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学(南社学)
历代学术多以地理区域剖分,自周代始,就有东、西、南、北并太学之说,合称“五学”。南朝宋何之(庐江潜县人)曾在南郭外聚生徒讲学,谓之“南学”。魏晋南北朝时期,重玄学的被称之为“南学”,重经学的被称之为“北学”。清国子监也有南、北学之分,以在本监肄业者为“南学”,在外肄业赴学者为“北学。”
南北学之分,许多朝代因依据不同而内容迥异,一般以学者籍贯、居处来划分。随着历代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变化,中国文化学术重心偏于南方。所谓“南学”,是指地域上的南方之学术,明代以后地理方位皆以黄河为界向南,重心在江淮,晚清延至岭南、湖湘等地。
尤其至清末,随着几千年封建王朝的倾颓,中国近代思想学术界,维新派的政治理论与学术思想已经成为一个历史时期中国思想界的标志。辛亥革命前后,以推翻清王朝(北廷)为目的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浪潮日益高涨。以陈去病、高天梅、柳亚子等同盟会员,仰慕明末几社、复社人士提倡的民族气节,以文会友,为推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统治,以振兴中华为宗旨,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族革命旗帜下的大规模革命文化团体——南社。他们都追随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操南音不忘本”,是南社的“南”字取义所在。
南社的崛起
清光绪二十九年十月(1903年),朱梁任、包天笑等若干人,登苏州郊外狮子山,冒死高举绘有雄狮狰狞状的白布幡,吟诗文以招国魂,那是南社先锋队激情推出的一出活剧.。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山塘街明末抗清英雄张国维祠,举行了南社成立时的第一次雅集,到会者有陈去病、柳亚子、朱梁任、黄宾虹、朱少屏等十七人。他们仰慕明末的几社、复社人士提倡民族气节,以文会友,以笔杆为武器,希望能领导中国文坛,开一代风气,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其后,南社活动中心主要由苏州转到上海,并在绍兴、沈阳、广州、南京和南洋等地相继成立南社之分社,分别称越社、辽社、广南社和淮南社等。社员前后总数达1180人,连同各分社和社友人数将超过3000人,可以说,当时南社囊括了大半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英。
涌现的风云人物
南社成立后,会员中涌现出了辛亥革命吒咤风云的人物,如陈其美、黄兴、于右任、李根源、柳亚子、陈去病、宋教仁、廖仲恺、何香凝等;还有政法、外交界的知名人士,如张志让、沈钧儒、戴季陶、邵元冲等;有文学艺术界的高旭、吴梅、黄宾虹、徐枕亚、胡寄尘、沈尹默、曹聚仁、刘半农、范烟桥、鲁迅、包天笑、茅盾、周瘦鹃、欧阳予倩等;有宗教界的苏曼殊(玄瑛)、李叔同(弘一)等;有新闻出版界的著名人士,如姚石子、林白水、蔡守、胡朴安、邵飘萍、成舍我等;有教育界马叙伦、陈望道、胡蕴、郑之蕃等;有天文学家高平子和翻译家周超然、赵景深等;还有在反袁反敌伪斗争中牺牲的宁调元、仇亮、范光启、朱少屏等;还有一些后来变节的,如汉奸汪精卫。南社会员中受吴文化的影响,以江、浙籍的人占为多数,其次为广东、湖南等。
民国时,中国最高学府的北大文科学者有80℅的都是南方人,其中许多人都与南社人有关。
1923年北京国会选举总统,南社中有19名社员收贿投票,柳亚子与其他社员义愤反对,社务逐渐停顿。原南社解体后,又有新南社。新南社由柳亚子、叶楚伧、陈望道、邵力子等人组成,曾宣布“新南社的精神,是鼓吹三民主义,提倡民众文学,而归结到社会主义的实行。对于妇女问题,劳动问题,更情愿加以忠实的研究。”
1935年11月在南社的发祥地虎丘,公葬了发起人之一陈去病后,又由柳亚子出面,联络部分新、老社员,成立了“南社纪念会”,并吸收了热心支持者章乃器、蔡元培、刘海粟、郑逸梅、黄苗子、余十眉、夏丏尊、朱剑芒、胡道静、胡子婴等400名会员参加。
社会活动与深远影响
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统治,使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南社的崛起就标志着中国第一代近代型知识分子的形成和成长。他们创办报刊,赋诗作画,著书立说,鼓吹革命,宣传民众,拥护共和,势如潮涌。会员中有很高声誉的诗人、作家、戏剧家、书画金石家、教育家、音乐家、翻译家、收藏家、法学家和新闻出版界、宗教界、科技界等名流。尤其在数十家报刊中,其创办人、主持人、编辑和负责撰述重要文稿的南社社员,计有百数十人。
