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②

  时间:2006年
  类别:传统医药
  地区:中央
  编号:Ⅸ-1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是基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的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和疾病规律的一种医学知识。中医生命与疾病的知识起源于传说中的远古黄帝、岐伯时代,以《黄帝内经》为标志的中医生命与疾病知识体系的形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中医生命与疾病知识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疾病与证候、病因病机、辨证、治则治法、五运六气等内容。
  中医学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生命活动,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等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阴阳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阴阳失调则导致疾病的发生变化。
  中医学运用五行学说阐述人体与自然界、人体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并用以指导疾病的治疗。
  脏象是人体重要的生命现象,主要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以及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有联络全身的作用。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络脉等,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础,也是针灸、推拿等疗法的重要理论依据。
  病因是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学说,包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和饮食劳倦等。
  病机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学说。
  辨证论治是运用望、闻、问、切等方法诊察疾病,将诊察结果加以分析、综合得出结论,确立治疗的原则。
  治则治法是治疗疾病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是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治疗规律,主要有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标本缓急,以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
  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物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系统知识。
  对疾病、证候的认识,中医学有着独特的理论与方法。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正邪消长的表现。《黄帝内经》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疾病观。《伤寒杂病论》等早期文献中记载了大量对疾病的认识,隋代的《诸病源候论》中记载了67门1720种病证。
  中医生命与疾病的认知是构成中医学知识的核心,对中医养生、诊法、疗法、方剂、中药、针灸及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发挥指导作用。但是,受西方医学的影响,能够理解和传承这一知识的人日渐减少,面临保存与发展的困境,亟待得到尊重保护和发展。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路志正、王绵之、颜德馨、曹洪欣、吴咸中、陈可冀
  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为您推荐

艺术美与生命的关系

  1、内容上的相互吸引   黑格尔把艺术看作是形式和内容的呈现与展示,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的方式;形式和内容为了表达两者在同一时间的普遍存在,必须充分了解对方,特别是在描绘感官方面的形式和精神上面的内..

书法艺术和生命美学

  中国的书法艺术风格受到儒道释三家思想的影响,其中贯穿了三家的生命意识和意境体悟,以哲理化的艺术形式兼容多种学术理解和心灵体证,形成了独特的富含哲学趣味和艺术情趣的生命美学。   儒家在中国传统哲学发展过..

河北女性艺术中所体现的生命意识

  和合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知识,而是已经沉淀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更确切的来讲是一种对生命的重视和尊重。生命意识就其本质来看,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并直抵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充满生命的深层体验的审..

将刻刀幻化为生命而倾注笔下的形体

徽剧舞台艺术表现形式之生命观照

  (一)腔调显情   明代之前徽州戏曲的声腔已无确切史实记载可考,但从徽商的传记文字中可知,徽州戏曲的血缘比较复杂。徽州戏曲的兴起发展与南戏四大声腔中的弋阳腔、昆山腔的发展与广泛流传息息相关。[1]130青阳腔、..

徽剧文本设计的生命情感主色调

  在明代前期徽戏舞台上,徽戏演出活动体现出宗族化特点,其演艺主题有以下几种:一是家族庆典礼仪,主题为古代帝王鬼神故事,多以木偶傀儡驱鬼辟邪;二是宣扬孝忠仁义等宗法观念,如郑之珍《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中宣扬“孝道”和..

“潘索里”艺人的生命狱歌

  影片《悲歌一曲》中有三个主要人物,组成了一家人:父亲裕风――“潘索里”艺术的传承者;裕风的养女松华;裕风的继子东户。这个三口之家过着相当清贫与单调的生活,他们的人生就是一曲生活的悲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