭明从祖弟顗沈宪丘仲起李珪之毛惠素孔琇之
卷五十四 列传第三十五
高逸褚伯玉明僧绍顾欢卢度臧荣绪关康之何求弟点胤刘虬庾易宗测宗人尚之杜京产沈驎士吴苞徐伯珍
卷五十五 列传第三十六
孝义崔怀慎公孙僧远吴欣之韩系伯孙淡华宝韩灵敏封延伯吴达之王交殊朱谦之萧叡明乐颐弟预江泌杜栖陆绛
卷五十六 列传第三十七
幸臣纪僧真杨法持刘系宗茹法亮吕文显吕文度
卷五十七 列传第三十八
魏虏
卷五十八 列传第三十九
蛮东南夷
卷五十九 列传第四十
芮芮虏河南吐谷浑氏氐仇池杨氏羌宕昌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