1936年,政治嗅觉敏锐的柳亚子发现:近十年的中国政治,可说是文经武纬,都在南社的笼罩之下了。有一个时期,南京的行政院院长是汪兆铭,代理立法院院长是邵元冲,司法院院长是居觉生、考试院院长是戴季陶、监察院院长是于右任,而中央党部的秘书长是叶楚伧。另在报界、学界、文坛等领域南社的人之多就更不用提了。
特别是1936年12月到1937年7月,在苏州发生了举世瞩目的”七君子事件”。救国会领袖沈钧儒、章乃器等七人,誓为国家民族求解放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尖锐复杂的斗争。此次事件虽不是以南社名义组织的,但文化界救国会中就有很多讲气节的南社成员。后来,蒋介石拉拢南社人物叶楚伧及陈布雷等人,欲诱降“七君子”,遭到了拒绝。为此,宋庆龄亲自在苏州发起和参加了“救国入狱运动”,与新南社社友何香凝、胡愈之、胡子婴等十六人联名呈文:如爱国有罪,自请入狱。在二十一位著名辩护律师中,首席律师张志让曾是南社在1909年虎丘成立时到会的十九人之一,针对检察官说的“因为你们给张学良的电报引起西安事变”问题,他要求法院传张学良来庭作证,使检察官瞠目结舌。后来在海内外爱国侨胞及国际人士的呼吁和声援中,“七君子 ”才被南社元老李根源等出具保状后获释。
1945年,柳亚子作为国民党左派元老,坚决站在共产党一边。毛泽东将自己的《沁园春雪》寄给柳亚子,柳亚子将其介绍给了人民大众。1949年为纪念南社成立40周年,在北平举办了“南社雅集”,周恩来、叶剑英还参加会议并发表了讲话。此为南社最后的活动。
南社重视文化的社会作用,是新文化的前驱,前期主题多为批判清朝统治,倾诉爱国热情,呼唤民主,谴责专制,风格慷慨豪壮,后期主题转为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风格愤郁低沉,有些甚至流为靡靡之音。但南社人引领的通俗文学“鸳鸯蝴蝶派(也称礼拜六派)”对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文化思想影响也不能忽视;南社倡导国学教育与中西文化交流、对妇女问题与劳动问题的研究贡献也不小;南社的诗跨晚清、民国与共和国三代,可以称之为中国近代革命史诗;南社的人文思想也更值得研究。
南社文化与黄埔精神共存
1924年,新南社的代表人物 廖仲恺,被孙中山任命为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并任军校党代表。他艰难地筹措军费所取得的功绩,博得了师生们的好评,被誉为“黄埔的慈母”。后来还有一些南社成员,如邵力子、邵元冲、汪兆铭、戴季陶、陶铸、何香凝、茅盾等在黄埔军校担任过主要职务。故南社与黄埔一起荣获同盟会表彰, 时有“文有南社,武有黄埔”之盛誉。
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南社与黄埔军校前后一文一武,对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进程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它虽创立于苏州,但活动于全国和海外,一个40年没有固定地址的组织却活动卓绝,值得称奇。
关于“南学”研究
南社文化涉及到文学、教育、新闻、历史、戏曲、音乐、宗教、书画、法律、科技和军事等领域,涵盖面很广。南社不单纯是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它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出现,这本身就触发人们思考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出现的背后动因。但过去学术界对它的评价和定位不够,认为它不属于新文化,所以在以往的研究中便被摒弃在现代文化视野以外,将其划分到古典文化范畴,对这一段尘封近一百年历史的挖掘认识不够,特别是没有看到它对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所独具的承前启后的意义,这与南社在当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与它现在所处的历史地位是不相匹配的。
近年来,北京、上海、江苏、云南、广东、香港等地方和一些高等院校,先后成立了不少南社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们以超越时代的目光,客观地、综合地研究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发掘、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拓宽研究领域,已将与南社有关的一切历史和文化,尤其是那些文化人的活动踪迹与学术列入了研究范围,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称之为“南社学”,简称“南学”。这是中国文化中又一张让海内外人瞩目的名片。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